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典型题型归类 题型一 浮力大小比较
A 同种液体中的浮力比较
1、如右图,浸没在水中一定深度的木块,从开始上浮到最后静止在水面上一段时间。这一过程浮力的变化是 ( )
(A)先减少,后不变 (B)先不变,后减少,再保持不变 (C)先不变,后减少 (D)先不变,后增大,再保持不变
2、体积相同形状不同的铝块、铁块、铅块,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 ) A、铝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B、铅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C、铁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D、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A 3、三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A、B、C,分别静止在不同深度的水 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 A.A球所受的浮力最小 B.A球所受的浮力最大 C C.B球的密度最大 D.C 球的密度最小
4、同第三题图,将三个小球放入水中,A球漂浮在水面上(部分露在水面以上),B球悬浮在水中,C球沉至容器 底(对容器底有压力)。已知A、B两球质量相等,B、 C两球体积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球的体积大于A球的体积 B、A球所受浮力大于C球所受浮力 C、B球所受浮力大于C球所受浮力 D、三球所受浮力相等
B 不同种液体中浮力的比较 1、将同一物体放在不同液体中的三种情况如图所示,比较 它受到的浮力大小,其中浮力最小的是( )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无法比较
2、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鸡蛋下沉至杯底,
如图甲所示。向水中加适量盐并使其溶解,鸡蛋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如图乙所示。继续加 盐并使其溶解,鸡蛋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丙所示。三种状态下鸡蛋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 F乙、F丙 ,则F甲、F乙、F丙的关系为( ) A 、 F甲<乙
3、在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图示,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内液面恰好相平。若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
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p甲>p乙,F甲=F乙 B. p甲=p乙,F甲>F乙 C. p甲=p乙,F甲<F乙 D. p甲<p乙,F甲=F乙
1 / 8
题型二 浮力与图像
1、在图甲中,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摩擦力,则可算出该石料的密度为(g=10N/㎏)( ) A. 1. 6×103kg/m3 B. 2 .3×103㎏/m3 C. 2. 8×l03㎏/m3 D .3 .2×103㎏/m3
2、如图甲所示,将一挂在弹簧秤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图乙中能正确反映弹簧秤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A关系的图是 ( )
A B C D
题型三 浮力与受力分析
1、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容器和水的总重为5 N (如图4甲所示).将体积为10 cm3的物体A全部投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1为0.4 N (如图4乙所示).若将容器、水和浸投水中的物体A用弹簧测力计一起称量 (如图4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T2.则( )
A.浸没水中的物体A所受浮力为0.1 N B.浸没没水中的物体A所受浮力为0.4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2为5.5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2为5.1 N
2、装有金属球的小容器A漂浮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大容器
B的水面上,所受的浮力为Fl,如图所示,若把金属从A中拿出投入水中
沉到B的低部时,小容器A所受的浮力大小为F2,池底对金属球的支持 大小为N,那么 ( )
A.金属球所受重力的大小为Fl-F2 B.小容器所受重力的大小为F2 C.小容器所受浮力减小了N
D.大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减小了N
题型四 密度计和浮力秤问题
2 / 8
1.如图8所示,某同学在薄壁平底试管中装入一些沙子,管口密封,制成一个“土密度计”。当把它放入水中竖直漂浮时,试管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cm;当把它放入某液体中竖直漂浮时,试管露出液面的高度为7cm.若试管和沙子的总质量为30g,试管的横截面积为1.5cm2,水的密度为1×103kg/m3.求:
(1)在水中漂浮时,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2)某液体的密度.(取g = 10N/kg,保留两位小数)
2.同学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制作了一台浮力秤,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甲 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积为0.001米2,小筒和秤盘总重为0.6牛。
(1)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受到的浮力是 牛;
(2)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应在小筒A处标出该浮力秤的 刻度;
如图乙,在秤盘上放一物体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为0.1米,则该物体的质量为多少?(g=10牛/千克)
题型五 应用浮力测密度
1、有一个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实质圆柱体,当圆柱体逐渐浸入装有水的柱形烧杯过程中(如图11所示),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如下表所示。(g=10N/kg) 圆柱体浸入深度h(cm) 0 测力计示数F(N) 3 0.6 1.2 1.8 2.4 3.0 2.4 3.6 2.4 4.2 2.4 4.8 2.4 6 2.4 2.85 2.70 2.55 2.4 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