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学习资料整理
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趋势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正在成为世界潮流。前苏联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主张对儿童尽早进行教育,从出生第一年起就对婴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从感官训练入手的教育活动。美国早期教育方案则包括0—12岁的整体教育计划,6岁以下均归属于学前教育。新西兰93年就启动了3岁前婴幼儿教育的国家计划—一‘普鲁凯特计划”;英国97年启动的“早期开端”也是政府五年发展计划中“优先发展”的政策之一。
我国政府也在一系列政策、文件中,提出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不仅是学前教育,而且是终生教育体系的开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4年)》,对2010--2024年的0-3岁早期教育发展提出了目标和策略措施。发展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加强儿童潜能开发,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加快培养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化人才。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十个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今后5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对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即
“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应达到90%;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同时明确要求教育部门要承担起O一6岁儿童早期教育的领导责任。
这些都预示着,幼儿教育的向下延伸势在必行。O一3岁的早期教育工作已经被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 二、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指导”
过去提“早期教育”,是指直接面向婴幼儿的教育;而现在提的“早期教育指导”,则面向婴幼儿家长,是对成人的指导、教育,还包括服务。教育社会化,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托幼园所无法满足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需求时,只有通过其它教育渠道,来缓解这一压力。0-3岁婴幼儿大多数散居在家,所以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重心,必然要从教育、指导孩子转向教育、指导家长。 三、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体系中的问题
从早期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历史看,针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和服务,过去主要被纳入妇联负责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但“对婴幼儿家长的指导”一直是妇联工作的薄弱环节。同时,0—3岁婴幼儿教育过去由卫生部门主管。卫生部门对家长的指导,主要集中在卫生保健、营养健康方面。0—3岁婴幼儿教育划归教育部门管理后,托幼机构主要针对机构内的家长,导致散居儿家长指导空白,指导家长的覆盖率远远不够。
从早期教育指导的现实状况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来看,目前家长指导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
求。早教队伍在教养观念、服务意识以及指导能力还不能满足社会、家长和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
综上所述,如何开展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如何实现早期教育指导体系中的家长教育,正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0-3岁婴幼儿教育体系中的“家长教育”理念
0-3岁婴幼儿的家长教育的重点不仅放在怎样教育子女上,同时包括如何做父母上。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不仅包括对子女的社会顺应的监控,更重要的是对子女人格独立的尊重;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单纯配合学校教育,更多的是立足于子女终生发展,并突出家长和子女的共同发展;教育的内容,不再是教养技能的提高,还着力于提升亲子关系:教育成功的直接受益者是家长,改善的是家庭教育质量,间接受益者是儿童,真正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的安和乐利,及国家民族的进步富强。0-3岁婴幼儿的“家长教育”可以通过相关课程、活动以及服务项目,指导、服务0—3岁婴幼儿父母和其它“家庭主要教养人”,帮助其建立科学育儿观念、培养育儿技巧、提升育儿质量的一系列的支持。
五、家长教育的辅助性形式
有研究人员,根据家长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将社区早期教育与指导形式归纳为两种类型,即传授式和互动式。
传授式的类型有父母学校、亲子学苑、专家咨询、网上查询、熟线电话、资料宣传等。主要由专业人员向儿童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意义,传授具体的指导内容与方法,为家长育儿提供咨询、答疑解惑等。
0-3岁婴幼儿早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料整理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