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1. 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
①万物因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2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运动是有规律的 D.是否承认人们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128.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122. 放眼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质具体形态。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正确的回答是
A.可知性 B.客观实在性 C.永恒性 D.矛盾同一性 123.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回答124~126题。
124.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25.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126.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这是一种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9. 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130. 《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生活中萌发的
A.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B.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唯心主义思想 131.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
A.歪曲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肯定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132.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和周围的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要处理好学习计划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理念和学生情况之间的关系,医生要考虑处方和病情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归纳,就是要处理好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133. “科学的解释不可能达到完善的程度,它们常常是暂时的。”这是因为 ①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正确的认识是不存在的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③认识必须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④人类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34.右图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具有主动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135.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都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36.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
A.客观性 B.物质性 C.可知性 D.规律性 137.右侧漫画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 A.规律是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觉到的 B.规律并非都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认识规律才能改造规律
D.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随意改变
138. 30多年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果以此为主题筹办“我国改革开发35年成就展”,你认为最切合主题的展览副标题是
A.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 B.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 C.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 D.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 139.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40.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表述,最准确、最完整的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相互转化 141.“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大意是: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 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里借来
的。” 这句话警示我们
A.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C.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事物的复杂性
143.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C. 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D. 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
144.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大意是: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除了他们的天赋外,还要做足够数量的“练习”。如莫扎特用了十年创作出惊世作品;曹雪芹历经十年写出了鸿篇巨制《红楼梦》。“一万小时定律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否定一切 D. 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45.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能够揭示联系的根本内容及事物发展根本动力的是 A.矛盾 B.量变和质变 C. 前进性和曲折性 D. 共性和个性 146.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纷繁复杂,其原因在于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 矛盾的客观性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47.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8.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楹联上下相接、词性相对、平仄相合、意境相联。这种表达方式和下列哲理相通的是
A.矛盾双方相反相成 B.矛盾双方相互均衡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9.“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事物的质变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150.某同学的书桌上贴着这样两个公式:
注:公式中的 1
1%代表在原有基础上的增加或减少,365代表一年。 这两个公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要关注事物变化的方向 C.要善于抓住机遇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151. 右边这幅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现实的 ④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2. 读右图,青蛙和飞鸟的判断启示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回答153~156题。 15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代表现有学习水平,
154. 漫画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力、体力以及各种能力都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在各方面都优秀。也许你在某个方面略胜一筹,但在其他方面,别人却会领先。”下列说法和漫画寓意相符的是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55. 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守关的士兵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能带马出关。”公孙龙回答:“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非马。”“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要坚持适度原则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方面的关系
D.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曲折的
156.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161. 辩证法就其本质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是因为
A.辨证否定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永恒发展的观点
A.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157. 在循环经济链条中,没有废物,废物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一家企业的“废弃物“及副产品可能就是另一家企业的原料。这一材料给予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人们的方向转化 ③要走循环经济之路,把资源最大程度地综合利用起来 ④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8. 下面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B.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不具备连续性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 D.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
162.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3.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我们之所以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人的精神力量决定人的行动的成败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59.下列选项中,蕴涵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160. 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B.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16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是 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C. 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D.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回答165、166题。
165.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科学实验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6.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②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67.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B.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发展的基础 C.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168.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右侧漫画的寓意,最合适的是
26.填出下列名言体现的辩证法观点。
A.书中自有黄金屋 B.立志读尽人间书
C.不识庐山真面目 D.教条主义害死人
16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④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精神贡献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70. 右图漫画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二、简答题
2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 。
23.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24.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
25.唯物辩证法和形式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
事物的根本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