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二模语文试卷与答案
语 文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毕业在即,初三年级同学准备在校园网站中以“时光”为主题制作一个网页,作为留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共16分)
1.同学们在整理有关古代时间计量方法的资料时,遇到了有关字词的问题,请你帮助解决,完成(1)-(2)题。(共4分)
我国古代曾实行“百刻制”,就是将一天划分为一百个等分。自西汉起改用12时辰计时,唐代又将每个时辰分为初和正两个小区间,将一日划分为24个时段,与古埃及的24小时制有 ① 之妙。《周髀算经》一书中曾记载:在夏代就创立了立杆测影的方法,用杆影的变化来计时。最原始的天文仪器就是土圭,土圭可以根据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的变化来辨别方向、测定时间。现在看来,古代人的计时方法比较粗略,由此测出的小时、分、秒也是不等长的。然而不能否认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创举。古代人除了发明土圭等利用日影变化来计时的仪器外,又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 ② 发明了利用其它有规律的运动过程来计时的仪器,如漏壶、水钟、机.械钟、摆钟等。随着计时仪器的不断改进,时间计量的精确度也在逐渐提高。 (1)给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记载(zǎi) “长”字的第一笔是:撇 B.记载(zài) “长”字的第一笔是:横 C.记载(zǎi) “长”字的第一笔是:横 D.记载(zài) “长”字的第一笔是:撇
(2)结合语境,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异曲同工 ②逐渐 B.①不约而同 ②陆续 C.①异曲同工 ②陆续 D.①不约而同 ②逐渐
2.为了增加网页的趣味性,特别设立了“小故事”板块,用以讲述与时间有关的趣事。请你协助文学组同学,完成(1)-(2)题。(共4分)
苏轼和同伴参加科考,半路上遇到暴雨,引发山洪,赶到考场时,已经开考,只好拼命叫门。主考官严厉地说:“考场哪允许迟到?你们还是请便吧!”在苏轼苦苦恳求下主考官才勉强提出如果能对上“【甲】”这个对子,就考虑让他们参加考试。同行几人俱面有难色,唯独苏轼,略微想了一下,马上回应:“【乙】”。主考官觉得苏轼是肚子里有“墨水”的人,便把门打开,允许大家进去考试。 (1)在文段【甲】【乙】两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2分)
A.【甲】一叶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七八片帆,下九江,还有十里 【乙】十年寒窗,九八卷,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入二门,一定要进 B.【甲】一叶小舟,二三人,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乙】十年寒窗,九八卷,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入二门,一定要进 C.【甲】一叶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七八片帆,下九江,还有十里 【乙】十里远道,九里香,八七六五渡船,四三年路,只二日,胜似一年 D.【甲】一叶小舟,二三人,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1 / 13
【乙】十里远道,九里香,八七六五渡船,四三年路,只二日,胜似一年 (2) 简要分析结尾句中的“墨水”一词为何使用引号。(2分) 答:
3.日前,位于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突然遭遇大火,受损严重。新闻组同学提供了下面这篇“岳阳楼与巴黎圣母院的对话”,希望引发大家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请你进行编辑,完成(1)-(2)题。(共6分)
在巴黎圣母院还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岳阳楼。他以为岳阳楼跟他差不多年纪,毕竟岳阳楼看起来巍峨壮观。 岳阳楼告诉他:“前些年我着了一次大火,这会儿刚复活。” 巴黎圣母院睁着圆圆的眼晴说:“一定很疼吧?”
岳阳楼喝口酒,目光越过千年,笑呵呵地说:“没啥大事,你迟早也会经历的。” 还是小孩子的巴黎圣母院打了个哆嗦。
少年的巴黎圣母院见到了国王出征埃及。即将成年的时候,又见到对抗教廷的人们在他脚下集会。
巴黎圣母院问岳阳楼:“还要经历多少这样的事?我总觉得自己随时要被刀光剑影掀翻了。”岳阳楼淡定地说:“你知道这些年里,我都经历了什么吗?你那边国王出征的时候,我又被烧了。后来天下大乱,乞丐和败兵在我脚下来去。”
巴黎圣母院问:“那你不怕吗?”
岳阳楼笑着说:“没事,习惯了。我们注定要见证这些,你得抗住。”
岳阳楼吟诵起《岳阳楼记》①,告诉巴黎圣母院:“这是一位大才子的名作。” 再后来,巴黎圣母院乐呵呵地来找岳阳楼说:“也有大才子写《巴黎圣母院》②啦!” 岳阳楼遥望着虎门的烟尘,挥挥手,没有心情聊天。
很快巴黎圣母院知道发生了什么——岳阳楼的朋友圆明园被法国人烧了,抢了。 巴黎圣母院非常惭愧,像给自己写书的大才子一样,跑到岳阳楼面前痛骂自己的子孙。 时如逝水,岳阳楼和巴黎圣母院终于走到今天。
巴黎圣母院遇到了一场大火。疼还是疼的,只是看到人们的悲伤,他终究还有些欣慰。 岳阳楼问:“你也着火了,感觉怎么样?”
巴黎圣母院说:“感觉不太好。不过我知道,我会像你一样浴火重生,然后去见证更久远的时光。” (1) 首段画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2分) 修改:
(2) 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内容,为文段①②两处作注释。(2分) ①《岳阳楼记》是 (朝代) (作家姓名)的代表作。 ②《巴黎圣母院》是 (国籍) (作家姓名)的代表作。
(3)同学们为这段文字拟写了下面四个标题,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历史的记忆 B.伟大的悲剧 C.美丽的损毁 D.文明的见证
4.书法组推荐了与时间有关的四幅书法作品。请你进行排版编辑,完成(1)-(2)题。(共2分)
2 / 13
(1)按照书体产生的时间先后,四幅作品中应排在最前面的一幅是( )(1分)
A.【甲】B.【乙】C.【丙】D.【丁】
(2)对四幅作品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甲】行云流水、飘逸舒展的行书,错落有致,字体活泼又不东倒西歪。 B.【乙】字形扁阔、体势开张的隶书,在横平竖直之间尽显工稳端庄之美。 C.【丙】方中有圆、圆劲均匀的篆书,充满装饰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D.【丁】结构简省、笔意连绵、灵活自由的草书,收放之中彰显洒脱之美。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诗文积累(共3分) 5.默写。(共3分)
(1)城阙辅三秦,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1分) (3)红旗半卷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1分) (二)阅读下面诗词,完成6-8题。(共6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结合诗歌阅读,完成(1)-(2)题。(共2分)
(1)本诗开头一句由沉埋的断戟,触发了对战争风云的回想。下列诗词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开 头的一项是( )(1分)
A.《诗经·周南·关雎》 B.《使至塞上》(王维)
C.《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D.《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2)下列诗句中也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样借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1分)
3 / 13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下面是李白的同题材作品《咏赤壁》,与杜牧的《赤壁》比较有什么不同?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2分)
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答:
8.诗人杜牧托物咏史,借赤壁之战慨叹英雄成败。这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或哪场战争?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2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1题。(共7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
【乙】
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⑧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②[樾]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净新鲜。⑤[破塘]绍兴地名。⑥[轻舠]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枻]船桨。 9.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更定矣”和“更有此人”的“更”同是“更加”的意思。 B.“人鸟声俱绝”和“字俱碧鲜”的“俱”同是“都”的意思。 C.“余拏一小舟”的“拏”和“鼓枻飞去”的“鼓”同是“划”的意思。 D.“类若乘空”的“若”和“形如象牙”的“如”同是“好像”的意思。
4 / 13
10.人们评价张岱的散文“笔墨情却浓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一项是( )(2分)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理解:此句用白描手法描绘出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人顿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无限感慨。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的痴人。
理解:此句借舟子之口直接点明“痴”字,坦露文人雅士独与天地往来的率性认真与傲岸情操。 C.高槐深竹,樾暗千层。
翻译:高高的槐树,幽深的竹林,林荫层层叠叠。
理解:此句中的“高”“深”“暗”生动细致地描摹了天镜园的美景,让人如临其境,心向往之 D.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翻译:妙不可言,只有惭愧。
理解:昔日的美景美味与今日的国破家亡形成了对比,令作者不禁对过去的奢靡享受深感惭愧。
11. 【甲】【乙】两文皆出自《陶庵梦忆》,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看法。(3分) 【链接材料】
《陶庵梦忆》为明朝散文家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该书成书于明朝灭亡之后,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一幕幕过往,让读者看到那个曾经生活闲适、性情潇洒、爱好广泛的风流天才,感受到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追求。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14题。(共7分) 【材料一】
中国古人认为时间像一个圆圈,世界上的事物在经历了一个时间周期之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宙”的本意是指车轮。可见古代中国人把时间看成是不断运转的舟车之轮,认为昼夜、月份、四时、岁序都是循环往复变化的,60年完成一个大循环,然后周而复始,启动下一个循环。同时,人们又通过直觉体验,将时间看成单向延伸的直线,强调时间一往无前、去而不返,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孔子云:“ ”曹操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渊明劝慰世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颜真卿警告年轻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人们或通过“赢得生前身后名”,求得生命价值在人间的不朽与永驻;或通过躲入世俗之外的深山,悉心体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的快慰,以内心世界的充盈弥补自然时间的窘迫;或通过“调素琴,阅金经”求得精神维度的拓展,获得时间占有感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的并存,构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时间观念。 【材料二】
时间取向是不同文化对时间所采取的不同价值观。受儒家传统思想和农耕经济文化的影响,东方文化在时间取向上更倾向于过去取向。人们对过去怀有强烈的崇敬之情,认为总结过去的生活经验和教训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参考指标,而对未来却不抱有太多的兴趣,因为人们认为未来的事情早已注定,只能接受,无法预知。以史为鉴,博古通今,追本溯源,这些无疑与过去息息相关。民间俗语中的“老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饭要多”“祖宗之法不可变”等传统思想观念也都是过去时间取向的体现。而西方文化更崇尚将来的时间取向。古希腊人认为时间具有客观性和无
5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