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写的一篇散文随笔。作者通过“第一本书”的故事的追叙,写出了自己对20世纪初中国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苦难生活境况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这份体察和感受对人的启发和教育是显而易见的。这堂课主要体现了新大纲的几点思想:一、关注了文本意蕴的人文素材。善于挖掘教材人文因素来渗透教育,让学生在感知中受教育;其次,在语言文字品味中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和,善于抓住情节和叙述的内容来让学生体会、感悟人文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感化、吸收,直至内化,最后变为自觉行动。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创设情境

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从小到大,我们已经读了不少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生:请生说说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许多同学已经记不清楚。)

师:不少同学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楚了,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不忘,这是因为第一本书是他苦难童年和温暖亲情的恒久记忆。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了解,看这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

师:老师读一遍课文,大家给我当一回老师,检查一下读得是否正确、流畅。 (学生表示赞同,气氛活跃,认真做好准备)

(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生:小组之间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二 默读课文,融入情境

师:《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么,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 带着这个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标出使自己最为感动的句子。 师:(播放一段深情的音乐)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将自己认为最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生:(忧伤地)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生:(深情地)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三 再读课文,感受苦难

师:牛汉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的这一段美好的故事,读来感人至深。但从牛汉的追忆中,我们是否感觉到了他心情的沉重?这是为什么呢?

生1:是,我也感受到了作者在说起往事时很压抑、很沉重。我想这压抑和沉重是来自于当时人们生活的贫穷吧。由于贫穷,同学乔元贞读书却没有书,“我”把书撕成两半,让同学有书读,父亲知道后,帮“我”把撕开的两个“半本书”加上他的手抄部分,最后装订成两本完成的书,“我”一本,乔元贞一本,这也让“我”的第一本书有了不同寻常的来历……

生2: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出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是啊,当时人们的生活是艰难而沉重的,自家的窘迫,乔元贞家的苦楚,还有那些一样贫穷的“乔元贞”们的家庭也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生活的苦难和不幸让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追忆往事的心情自然沉重无比!……

师(请学生畅谈自己的生活学习条件,在今昔对比中教育学生感受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发言略)

(评:通过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领悟”的学习过程,这是新大纲特别强调的) 四 研读探究,感动温情

师:苦难的生活是牛汉心中抹不去的沉重记忆,而在这记忆里有值得牛汉崇敬和赞美的,那就是来自于人间的温暖和友情。作者的第一本书承载着一段苦难的历史,这让他心情沉重,但作者却又说这第一本书“值得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的”为什么?

生1:因为作者感动。乔元贞家里极穷,连读的书也买不起,作者把自己的书撕成两半,送一半给乔元贞,让同学有书读。作者的同情心和对同学的情谊让人感动。

生2:父亲的慈爱、同情心、乐于助人等也让人感动。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当父亲看到“我”那本凄惨的课本时,父亲并没有批评指责,只是深深的叹着气,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又有对儿子同学生活贫困的深深同情。

生3:还有那人与狗的故事也令人忍俊不禁,让我们被作者儿童时代的童趣深深感动。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乐趣,那是他童年生活艰辛沉重。但童年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儿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狗在一起,回到大自然,都是快乐的,而且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是在学习条件极其恶劣、生活处境如此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苦中求乐,这也许是他们觉得上学有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生4: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而乔元贞这样十分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师:作者也怀着敬重和珍爱的感情在追忆这“第一本书”。因为除却苦难,这书里还有来自于“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那就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深情、同学友情及童年上学的乐趣。这艰苦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物质发达的今天也是弥足珍贵,让人感怀的。所以作者不会忘本,以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这“第一本书”。

(评: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教师要努力发现并运用文中的人文素养去滋养下一代。) 五 思考人生,感悟生活

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辛酸和甘甜,使学生体会生活的苦难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及生命乐趣,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这一环节是前面阅读的延伸,通过“乔元贞”和我的命运对照中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和人生,激发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

师:文中提到了作者的两个小伙伴,乔元贞和二黄毛。大家读一读文中关于乔元贞和二黄毛的故事,看看你们有什么想法?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写的一篇散文随笔。作者通过“第一本书”的故事的追叙,写出了自己对20世纪初中国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苦难生活境况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这份体察和感受对人的启发和教育是显而易见的。这堂课主要体现了新大纲的几点思想:一、关注了文本意蕴的人文素材。善于挖掘教材人文因素来渗透教育,让学生在感知中受教育;其次,在语言文字品味中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和,善于抓住情节和叙述的内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ajt09nvft57eja0pqkz5136q5t3m0006v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