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学校培养模式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品

(二)支撑本课题研究的政策法规及相关支撑理论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之一,明确指出“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新课程标准就要改变以往教学中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知识获得、轻能力培养、责任心培养的局面,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里,教育将继续担负着振兴经济、振兴民族、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3.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

社会心理学认为: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个体社会化中亲社会性发展要经历5个发展阶段:①只关注自我的享乐主义阶段②以他人需要为定向期水平阶段③以对他人刻板印象和他人赞成与否为定向的水平阶段④以移情为定向并从移情到内化的过渡阶段水平阶段⑤深度内化阶段。其中①~③阶段主要出现在儿童时期,而④~⑤阶段则为中学阶段,这时的学生依据内化了的价值观、社会准则、责任感为依据做出行为的决定。

4.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

从心理学规律看,青少年道德的自我修养和提高,是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责任心”方面的知识,教育青年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

可编辑

精品

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坚持有

可编辑

精品

“责任心”的实际行为。通过这种道德行为的实践,使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初步形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巩固和强化“责任心”意识,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教育界人士对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意识给予高度重视。原国家教委总督学柳斌同志在谈及国民素质时曾经指出“国民没有较强的责任感,这个社会就很难有凝聚力,无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会遇到障碍。”北京人大副主任陶西平同志在《北京教育》上发表了《培养负责任的下一代》的文章,就“责任感是做人和成才的基础”进行了论述。2001年高考作问题引发的关于诚信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社会对“诚信”和“责任”的认识。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目前国内的一些教育科研单位和学校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中国教育报》(2001年5月7日版)报道了柳州铁一中对学生们进行了责任教育。他们提出了“四点四会”,取得育人的积极效果。上海洋泾中学开展的“责任-自主”课题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并形成一定经验。

另外,浙大附中、上海杨浦高级中学、绍兴市稽山中学等等学校也在责任感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他们围绕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类负责、对生态环境负责等相关内容多层次地进行研究,开展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

从以上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地区在不同的方面、环节中对责任感教育进行了探讨,各有侧重,但又有局限。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的责任感培养研究多在涉及面相当广,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专题研究较少。据我们了解,目前,对高中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尚属于较新的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相信将会进一步整合我校的办学理念,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定能培养

可编辑

精品

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高度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唤醒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

2.通过研究,提高老师对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责任感教育水平。

3.通过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责任感培养目标、载体、内容,为其他学校、其他地区开展责任感培养教育提供实践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

1.探索培养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教育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按照我们的理解,高中学生社会责任心培养的内容包括孝敬父母、善待他人、关心集体、遵纪守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胸怀世界多个层次,由低到高,层层推进。

2.探索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力图从课堂教学、班级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着手,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

3.探索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的培育模式。在具体操作上,在高一、高二、高三这三个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不同的目标。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实践责任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责任要求内化为责任情感,并自觉落实于责任行动,多渠道、广幅射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研究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着力于从学校管理、德育工作和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各级管理机构和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全员参与,从办学理念、管理体制、教育模式和教学行为各个方面,强化科研,细化管理,精化教育,活化教学,构建能有效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模式体系。

可编辑

精品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2007年1月-2007年6月)

课题小组成员对学生对他人、对对社会漠不关心,责任感缺失的成因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查阅研究资料寻找责任教育的理论依据,努力使之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构建以强化学生责任意识为贯穿的责任教育体系。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课题论证和骨干力量培训。

2.实施阶段 (2007年6月-2009年6月)

(1)抓好师德建设。组织教师通过学习相关内容,树立正确的\三观\,对责任教育认识到位,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责任感和责任行为言传身教,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启迪教育,用实际行动实践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为学校发展负责、为社会负责的要求。

(2)课题研究组完成基本内容、目标、操作的初步确立,进行方案论证和实践完善。

(3)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责任感教育目标体系,各班根据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思想状况制定各自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并逐步实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4)课题组成员对实验进行指导和调控,搜集资料,借助于问卷法、调查法、测验、实验等方法来收集资料,不断积累资料,跟踪、调查、分析试验效果,肯定试验成果,并适时进行修正。在研究进行中不断地检讨工作并加以改进,写出实验记录、体会和论文。

3.中期评估阶段 (2008年9月-2008年12月)

课题组定期鉴定实验效果,对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以个案、论文等的形式进行推广,进行中期评估。

4.总结汇总阶段 (2010年9月-2010年12月) 汇总研究资料,形成结题报告,进行成果鉴定。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1、基本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

2、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分别运用调查(问卷、座谈、访谈等)、教育观察法(定量观察、定性观察)、个案研究等方法。阶段性的评价反思和

可编辑

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学校培养模式研究

精品(二)支撑本课题研究的政策法规及相关支撑理论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之一,明确指出“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atiz3o3n99jajr88ky455t2h95x5500wc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