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48味中药的靶向作用
1柴胡
【简介】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前者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地;后者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等地。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洒炒或醋炒。本品又名北柴胡、南柴胡、春柴胡、软柴胡。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及靶向】入肝、胆经而上行,行于胸胁,可达巅顶。
【脉应】左脉自尺向寸不能流通者,或左脉弦敛寸关伏下者,或左脉整体欠来势者皆可用之。 【服食感受及评述】柴胡春生香美,嗅之其气从下直上巅顶,如《本草崇原》中云:“柴胡春生白蒻,香美可食,香从地出,直上云霄”。药性辛凉,入手足少阳厥阴,能引少阳之气从左而升,凡见左脉自尺向寸不能流通者皆可选而用之,若见左脉弦敛关寸伏下或整体欠来势即可重用之,以此用小柴胡方屡见奇效。然见《神农本草经》中之记载“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所讲主症多为里证,并无现代药学解表之义。从临床脉症分析,“心腹”“肠胃”“饮食积聚”皆为内症,里实外必虚,故左脉弦涩阳气不升(盖左主外,右主里,见脉法),以柴胡枢转内外,使内郁达于外,在里之积聚可解而下。此无非是平衡阴阳,和解内外之功。张锡纯从五行角度加以闸释说“木能疏土,为柴胡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自能疏通胃土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此亦是肝主疏泄之功。曾服食柴胡10克、煎剂。食后10分钟,觉胸胁处有气动,直达头顶。诊脉:左脉浮起有力,来势明显,以寸部为最。稍后,觉胃中有气斡旋而下,有矢气。诊脉:右脉伏下而柔,左脉浮起而有力,左脉大,右脉小。(盖左主外,右主内,见脉法)此是柴胡可枢转内外,使内郁外达,在里之积聚可解而下,和解内外之功。
2吴茱萸
【简介】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四川等地。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用甘草汤制过应用。 【性味】辛、苦、热。有小毒。
【归经及靶向】 归肝向上升至巅,入脾、胃经而下行入腹。
【脉应】右脉从寸向尺流通不畅,脉体紧张度高,或左脉弦欠向上升者。
【服食感受及评述】吴茱萸禀火气以生,气味俱厚,可升可降,阳中阴也,以其辛温故好升宣而“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神农本草经》),以其味厚而苦故又善降逆气也,故“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神农本草经》)。服食前左脉寸沉欠向上流通,关尺浮火,右脉轻取浮大,欠来势。服食吴茱萸15克煎剂,入口辛辣,下咽时苦味明显,15分钟后左脉弦敛之势明显,右脉已无浮大之势,轻取弦敛,来势较前有力,胸腹温热感。30分钟后,双脉伏下,左寸已起,头目较前清透。1小时后,双脉柔和流利,以尺部明显,小腹微温。
3高良姜
【简介】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夏末秋初采挖生长4-6年的根茎,除去地上根茎、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生用。本品又名良姜。 【性味】辛,热。
【归经及靶向】归脾、胃经。直入中焦脾胃而旋内达外。 【脉成】右关沉、弦、紧而左脉偏沉者。
【服食感受及评述】高良姜,气热,味辛,纯阳上升,宣也散也,入足阳明、太阴,为治客寒犯胃,胃冷呕逆,及伤生冷饮食致成腹痛、吐泻之要药,若虚寒及胃热者不用。曾服食高良姜10克煎剂,食后30分钟,胃中温热感,后背脾俞、胃俞的位置亦有热感,诊脉:双关有力,来势盛:1小时后,胃中饥饿感,觉有热气向上走,诊脉:右关高起略弦,重按显无力;左脉整体来势有力。此是高良姜入于中焦而旋内达外也。
4知母
【简介】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木植物知母的根茎。主产河北、山西、东北等地。春、秋季均可采挖,除去茎曲及须根,晒干为毛知母,剥去外皮晒干,为知母肉。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炒用。 【性味】 苦、甘,寒。
【归经及靶向】 入肺经、胃经、肾经而下行。
【脉应】 见脉大而驰张,或浮盛者即可用之,以右脉为主,左脉见之可酌用。
【服食感受及评述】 知母禀天地至阴之气,其质轻柔滑润,皮外有毛、肉厚皮黄,味苦、辛,气寒,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阴中微阳(其体轻外被细毛也)。其所主者但见脉象大而驰张,或脉浮盛者即可用之,以右脉为主,左脉见之可酌用。《药性赋》所云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阳胜,滋化源之阴生。盖无根之火浮动脉必见浮盛或大,有汗骨蒸脉亦必见大或浮盛,劳而阳盛脉必大,源头有火脉亦见右寸浮大,故可滋化源也。至若《神农本草经》所言“除邪气肢体浮肿”可查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于此,张隐庵解释曰:知母皮外有毛,故除皮毛之邪气;肉厚皮黄,兼得土气,故治肢体浮肿。张石顽解释曰: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温热水气而言。叶香岩解释曰:肾恶燥,燥则开阖不利而水反蓄,知母寒滑,滑利关门而水自下。三者合而观之,更知知母之用也,虽曰“邪气肢体浮肿”脉亦必见来势浮盛而大也。于其能否滋阴前人颇有争议,张锡纯可谓最知之也。张氏云:“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尝以之与黄芪等分并用,即分毫不觉凉热,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知母一两加甘草二钱煮饮之,即甘胜于苦,其味非大苦可知。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阴也。有谓知母但能退热,不能滋阴者,犹浅之乎视知母也。是以愚治热实脉数之证,必用知母,若用黄芪补气之方,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惟有液滑能通大便,其人大便不实者忌之”曾服食知母12克煎剂,入口微苦而余味略甘,有滑润之感,食入不久,觉有气自胸中下行,稍后腹部气动,下行之势明显,右脉寸关伏下,尺部浮起有力,左脉亦有伏下之势。不久,头部发沉,小腹气动,有便意,此时,脉较前更伏,唯尺部较前滑利。
5黄芩
【简介】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木植物黄芩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及陕西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产者最佳。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晒干。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生用,酒炒或炒炭用。本品又名子芩、条芩、枯芩、酒芩、黄芩炭、元芩。 【性味】 苦、寒。
【归经及靶向】 归心、肺、胃、大肠经。可达中上焦,以降头、胸及上腹之湿热、实热、风热之邪,并入少阳胆经,与柴胡同用可解寒热往来之疾。
【脉应】 寸关浮大、洪大、濡、滑有力。
【服食感受及评述】 黄芩禀天地清寒之气及秋之金气,味苦,气寒,入于太阴、少阴、太阳、阳明,亦入足少阳。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枯飘者有上升之象,故善入肺,泻肺火,消痰利气,除风湿留热于肌表,愈恶疮,疽蚀,火疡;坚实者有下行之理,故入大肠诸经,泻大肠火,养阴退阳,滋化源退热于膀胱,愈黄疽肠肿泄痢,逐水,下血闭。服食黄苓20克煎剂。服食前双寸沉欠向上流通,左关尺浮数。口中粘腻不爽。服食后自觉有气自胸中向下直达下腹,下腹有下坠感。30分钟后双寸关伏下,双尺弦实有力,左尺较右尺明显。(此乃气之降也,气由寸到尺。) 45分钟后,头觉清爽,目发沉,口以不黏,胸中空旷轻快,胃中饥饿感,觉有物聚于腹部,有便意。(有便意,气自中上焦直达下焦,走大肠经之故也)左尺急数,右关浮数,余脉皆伏。2小时以后,左尺有力,右脉整体有弦敛之势,右寸较明显。(因黄芩入胆经而下行,所以左尺有力,右脉弦敛木之象也。口中清爽,胸中轻快,胃中饥饿感皆因黄芩燥湿之故。此药以入中上焦,清肺及胆之湿热为主)
6黄柏
【简介】 为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檗(关黄柏)和黄皮树(川黄柏)除去栓皮的树皮。关黄柏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清明前后,剥取树皮,刮去粗皮,晒干压平,润透切片或切丝,生用或盐水炒、酒炒、炒炭用。本品又名川黄柏、元柏。 【性味】 苦、寒。
【归经及靶向】 归肾、膀胱、大肠经。可从外达内,从上达下。 【脉应】 脉浮、洪、虚、濡、大有力无力皆可,以右尺明显者效果佳
【服食感受及评述】 黄柏,经冬不凋,禀至阴之气,性寒味苦,以其为皮,故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目热赤痛,口疮;树高根结,皮色鲜黄,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故又主“五脏肠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神农本草经》),故黄柏表里上下俱到。表有热可治,表不热而里热亦可治,非独主下焦也。曾单味服食黄柏10克煎剂,服前双脉浮越有力,以右尺较明显。服后即觉药力直达下腹,脐周不适,30分钟后,觉药力至会阴处,此处有清凉感,诊脉,双脉柔和伏下,以右尺明显。
7黄连
【简介】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黄连多系栽培,主产于中部及南部各省。四川、云南产量较大。秋季采挖5-7年的植株,除去菌叶、须根,干燥。生用或清炒、姜炒、酒炒、吴茱萸炒用。
本品又名川连,鸡爪连。 【性味】 苦,寒。
【归经及靶向】 归心、肝、田、大肠经。可至中焦达脾胃,为消中焦湿热之要药。 【脉应】 脉见洪大、滑、濡、浊有力者,皆可用之,见右关者,效果佳。
【服食感受及评述】 黄连禀天地消寒之气以生,味大苦,气大寒。味厚气薄,沉也,降也,降中微升,阴中微阳。宜其下泄,欲使上行须加引导。曾服食黄连10克煎剂,服食前左脉浮数有力,左侧舌尖痛,黄连入口极苦,此苦似饭焦之苦,觉药至胃部即停。30分钟后,觉胃中气机斡旋之势很强,诊其脉,左脉轻取有收敛之势,右脉较左脉更明显,右关显弦象。1小时后,胃中显空,有饥饿感,舌尖痛略减,诊脉,左脉气敛尘中层不再下行,右脉整体弦象,关部见空。黄连焦苦之味,可明证其必入中焦,而走胃经。左右脉比较,右脉变化更加明显,且右关见空象,由此可知黄连消中焦湿火郁结不假,故《神农本草经》谓其“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舌尖痛减,左脉收敛,可证黄连入心、肝二经,并可折其火势,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且服食后小便增多为去湿之明证。综上所述,黄连以入中焦脾胃,清胃肠湿热为主。
8龙胆草
【简介】 为龙胆科多年牛草本植物龙胆和三花龙胆或东北龙胆的根。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各省产量最大,故习称“关龙胆”。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质量最好。晒干、切段,生用。本品又名龙胆、胆草。 【性味】 苦,寒。
【归经及靶向】 归肝、胆、膀胱、肺、胃经。直达中下焦,入胃、膀胱及下阴,而后达于颈部、面部,最后至于足部。
【脉应】 左右脉浮、大、滑,濡有力皆可用,左脉关尺沉郁有力亦可用。
【服食感受及评述】 龙胆禀天地纯阴之气以生,性寒,味苦、辛,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曾服食龙胆草10克煎剂,食后5分钟,觉药气至中极穴处,随后至阴囊,然后沿大腿内侧肝经所过之处有清凉感,直至足内侧。30分钟后,胃中不适,诊脉右脉较左脉沉,并见弦象;左脉来势盛,寸脉起势明显,此时面部微热。1小时后,右脉伏下之势更加明显,由脉观之,似中上焦之气全降于下焦,此时有心慌之感觉,面部温热明显,左脉轻取舒缓,重按来势盛大。由此可知胆草乃疏泻清散肝胆之品,“治赤目肿痈,睛胀,瘀肉高起,疼痛不可忍。此柴胡为主,治眼中疾必用之药也(《本草衍义补遗》)”,能消上中下三焦之湿热,然以下焦为最,能除下部风湿及湿热,寒湿脚气以及脐以下至足肿痛。《名医别录》中言“主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蛊,益肝胆气,止惊惕。”2小时后,左脉柔和,显无力。
9天花粉
【简介】 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括蒌的干燥块根。产于我国南北各地。秋冬季采挖,洗去泥土,刮去外皮,切成段,块、片,晒干。本品又名花粉,瓜蒌根。 【性味】 甘,微苦。
【归经及靶向】 归肺、胃经。此药入肺胃,而令肺胃之气降至下焦,引阳入阴,而后起阴气达于外。可从右寸到右尺再到左寸。
【脉应】 适应有脉寸关浮大有力,尺脉不起,左寸偏沉者。
【服食感受及评述】 天花粉即瓜蒌根也,此物入土最深,且能久在土中,生气不竭,放岁岁引蔓,发叶开花成实。色白而亮者佳,味苦微酸,性凉而润。气味颇轻,有升有降,阴中有阳。亦同瓜蒌能降膈上热痰,兼因味酸,能起阴气上滋,又能生津止渴;大凡藤蔓之根,皆能通行经络,而花粉又性凉解毒,解一切疮家热毒,疔痈初起者,消乳痈肿毒痔瘘疮疖,排脓生肌长肉,除跌扑瘀血,通月水。服食天花粉10克煎剂,食后10分钟,诊脉:右寸关有伏下之势,尺部大而有力。30分钟后,觉气聚于下腹,头微汗,手心亦有汗出。诊脉:右脉寸关沉,尺部较前更大而有力,左脉来势有力,寸部明显。1小时后,足部温热,口中浮液增多,头沉欲睡,诊脉:右脉整体沉下柔和,左脉充滑流畅。(由上可知,花粉亦可引阳入阴,令阴达于外,故可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生肌跃肉,续绝伤即是此意。)
10元胡
【简介】 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的块茎。主产浙江。立夏后采挖,除去苗叶和须根,洗净,分开大小,入沸水中烫煮约三分钟,见内外交黄时捞起晒干。用时捣碎,生用或经醋炒、酒炒。本品又名元胡索、玄胡索、炒延胡。
【性味】 辛、苦,温。
【归经及靶向】 归心包、肝、脾、肺经。此药先入太阴,而后达厥阴。可达胸腹腰脐及两肋。 【脉应】 凡脉见弦、紧、涩之痛症无论浮沉皆可用,见于右脉者佳。
【服食感受及评述】 延胡索禀初夏之气,而兼得乎金之辛味,故味辛气温,可升可降,以宣为主。暖腰膝,破症癖,扑损瘀血,月水不调,落胎及暴腰痛。曾服食元胡10克煎剂,食后15分钟,脐部不适,有便意,觉气于脐部斡旋,诊脉:右脉较左脉有力,右脉轻取、重按来去皆有力,似气血翻涌之象。30分钟后,左脉较右脉有力,左脉轻取、重按来去皆有力,1小时后,双脉轻取微弦,重按有力。次日晨起觉乏力。(由脉象变化可知,元胡入内达外,流通之性颇大。然质重,味辛苦,性温,必先于内,而后则外,阴中阳也。因流通之性颇大,可耗伤正气,孕妇当忌用,体虚之人慎用或酌加它药。)
11乳香
【简介】 为橄榄科小乔木卡氏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的渗出树脂。产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春秋两季采收,以春季为主。入药多炒用。本品又名制乳香、熏陆香。 【性味】 辛、苦,温。
【归经及靶向】 归心、肝、脾经。可流通内外,无处不到。
【脉应】 凡脉见左脉沉、弦、紧、涩而有力可用,左寸见者佳。或见右寸向右尺流通有阻力者亦可用之,本药可从右寸到右尺再到左寸。
【服食感受及评述】 乳香乃树之血液,其色黄白透明,得木气而兼火化,味辛苦,气温,气香窜,味淡,故善透窍以理气,于十二经络无所不入,阳也,升也,透也散也。以其似人身之血液,故可入脾、肺、心、肝、肾五脏,能辟邪恶诸气,能“疗诸般恶疮及风水肿毒,定诸经卒痛并心腹急疼” (《本草蒙筌》);其治疮也,以其最善窜入心,调气活血,香彻疮孔,能使毒气外出,而托里护心,消肿止痛生肌,又复能入肾温补,使气与血互相通活,俾气不令血阻,血亦不被气碍,气血和合而能令真气滋生:又凡人筋不伸者,敷药宜加乳香,其性能仲筋,曾服食乳香10克煎剂,此药入口辛香,下咽有苦味,胃部不适欲吐, 15分钟后,胃部不适更加明显,诊脉:左右脉皆沉下,右较左明显。30分钟后,胃部仍不适,左下腹刺痈,背部至颈部有温热感,诊脉:右脉仍沉,定脉寸部来势很盛。1小时后,后而由背至头、前面由胸至面感觉暖暖,胃中饥饿感,小腹温热舒畅,诊脉:左脉由尺到寸充滑流利,向上贯通之势明显,右脉尺部流利,关见弦,重按无力。至此气血以由内达外,自始至终,左脉较右脉有力,左为木,右为土,左强右弱,木克土之象,右关见弦豫,亦是水克土之象。乳香,芳香走窜,内能寅通脏腑,外能透达经络,然由内达外以后,仍以向上流通为主。
12没药
【简介】 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其他同属植物茎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主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及印度等地。采集干燥的凝固树脂。打碎,炒至焦黑色应用。 【性味】 苦,平。
【归经及靶向】 归心、肝、脾经。可通行内外,无处不到。
【脉应】 凡脉见沉、弦、紧、涩而有力可用,左尺见者佳。此药可从右寸到右尺再到左尺。
【服食感受及评述】 没药亦树之津液,其色褐,正如血液之色,禀金水之气以生,味苦、辛,气平,气薄味厚,阴也,降也,宣散也。入脾、肾二经。“消肿突恶疮、痈疽溃腐,破血止痛如神,疗坠堕跌打损伤尤效”(《本草新编》)。较之乳香一者最善理气,一者最善行瘀:一者上行心背,一者下行腰足,同者入于右脉而下行也。曾服食没药10克煎剂。食后10分钟,觉药至下腹,诊脉:右脉沉下,左脉较右脉有力。30分钟厉,腰部温热,胃中温温,诊脉:左脉较右脉有力,以左尺更加明显。1小时后,腰背及四肢温热舒畅,仍以腰部明显,腹部清爽,诊脉:右脉已起微弦,左脉充滑,仍以尺部明显。
13黄精
【简介】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囊丝黄精的干燥根茎。我国南方各省均产,以河南、江苏、浙江、福建为主要产地。春秋两季采挖,以秋采者质佳。生用或蒸熟干燥切片用;或加酒、黑豆等辅料蒸晒切片,称为制黄精。
【性味】 甘,平。
【归经及靶向】 脾、肺、肾经。以入中焦脾胃为主。 【脉应】 见右脉浮、弦、大、空可用,见于右关者佳。
【服食感受及评述】 黄精其色正黄,味厚气薄,受戊己之正气,故为补黄宫之胜品,上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养性之上药,故仙经累赞其能服饵驻颜,久而弥胜矣。丹书中有百病黄精丹,曾服食之,确感精神爽朗,脑消目明,确有“补诸虚……填精髓”(《本草纲目》)之功,亦曾服食单味黄精30克煎剂,此药入门微甜,有柔润感,食后即觉胃中充实。30分钟后,胃中撑胀,无其他感受。盖因脾虚,不能运化之故。诊脉:右脉较左脉大,右脉轻取略带弦象,重按充实有力。1小时后,胃中撑胀感无,觉身体充实有力,头清目明。诊脉:右脉己不弦,重取有充滑之象,左脉较右脉沉,左脉重取充实感。
14三棱
【简介】 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块茎。产于江苏、河南、山东、江西、安徽等地。冬、春两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削去外皮,晒干。生用或醋炒、麸炒用。本品又名京三棱、荆三棱、山棱。 【性味】苦,平。
【归经及靶向】 归肝、脾经。水药可入中焦脾胃及下焦的盆腔,入于内而破血行气。 【脉应】 右脉沉、弦、牢者可用。此药可从右寸到右尺。
【服食感受及评述】 京三棱禀火土之气,又具棱块之形,皮黑肉白,味苦气平,散一切血积气结,癥癖坚硬作痛,消肿,通乳堕胎,常与莪术同用。老癖癥瘕积聚结块,必由元气不足,不能运化流行,而致血瘀、气结、食停,进而形成积聚癥瘕,观东垣五积方皆有人参,意可知矣。故凡用棱术,必须量其虚实而用之。曾服食三棱10克煎剂。食后10分钟,觉胃中有气向下运动,诊脉:右脉寸关明显沉下,右尺浮,来势盛。30分钟后,左脉较右脉有力,此是气机由内而外,气之散也,盖冈三棱可破癥瘕积聚也。1小时后,左右脉皆无力而伏下,唯右尺仍有力,可见其散真气确有其功也。
15莪术
【简介】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莪术、郁金、或广西莪术的根茎。主产于广西、四川,浙江等地。秋冬两季采挖。去净泥土,蒸熟,晒干,除去须根,润透切片。生用或醋制用。本品又名蓬莪术、文术。 【性味】 辛、苦,温。
【归经及靶向】 归肝、脾经。可入中焦脾胃及下焦的盆腔脏器,主要入于内脏而破血行气。 【脉应】 右脉沉、弦、牢者可用。此药可从右寸到右尺。
【服食感受及评述】 篷莪术感夏末秋初之气,而得上金之味,其气味苦辛而湿,阳中阴,有肃降传导攻坚破郁之功。善入肠胃消导积滞,助通下之能而开胃进食:根形如卵,如肿物、卵巢、睾丸,故入下焦盆腔之肝经,破瘀血行郁气,诚能主积聚诸气,可为最要之药,然多兼补气血之药同用,方可不损正气也。《药类法象》云:“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痃癖气最良,除积聚”诚得莪术之要也。《木草经疏》、《本草备要》皆言莪术香烈,能调气通窍,可见莪术亦可行于外而“止扑损痛下血”(《日华子木草》)。曾服食莪术10克煎剂,食后15分钟,觉腹部有温热感,气向下行。诊脉:以右脉变化较明显,右寸沉下,尺部水势有力。此时药入于内,活内部气血,就人体气机而言,入于内而动。30分钟后,左脉较右脉有力,来去滑利,头面红润。此时药力深将人休深层气血输转于外,就人体气机而言,出于外而散。1小时后,腹部饥饿感,通气明显。诊脉:左脉柔和沉下,右脉关部略弦,重按无力。
16虎杖
【简介】 为蓼科多年生草木植物虎杖的根和根茎。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秋末冬初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本品又名大虫杖,酸汤秆。 【性味】 苦,寒。
【归经及靶向】 归肝、胆、肺、胃、大肠经。本药可入肺、胃、大肠经而下行:并入肝、胆经而下行。可升,以降为主。
【脉应】 双寸关浮、滑,浊有力者可用;舌苔黄腻,脉浊有力者亦可用。
【服食感受及评述】 虎杖以下行为主,因其活血行瘀,可治女人月经不通,腹内有积聚;因其能消除湿热,故可治腹胀胀雷鸣,四肢沉重。曾服食虎杖30克煎剂。15分钟后,觉胃中不适,小腹下坠感。诊脉:两侧寸脉沉下,尺脉高,来势有力。30分钟后,觉后背舒畅,前胸温温。诊脉:左右脉整体来势有力。1小时后,觉有气上冲欲吐。诊脉:右脉寸部来势有力,上冲明显。2小时后,口微干,胃中饥饿感,腹部通气频频,有便意。诊脉:左脉以起,来势有力:右脉仍沉,次日晨起大便较前量大,诊脉:双脉皆沉。
17牡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