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单选题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

A.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B. 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 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D. 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春秋时,郑庄公之弟共叔段受封于京,大夫祭仲告发:“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这说明( )

A. 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 庄公大宗地位受到冲击D. 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C. 3.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中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咏,足以为九鼎。”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分封制崩溃B. 宗法制度瓦解C. 礼乐制度遭破坏D. 楚国称王 4.《诗经·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旧邦新造中央集权A.

等级秩序十分严格家国一体局面形成C. D.5.明清以来,在聚族而居的村庄宗族势力比较强大,雍正四年(1726年),清政府专门规定这些村庄可以不编保甲,以宗族组织来代行保甲之职。同时,授予族长族中承嗣权、教化权、经济裁处权、治安查举权、对族人的生杀权等各项权力。这说明( )

A. 清朝初年政府地方控制能力有限B . 封建社会家国同构色彩的具体体现C. 宗族组织成为合法的地方行政机构

页 1 第

D. 族权开始成为政权控制的依靠力量 6.《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 A. 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 秦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C. 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D.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 7.史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 淮、汉之间建有“汉阳诸姬”,其中以随(今湖北随州市)国为最大。由此可见周朝( ) 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C. 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 D. 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8.孔子批评季氏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反映( )

A. 礼崩乐坏 B. 分封制崩溃 C. 井田制瓦解 D. 百家争鸣 9.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 )

地方行政组织 社会经济形态 B.A. C. 专制集权的程度D. 生产力的发展阶段10.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B. 贵族政治逐渐削弱

C. 周天子失去天下大宗地位D. 地方与中央相抗衡11.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 页 2 第

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导致上述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

A. 重男轻女的社会传统 B. 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 束缚人性的三纲五常. C. 女性社会地位低下 D12.“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上述古语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

尊卑等级意识 宗法血缘关系 B. A. 以民为本传统家国同构观念 D. C. 13.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 汉字起源与宗法制密切相关B. 西周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C. 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文化核心D. 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14.西周以前,贵族社会流行多妻婚姻;西周时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

A. 强化周天子的权威 B. 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C. 降低了女性的地位 D. 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

15.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 A. 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B. 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D.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 16.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该观点主张( )

页 3 第

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

17.商周时期,以祭祀先祖的宗庙为中心,国(族)人聚集而居,以全族中辈分最高、与直系祖先的血统关系最近亲的子弟构成王族,聚集于宗庙近旁的王室区。所有同祖(族)人均居住在城邑之内,分别由宗庙中心散布到外围区域。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宗法观念影响社会生活B. 城邑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家族经济决定政治地位 .古代城市功能划分明显D.C18.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新上任的郑庄公不仅不为平王奔丧,还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

A. 周王朝统治名存实亡B. 官僚政治建立的必要性

东周时期宗法观念淡薄D. C. 周王室权威受到挑战19.西周初年多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殷地的”三监之乱”,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势力后,分封齐、鲁、燕、卫等国。这说明西周时期( )

A. 分封制是当时的一项制度创新B. 实现了对东方的垂直管理

C. 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D. 政治中心开始向东部转移

20.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袱姑。后武则天从之,由此可见影响武则天决策的因素是( )

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 A. 儒家文化的影响B 封建伦理的强化D. 宗法思想的影响C.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页 4 第

材料二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其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吕氏春秋·当务》 材料三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其主要目的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太史据法而争的理由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答案:1—5:BDCBB 6—10:CBAAB 11—15:BCDBC 16—20:BACCC 21.(1)源于宗法制度;维护分封制度。 2)坚持嫡长子继承制。((3)按以下三个层次作答。第一层:说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层:简要说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作用。第三层:说出周幽王行为

的危害,得出结论。

页 5 第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单选题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al0c3cpa16trx01723y3gzju6vsv000dk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