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的奥秘
课时:2-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1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1/17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
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1 / 21
1/21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
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
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2-3节课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2 / 21
2/21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
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2/17页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风景写生 课时:3-4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第1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
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
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3 / 21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3/21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
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
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
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
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
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
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
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3/17页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第2-4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4 / 21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
4/21
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作业点评。会动的剪影 (设计、应用)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课前准备: 4/17页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
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1-2课时 一、引导阶段。
5 / 21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一册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