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1分) 2.、文章对“月亮的起源”提出了三种推测性学说。请根据文中提供的天文学信息,分别做出解释。(3分) (1)“俘获说”(地球的妻子): (2)“同源说”(地球的姐妹): (3)“分裂说”(地球的女儿):
3.文中关于“月亮起源”的推测性学说,都未能成为科学诊断,因为它们虽有合乎逻辑的推测依据,却也存在不合逻辑之处。请以“俘获说”为例作概括说明。(2分) 合乎逻辑的依据: 不合逻辑之处:
4.请从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来浅析本文的说明特点。(2分)
5.语言风趣又不失准确,是本篇说明文的突出特点。请你分别举例说明。(2分)
八、散文阅读(共10分) 沙漠玫瑰的开放(节选)
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一个说法。
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望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直到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起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了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我愣住了。
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哪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 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
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1.作者开头说要“试试另外一个说法”,依据文意,“另外一个说法”是什么?(1分) 答:
2.联系语境,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哪一个时刻。 答:
(2)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 答:
(3)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答:
3.本文叙述了一个关于“沙漠玫瑰”的故事,描述了这种地衣植物由枯萎而逐渐丰润、舒展的过程。文章从日常小事中引起沉思,深入开掘,既有情思,又富哲理。
(1) 请谈谈文章传达了什么样的哲理?(2分) 答:
(2)这种写法,有人肯定为以小见大、因事悟理,也有人稍有微词,认为有点小题大做、人为雕琢。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 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简洁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在他的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几乎惊天动地。
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经历了“疑-喜—思”的过程。
D、给一种不起眼的地衣起上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
E、突出的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引出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九、诗词鉴赏(共10分)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有人评价《夜筝》是《琵琶行》的缩本,其间对音乐的侧面描写具有丰富的暗示性。请请结合诗作展开联想,与《琵琶行》的有关内容对比,作简要赏析。 十、写作(30分)
叙述你在语文课改中的一个教学故事,里面包含着你对语文新课程的理解和实施。800字以上。 语文教师初中卷答案 一、BCABCD
二、1、明月何时照我还;2、竹外桃花三两枝;3、谁家新燕啄春泥;4、留取丹心照汗青
5、三十功名尘与土;6、万里长征人未还;7、国破山河在 三、《水浒传》;吴用;智取生辰纲
四、1、蹊、寞;2、“意”改“义”,“愤”改“奋”;3、逝者如斯夫;
五、1、不知所云和离题万里;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六、1. 答案:D (共2分)2. 答案:(1)茂盛的样子 (2)就(共2分。每小题1分)3. 答案:(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丽的山水之间)。(共2分。每小题1分)4.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共4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七、1、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地球起源的三种合乎逻辑的推测性学说。(2分。意思对即可)。
2、(1)“俘获说”:月亮在绕太阳运行过程中被地球引力吸引,成为地球的卫星;(2)“同源说”:月亮和地球是由同
一块尘埃凝聚而成的;(3)“分裂说”:月球是地球运行中分裂出去的。(3分,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3、合乎逻辑的依据:月亮的密度比地球小,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不合逻辑之处:月球与地球的直径相去并不悬殊,月亮比其他小行星大得多,地球要俘获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实非易事。(4分。意思对即可)。
4、不设统一答案。要点:能依据文中提供的信息说明认可的理由。如:认可“俘获说”,理由是月球与地球的密度及化学成分大不相同,不可能是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的,月球也不可能是地球高速运转时从赤道区飞出去的物质,且月球的位置不在地球赤道面上。(2分。意思对即可)
5、语言风趣,如:把三种学说形象比喻成“地球的妻子、姐妹、女儿”;把天文学家比作“太空悬案的侦察员”等。语言准确,如:把几种学说称之为“推测”;对还不能下定论的说法用“可能”,有关月球和地球的直径、宽度用具体的数据等。(4分。意思对即可)
八、1、 用沙漠玫瑰开放的鲜活故事,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或:告诉人们,了解一个事物的历史,才能对它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2、(1)邻居只看到开放时的沙漠玫瑰,而没有看到沙漠玫瑰开放的过程。(2)沙漠玫瑰的复活开放演绎出生命诞生的过程。(3)我们知道沙漠玫瑰最初的一蓬干草的模样。
3、(1)参考要点:①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②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的;③过程往往比结局更重要;④要全面地了解事物;⑤坚毅是美。(答对一点计1分)(2)此题是开放题,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略)。.
4、CE(A项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应该历史地看待事物;B项应是沙漠玫瑰之美惊天动地,而非沙漠玫瑰的开放;D项沙漠玫瑰之名原来就有,不是作者命名的)
九、评分要点提示:“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者与筝,“明月”点“夜”,可联想到浔阳江头之明月夜。“自弹”与“低眉信手续续弹”,“暗低容”与琵琶女“敛容”自陈相对应。第三句是关键句,貌似无声的休止符,其实攸关声情,颇有深意。它既是艺人如泣如诉情绪顶点的突变,又是巧妙别致的暗示,使人于无声顷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