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批知识渊博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条件;5)根本原因:是社会转型期:奴过渡到封

2.儒家思想的演变

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 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 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① 《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③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 哲学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仁政思想: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来施政;民本观:君为舟,民为水

评价:① 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 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3.其他思想的演变

道家:老子 哲学思想——①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评价:①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 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

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法家:韩非 思想主张——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①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评价:①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 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第

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

发展儒学: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 天人感应 ② 君权神授 ③ 三纲五常 ④ 大一统。即

⑴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⑵加强君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⑶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三纲五常”学说

⑷发挥仁政思想:限制土地兼并和轻徭薄赋(民本思想) 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独尊儒术”的影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考点3:宋明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第3课 宋明理学

现实生活中常见常听的一些词语:蛮不讲理、天理何在、理所当然、天理难容、天理昭彰、同心同德、心领神会、眼不见心不烦、心想事成

理解:“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1.兴起背景:

①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②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③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2.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3.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①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②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 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二程:天理是万物之原,先有理后有物;发挥孔子“仁”的学说,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

朱熹:“理气论”,先有理后有气;“心性论”,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他所整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他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陆王心学:①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② 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4.历史作用: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消极影响②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形成原因:①政治: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②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③思想:理学走向“极端”,引发思考与批判。

2.主张: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 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③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李贽——不能以孔子思想为是非标准,挑战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高度评价改革和农民起义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

王夫之——唯物观点。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认为耕者有其田;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3.影响:①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②启迪后世;③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与基础,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④没形成主流,影响有限,后才被重视。 4.中西16—19世纪情况对比 项目 国家 中国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重农抑商、闭关政策 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西方 制度建立、重商主义、殖民扩张 5.对儒家思想的评价

积极作用 (1)“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2)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凸现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3)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

经济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占主导的是自然经济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经世致用思想 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文艺复兴、宗教改工业革命 革、启蒙运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有很大价值。(4)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是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部分(如儒家思想的统一性和凝聚性,正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所在,也是推动中国统一形成与持续的主要动力。儒家思想的坚忍包容、延绵不息、根深蒂固,造就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形象;礼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也使中国在外交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达成了健康和谐的周边关系)。(5)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一定关系,但也需要注入新时代的要素与内容,与时俱进,批判继承,理性扬弃。

消极作用 儒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与等级社会,压抑、扼杀人性,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钳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之,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 品中考网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b7zz6cs5c8az813jgo32teb88j4i5005u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