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直书》的案例与反思
《秉笔直书》的案例与反思 [案例]
早上和孩子们继续学习《秉笔直书》(北师大版第八册)。这篇课文写的是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故事出自《东周列国志》,题目概括出了太史的本分。
课文并没有着力渲染四位太史的“非同寻常”,只是运用语言、神态描写等表现出太史的刚正不阿、秉笔直言的本色。
理解太史的话,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仔细读读三位太史的话语,发现虽略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遵守太史本份,宁死不屈。可贵的是,他们明知不屈从只有死路一条,却不贪生怕死,以死维护了太史的本分,坚持了正义,为后人留下了事实的本来面目。 让学生找出太史伯、太史仲临死前说的'话读读,想想后,我问:“那么,太史叔临死前说了什么呢”学生愣了一下,回答:“没说呀!”我笑了:“真的什么也没说吗”几个孩子随即反应过来:“有,只是课文没写。”
“是啊,课文没写,但是有个词能告诉我们,他临死前说了什么。”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不屈服”这个词。
“对!不屈服!那么,面对崔杼的威胁,太史叔是如何不屈服如何说的呢”
我给了孩子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把这段话写了下来。
1 / 3
[反思]
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据,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利用课文的空白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读写训练紧密结合,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而且通过小练笔,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积累和运用的训练。 附上学生练笔两篇: (一) 太史叔即位。
崔杼问:“你知道该怎么写吗”
太史叔不语,把写好的竹简呈交了上去——“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一看,气得把竹简狠狠地摔在地上,破口大骂:“你这家伙吃了豹子胆吗竟敢如此对付我!难道,难道你不要命了吗” “这是什么话”
太史叔厉声答道,“您别拿死来威胁我!我们太史可不是那种贪生怕死的人。尽了本分再去死,也死而无愧了!” 太史叔坚强不屈,最终还是被崔杼杀害了。 (二)
太史仲死后,他的弟弟太史叔接替了仲的职位。他把写好的竹简交给崔杼看。只见上面写着:“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句君光。”
2 / 3
崔杼看了,气得半天也说不出话来。他心想,难道这天底下竟还有如此不怕死之人吗真不知好歹!他怒气冲冲地问:“你难道也想得到你哥哥的下场吗”
太史叔瞪着崔杼说:“我当然不想死。但我如果不按照事实写历史,就失了太史的本分,成为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崔杼听了,气得肺都快炸了。于是,他命令手下把太史叔也杀了。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