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卷上的1分,和英语试卷的1分,价值是相同的,但要付出的精力却有巨大的差异。
所以你必须要承认,不同的科目,他们的投产比是不同的。
投产比,“投”指的就是你投入的时间精力,“产”指的就是你的分数,你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时间拿到最好的分数。
你必须分配好不同科目的时间精力,使得最终收益最大化。 「6」5分钟顶1个小时
这个学习方法,是投产比的王者。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最痛苦的就是之前搞明白的知识点没过几天又看不懂了,重新剖析又要花很多时间。
而这个方法完美解决该问题,我把它叫做“过电影”。
在你去食堂的路上/蹲厕所的时候/放学路上/晚上睡觉前,强迫自己调动大脑,回想一下上课时/做题时自己卡壳的地方。
只在大脑中过大致思路,不关注具体步骤。 「7」时间分配
晚自习、周末等,大块的时间用来做套卷、做理科性的科目,因为这些需要你彻底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
至于琐碎的时间,用来做记忆性的小题目,效果贼好。
上面提到的“过电影”,琐碎时间做记忆性的题目,和它的原理其实很相似,都是通过多次短时间的重复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不是我瞎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查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不想查的同学,直接开干就完事。
三、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
1、语文
1.1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秒杀解题技巧
做选择题,最最基本方法是排除法,这是个人都会用,但现在的难度,仅仅依靠排除法已经不够了。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
下面要重点对比的内容: ① 比对词语
? 表示范围的词语
如表示全部范围,“全”“都”“所有”“囊括”这些词,表示大部分范围的有“大多”“多数”等。选项里面最喜欢在这种地方搞幺蛾子。
所以要特别注意对对象进行修饰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圈定了范围。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扩大或缩小范围的表述。
? 表示程度的词语
如表示程度高、深的,类似于“很”“挺”“最”“太”等;表示程度一般、适中的,有“较”“比较”等。
比对时,千万注意加重或减轻程度的表述及轻重倒置的现象。
? 指代词
如“这”“其”“它”等。比对时,要注意指代对象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是否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等错误。
? 表示时间或时态的词语
如“后来”“最早”“近来”等。注意是否有时间先后错乱、混淆已然与未然的错误。
特别要留心是否有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发生的情况”的内容。
? 表示语气的词语
如表示肯定的有“必定”“必须”“一定”等,表示揣测的有“或许”“大概”。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混淆或然与必然、说法绝对化的错误。
② 比对关系
比对句间关系,其实是比对逻辑。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示例 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 ③ 比对依据和结论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
但这种题啊,最简单,只关注这个选项的原因、结论、逻辑是否和原文相同。 听着简单,为什么做题的时候就做不对了?
因为做题的时候思维被文章局限住了,你必须站得更高,甭管他说的是什么,上来就是找原因、结论和逻辑结构,只要三者之一和原文不同,那必错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