为依据,有的放矢,言简意尽,说服力强。乙文作为揭露时弊、警醒世人的政论文,追求观点和表达的“创新”:从虚拟或假托的故事中找到社会现象的喻体,通过相似比较使抽象深刻的事物道理变得形象浅显,又十分具有典型性。示例三(行文技巧方面)甲文层层铺垫,因果相承。由天下大势到国至“危急存亡之秋”,再到忠志之士奋发有为,转危为安大有希望,再到顺势提出诚恳建议。前后勾连,水到渠成。(或议论说理由主而次,肌理缜密。首提“开张圣听”,再谈执法公平,后说亲贤远佞,使前提、关键、核心三者主次阐述得清楚分明)乙文先喻体后本体,喻体、本体密切相关。作者从性质和逻辑上在寓言和现实丑恶行径之间建立起高度相似的关系。(或借悬念令文章跌宕曲折,又不断使人顿悟。如首则寓言,先设矛盾,酒好却卖不出去;请教老人,竟然问他家的狗是否凶猛;疑团冰释又突然转谈国之猛狗。悬念选生,行文曲折起伏)示例四(表达方式方面)甲文寓情于理,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炉。以大量谦辞敬称显情于外,以深挚感人的议论使情寓文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乙文叙议结合。先叙寓言,再揭寓意。前一寓言后紧跟议论,后一故事寓意则由文中人物对话揭示,叙议融为一体。而作者嘲讽、贬斥、憎恶之情溢于言外。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3分,不同之处占1分,解释占2分。本题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山东潍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分)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高祖受禅,转齐州剧驾,有能名。其东部有桑,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托缉萌夷,甚有恩惠。寻转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②,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注]①行检:品行,操守。②受禅:新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③堰:用于灌溉的水利工程。②
①
1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轨遣人悉拾还其主.(2)暴人禾.(3)人赖其利.悉:暴:赖:)16.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东邻有桑.B.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C.轨受而饮之.D.卒于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公将鼓之(《左传·曹列论战》).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1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2分)(2)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2分)18.请简要概括赵轨“有行检”的两个具体事例,每个事例不超过10个字。(2分)(二)(1分)15.(3分)(1)悉:全部,全都。(2)暴:践踏,损坏。(3)赖:依靠,依赖。(每小题1分。每小题答出一点即可)16.(2分)D(“于”:介词,“在”。A“其”:代词,“他的”/副词,加强诘问语气。B“以”;介词,“用”介词,“凭借”。C“之”:代词,代前面说的事物/助词,补足音节)17.(4分)(1)我并不是要凭借这事求取好名声,是不愿意侵占别人的东西。(2分。“求”“侵”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2)原州的百姓和官吏听说这件事后,没有人不改变(原来的)操守。(2分,“莫”“操”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18.(2分)①将桑葚送还主人。②赔偿百姓的禾苗。(每点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赵轨是河南洛阳人。他父亲赵肃是魏国廷尉卿。赵轨年轻时爱好学习,有操守。周蔡王请他做记室,(他)凭借清苦闻名。升迁为卫州治中。高祖接受帝位后,(他)转任齐州别驾,获得了有才能的名声。他的东邻家里栽种着桑树,桑葚落到他家,赵轨派遣下人全部拾起还给它的主人,劝诫他的各个儿子说:“我并不是要借这个事求取好名声,是不愿意侵占别人的东西。你们应当用这件事来诫勉自己。”在齐州任职一共四年,考核成绩连年最优。朝廷特使郃阳公梁子恭上奏皇帝后,高祖嘉奖了赵轨,赐给他三百件物品,三百石米,征召赵轨入朝。送别他的父老乡亲都热泪盈眶地说:“您在任何时候,未曾向我们索取一丝一毫,因此我们不敢用酒送别。您清洁如净水,请允许我们斟一杯清水为您进行。”赵轨接受,一口饮下。到了京都以后,被授予了原州总管司马的官职。在夜行的路途上,他手下的马脱缰冲入田中,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赵轨停下马,一直等到天明,寻访到庄稼的主人,赔偿了禾苗钱后才离开。原州的百姓和官吏听说这件事后,没有人不改变(原来的)操守。数年以后,升迁为硖州刺史,抚慰百姓,安抚少数民族,对他们恩惠有加。不久转任寿州总管长史。芍陂这个地方原有五门堰坝,已经荒废,没有修整。赵轨于是劝勉百姓和官吏,增开了三十六门,灌溉田地五千多顷,百姓依靠它获得了利益。任期届满后回到故乡,最后在家乡去世,当时年龄为六十二岁。【山东聊城】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连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行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东坡食汤饼》)[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i):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⑥
①
②
③
④
5.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①欣然起行③共买食之6.翻译句子。(4分)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7.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②念无与为乐者④饮酒但饮湿A.[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B.[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C.[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D.[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8.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2分)5.①高兴的样子②考虑,想到③吃④只,仅说明:本题4分。6.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②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说明:本题4分。7.B说明:本题2分。8.示例:弟弟,人生中的磨难再所难免。与其哀声叹气,不如乐观面对。说明:本题2分。只要体现出劝慰弟弟乐观面对挫折,符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山东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①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馀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③,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④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⑤,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注释】①张耳、陈馀:魏国名士,秦灭魏后改名换姓逃到陈地。②立六国后: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③树党:培植党羽。④与:跟随,朕合。⑤交兵:军队交锋。⑥亡而得立:灭亡后得到复兴。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发闾左戍渔阳.(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3)自为树党,为秦益敌.发比益)⑥
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为坛而盟.B.①死则举大名耳.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