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北语11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导学资料二(第四章——第六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北语11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导学资料二(第四章——第六章)

一、本阶段学习内容概述

同学们,大家好!按照我们这门课程的实施计划,本阶段大家应该完成第四章到第六章的学习,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这一章有43页,本章主要谈到的是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的两大基础: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我们分两周来学习,本周学习的是第一节。第五章《语言习得理论》。汉语习得是对外汉语系列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些非常重要的概念,希望同学们好好掌握,在作业和考试中所占比例也比较高。第六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比较重要的是前一部分。

二、重难点讲解

下面给同学们概括和总结一下第四章的内容,以便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一)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二) 第一节

本部分主要介绍的是心理学基础,其中着重讲解了两部分:对语言教学友很大影响的重要心理活动——记忆;与语言教学关系密切的一些心理学流派。

对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我们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人大脑左半球与人的语言能力有关。 大脑功能侧化与有关“关键期”假说的内容。

语言习得的 \关键期 \或称 \临界期 \假说

莱奈波格认为 ,10 岁之前 , 人对于刺激最为敏感 , 能够对其过程进行复杂的综合 , 以适用流畅和连贯地运用言语和语言的需要。发育之后 , 为适用言语行为生理需要而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便迅速减退 , 大脑活动的方式已经固定 , 一般说来 , 除了发音之外 , 凡是在此期间没有习得过的初步和基本的技能就终生无法补足了。这就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一般认为 , 大脑功能侧化从两岁左右开始 , 到青春前期 ( 男 14 岁 , 女 12 岁 ) 即可完成。过了关键期 ,因为某种原因而没能获得语言 , 就很难再弥补了。这是说的第一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在什么时候 ? 通常认为 1-14 、 15 岁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还有人认为 , 最理想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年龄是 12 岁左右。

记忆按其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记忆按其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四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重现。 影响遗忘的因素及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p112五点 (1)从识记的时间来看,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

(2)从识记的内容来看,有意义内容的识记比无意义内容的识记遗忘得慢……。 (3)从识记的数量来看,识记的数量越大,遗忘得越多。 (4)从识记的程度来看,一定范围内识记的程度越高,遗忘越少。

(5)从识记的方式来看,信息如果结合一定的情景并通过视觉、听觉、动觉多通道输入,比孤立地呈现、只凭视觉或听觉的单通道输入,遗忘要慢得多。

心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了解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补充:(我的一些看法,尽供同学们了解)

在过去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注重对教学法的研究、注重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而从心理学方面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还不是很多。但是近几年来,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面有了很多的成果,应该说也是一条非常好的研究思路。所以我们对心理学也应该有些了解。

第五章为《语言习得理论》 一、语言习得理论概述(P153-155) “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两个概念

(一)学习与习得的定义(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同学们好好理解,并且能结合实际例子思考) “学习”: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儿童习得第一语言

事实上学习和习得是获得语言的两种途径,并非完全排斥。也正因为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包含有习得的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把第二语言学习也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二)习得与学习的不同 1、出发点不同

习得——特别是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是从本能的要求(生存和交际的需要)开始,成人的习得对主体来说也是一种潜意识行为

学习——主体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所进行的目的非常明确的活动,除了本身的自觉要求外,还有外部因素的作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2、环境不同

习得——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学习——主要在课堂环境下进行,可能有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学习第二语言),也可能没有(学习外语)。

3、注意力分布不同

习得——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语言形式的掌握语言知识的获得往往是潜意识的

学习——在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下,往往集中于语言的形式方面,有意识地、系统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

4、方法不同

习得——主要靠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

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模仿和练习来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规则 5、时间与效果不同

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学习——花的时间比较少,但学习的效果是不确定的

总之,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则是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 二、儿童语言习得(教材P157—167) (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 1、 2、 3、 4、

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 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 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 成人句阶段(两岁半到五岁)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1、刺激一反应论

这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认为后天环境的外部因素决定一切,必须靠模仿、强化、重复等外部因素去习得第一语言。[剌激一反应一强化]

2、先天论 ( 天赋论 )

这是心灵主义 ( 内在主义 ) 的解释 , 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认为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简称 LAD)决定一切,儿童头脑里的普遍语法使他能自然内化语言的规则体系。不否认后天的语言环境的作用 , 但其作用是次要的 , 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才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 素。环境只是起了触发语言机制和提供具体语言材料的作用。

3、认知论

认知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先天和后天的因素相互作用,先天具有而后天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决定一切,语言能力只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4、语言功能论

语言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 , 是逐步掌握语言用来表示功能、表达意义的各种方式 ( 结构 ) 的过程。

本书认为以拉多于1957年发表的《跨文化语言学》为标志的对比分析研究,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了。

本章节中认为除了前面所谈到的二语习得的内容外,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语言习得过程和学习者语言特征的研究;第二方面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研究学习者生理、认知和情感方面的个体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第三个方面是对语言习得外部因素、即语言习得环境的研究,包括课堂教学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其心理学的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

对比分析大体上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对比分析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一种研究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1) 对比分析的主要观点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不同之处则产生负迁移;两种语言的差异越大,干扰越大,学习的困难也就越大,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两种语言差别大,虽然掌握起来要慢一些,但干扰反而小,掌握的准确度要大。

(2) 对比分析只研究第一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

(3) 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而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也是不全面的。

(4) 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干脆抛开学习者,只是进行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甚至根本没有涉及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现,也未涉及到学习者的特点。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科德的偏误分析具体步骤: (1)搜集供分析的语料。 (2)鉴别偏误。 (3)对偏误进行分类。 (4)揭示偏误产生的原因。

(5)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偏误的来源: (1) 母语负迁移 (2)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3) 文化因素负迁移

(4)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5) 学习环境的影响 偏误分析的意义:

(1)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

(2)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 (3)偏误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

偏误分析的局限性:

(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

(2)从目前对各种偏误的研究情况来看,还很不平衡。

(3)对偏误来源的分析本是偏误分析的一大特点,但这方面的研究并未深入下去,限于公式化。

(4)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所谓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在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一定影响的生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语言习得有关的生理因素主要是年龄。

语言习得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学能、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以及认知方式。 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主要指:动机、态度、性格。 三、下阶段学习建议

下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材的第七章的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是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方面的内容,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建议同学们提前做好预习,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习这部分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学习内容可以参考导学资料三。

北语11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导学资料二(第四章——第六

北语11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导学资料二(第四章——第六章)一、本阶段学习内容概述同学们,大家好!按照我们这门课程的实施计划,本阶段大家应该完成第四章到第六章的学习,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这一章有43页,本章主要谈到的是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的两大基础: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我们分两周来学习,本周学习的是第一节。第五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b7663t7b96zh7s4eqk6667gj1yjqg01cl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