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分析工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分析工具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一、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

质量管理讲究科学性,一切凭数据说话。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十分重要,为此必须根据本班组,本岗位的工作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表格。常用的统计分析表有以下几种,供参考。

1.不良项目调查表

某合成树脂成型工序使用的不良项目调查表如下。每当发生某种不良时,工人就可在相应的栏目里画上一个调查符号,这样,下班时哪些不良项目发生了多少,立即可知。

2.零件尺寸频数分布表

此表与不良项目调查表属同一类型。第二栏为零件尺寸的分组,第四栏的“ ”与不良项目调查表中的“正”是相同的符号。工人每加工完一个零件,经检测后,将所得零件尺寸在第二栏“组距”中找到相应的尺寸组,然后再在第四栏中记录符号,待到下班或完工时,再统计第五栏。这样的图既直观、又明确、有助于掌握零件尺寸的分布情况。 3.汽车油漆缺陷统计表

该表的特点是直观,而且将每个缺陷的部位表示出来了。

4.不良原因调查表

要分清不良的发生原因,可接设备、操作者、时间等标志进行分层调查,填写不良原因调查表。 下表为调查了甲、乙两位工人5天生产塑料勺不良原因的调查表。

5.不合格品分类统计分析表

下表为某工序同时生产三种规格的轴承,按不良项目分别统计。表的右侧和下边的合计栏均画作虚线,表示可根据需要取舍。需要注意的是“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作为总目,下面还细分若干细目,这是表格设计的一种技巧,与此对应,下边合计栏也应合理设计。

6. 措施计划表

措施计划表,又称对策表。在制订一个具体的改进措施计划后,所有对策编制成计划表的形式。

下表为某照相机厂生产一种自拍照相机,为了解决自拍质量问题,针对所分析的原因,制订的改进措施计划表。 二、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形式如下图。

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座标,一个横座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左边的纵座标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纵座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有时,为了方便,也可把两个纵座标都画在左边。横座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排列;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帕累托曲线。通常把累计百分数分为三类:0~80%为A类,是累计百分数在80%的因素,显然它是主要因素。累计百分数80~90%的为B类,是次要因素;累计百分数在90~100%的为C类,这一区间的因素是一般因素。 作排列图需注意:

不重要的项目很多时,横轴会变得很长,通常就把这些项目并列入“其它”项内。“其它”项的高度即便比前项目高,也排列在最后。横轴上各问题(项目)的宽度为多少,一般没有严格要求,但各问题(项目)间的宽度却要求相等。 左纵坐标的最大值可参考质量问题(项目)数量的最大值;右纵坐标的最大值是100%,左右两纵坐标的刻度相互无关。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如,可收集1个月或3个月或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为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 数据表,作为计算和作图时的基本依据。例如,甲厂收集到某半年的锥柄扭制钻头废品的数据。经分层整理后列成的数据表,见下表(1)(2)(3)栏。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其基本格式如图所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因果分析图的“果”,指的是大黑箭头所指的方框中的质量特性,即质量问题,“因”是与大黑箭头成60°夹角的中箭头及与中箭头成60°夹角的小黑箭头。 画因果分析图要召开与质量特性有关人员参加的技术民主会,共同讨论,边谈边记画出草图。分析原因时要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寻根究底,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主要原因要采取投票或举手表决的办法确定。一般每人只准提两到三个主要问题,票数最多的为主要问题。用方框框起来作为标志。画好草图还要到现场进行核对,漏项的要补上,已经采取措施改进了的要取消。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

1. 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环境。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

2. 讨论时要充分发挥技术民主,集思广益。别人发言时,不准打断,不开展争论。各种意见都要记录下来。 四、分层法

分层法又叫分类,是分析影响质量(或其它问题)原因的方法。我们知道,如果把很多性质不同的原因搅在一起,那是很难理出头绪来的。其办法是把收集来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把性质相同,在同一生产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在一起。这样,可使数据反映的事实更明显、更突出,便于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企业中处理数据常按以下原则分类:

1)按不同时间分:如按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日期进行分类;

2)按操作人员分:如按新、老工人、男工、女工、不同工龄分类; 3)按使用设备分:如按不同的机床型号,不同的工夹具等进行分类

4)按操作方法分:如按不同的切削用量、温度、压力等工作条件进行分类;

5)按原材料分: 如按不同的供料单位不同的进料时间,不同的材料成份等进行分类。 6)按不同的检测手段分类。

7)其它分类:如按不同的工厂、使用单位、使用条件、气候条件等进行分类。

总之,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把不同质的问题分清楚。便于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所以,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并无任何硬性规定。为了便于理解,举两个例子说明。

例一 加工一根轴,其前工序是两个车工甲、乙操作的,其后工序是另外两个磨工丙、丁操作的。现在要研究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废品。如果把丙、丁两个人加工的零件混在一起研究,只能知道这道工序上问题,而不知每个人的加工情况。如果把车工甲加工的零件分成两部分让丙、丁磨,统计后进行分析。再把车工乙加工的零件分成两部分让丙、丁磨;又统计后分析,这样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人的加工情况。

例二 有一种零件在四轴自动磨床上进行磨加工。如果要分析这台磨床加工问题,把四根轴加工出的零件分别分析,就能找出每一个轴上存在的问题。如果四根轴所磨的零件混在一起分析,就很难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五、直方图法

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直方图法,是指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分布状况的描绘与分析,来判断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直方图的格式如图所示: 分组数以10~20组为宜 收集数据100个左右 1. 直方图的观察分析:

作直方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图的形状,来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预测生产过程的不合格品率。那幺如何观察和分析呢?首先要看图形本身的形状;然后用公差(标准)要求来与之比较,这样就可大致有个结论。

关于图形,对直方形多少有参差不齐不必太注意,而应着眼于图形的整个形状。常见的几种图形见图: a)直方呈锯齿状,这多因测量方法或读数有问题,也可能是数据分组不当所引起的。 b)直方以中间为顶峰,左右对称地分散。正常状况都是这样分布。

c)直方的顶峰偏向一侧,有时象跳动等形位公差是这样的分布的;也有时因加工习惯造成这样的分布,如孔加工往往偏小,而轴加工往往偏大等等。

d)在远离主分布中心的地方又出现小的直方。这表示有某种异常,可能加工条件有变动。 e)两个顶峰,这往往是两个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所致。

f)直方呈平顶形,往往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某种缓慢的倾向在起作用,如工具的磨损,操作者的疲劳等影响。 用直方图与公差(或标准)进行对比,看直方图是否都在公差要求的当中。不过应当注意,这时想的是生产过程,并不是少数加工出来的产品。这种对比大体有六种情况,见下图。图中B是实际尺寸分布范围;T是公差范围。 图a)中B在T的中间,平均值也正好与公差中心重合,实际尺寸分布的两边还有一定的余地,这是很理想的。图b)这样的分布虽然也是落在公差界限之内,但因偏向一边,故有超差的可能,须采取措施把分布移到中间来。图c)的分布虽然也落在公差范围之内,但完全没有余地,一不小心就会超差,必须采取措施,缩小分布的范围。图d)的公差范围过分大于实际尺寸分布范围。此时应考虑经济性,可以改变工艺(由精度高变为精度低),或缩小公差。图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分析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分析工具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一、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质量管理讲究科学性,一切凭数据说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aufz2pyqm3xy6q95j9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