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池塘养鱼高产养殖技术
作者:吴芳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20期
[摘 要] 经济生活的增长,带动了各行各业的进步,池塘养鱼也开始走向高产高值的发展路径,不仅要利用有效的管控机制,也要在在强化整体养殖技术的同时,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养殖方案,优化升级轮放轮捕的实际效力,一定程度上提高池塘养鱼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从鱼塘生态的基本条件入手,对优化生态环境改造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轮放轮捕措施的应用路径,旨在为养鱼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 池塘 养鱼 高产技术 轮放轮捕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83-01 1 鱼塘生态基本条件概述 1.1 水源水质控制
在养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鱼塘的基本水质条件非常重要,对于良好水质来说,基本的条件参数包括:水中溶氧量、有毒物质、水量等,管理人员要利用有效的管控机制,在填注新水的过程中,优化改善池塘的基本水质,强化水中鱼类的生长环境,并且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有效的繁殖环境。另外,管理人员要集中管理整个鱼塘的排水和注水路径,避免池鱼缺氧浮头,并且当此情况发生时,管理人员能给予及时的急救。 1.1.1 水深控制
对于水塘的深度,管理人员要给予必要的关注,确保水深和增产之间的正向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对水塘的深度进行管控的过程中,无论是池塘单位面积的水量和范围有多大,都要确保水温和水质符合标准,提升分层养育机制,确保池水深度符合实际需求。若是水池深度过深,就会导致光合作用较少,对应的氧气也会比较少,鱼不能拥有较为便利的栖息环境,池塘的生产力也会随之下降[1]。 1.1.2 池塘基础参数控制
第一,要针对池塘的实际面积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鱼苗情况选择不同的池塘面积,若是亲鱼池、鱼苗池或者是孵化池,通常保证在2-5亩为宜;若是鱼种池,则要保证在2-8亩为宜,池塘的面积较大,就会导致其水面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波浪,并且产生对流,在提升下层水含氧量的同时,有效地改善水质。 1.1.3 池塘内土质控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鱼塘建立来说,池塘土壤要保证具有良好的保水性,确保水位和肥力符合标准,土壤中的具体参数以及无机物对于鱼苗都会有影响,而土壤的品质以黑土最佳,其次是粘土,最后是砂土。
2 优化生态环境改造 2.1 实现全面改造机制
在实际改造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利用有效的管理路径,确保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改造,首先要有效的扩大池塘的实际面积,确保其内部溶氧量符合相关标准。其次,要优化处理池塘的深度,并同时安装增氧机。再次,要集中清理池塘底部的有机质淤泥,减少有机物污染以及不良的耗氧物[2]。
2.2 优化处理特殊问题
要想池塘内填注含氧量较高的湖水,若是其中良好水源较少,就要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原池冲水,或者是采取两池对冲,提升整体水塘的实际水质。另一种方式就是增氧机增氧,不仅能集中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也能有效的预防水中氨的积累,并集中改善水质。 2.3 合理化投放饵肥
也要有效的投放少量的石灰,在水中投放石灰能有效防治鱼病,并且控制水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强化水中的PH能力,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在每亩鱼塘内添置20kg左右的生石灰,在水溶操作结束后,均匀的泼洒,不仅能优化抑制病原体的留存,也能防治鱼病。 2.4 优化运行养鱼制度
管理人员要建立优化的养鱼制度。针对于大量的鱼饵施肥,能提高水中营养盐成分,但是也会导致其产生大量的氧气,造成恶劣的水环境,因此,要利用鱼草轮作机制[3]。 3 优化池塘养鱼技术-轮放轮捕
轮放轮捕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措施,在水池中分期捕鱼并且适当的补充鱼种,也就是说,在密养池塘内,要根据鱼类的生长环境,定时的捕捞满足上市规格的鱼,也要集中补放一些鱼苗,以提升单位面积内鱼苗的收益效率。 3.1 轮放轮捕应用价值
第一,密度参数适宜。在鱼池建立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保证密度居中,确保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充分利用水体,利用轮捕轮放的机制,能在确保鱼苗活动空间的同时,促进鱼类的生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提高诱饵利用率。确保混养的种类,并且确保规格和数量满足需求,提升饲料肥料的利用率,确保鱼类生长期密度符合标准,真正促进交叉放养以及交叉上市机制的运行。 第三,提高鱼苗产值。草鱼一般是在5-9月生长较快,饲养后期会出现数量不足的情况,加之前期投放饵食的过程导致草鱼生长速度减缓,特别是在8月下旬,这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打捞草鱼上市贩卖,为青鱼以及鲤鱼提供生长空间。
第四,助力经济增长。强化对于鱼类生长规律的研究,能有效缩短养殖期,确保资金得到有效周转。
3.2 轮放轮捕应用路径。
第一,捕大留小。在饲养过程中,投放不同的鱼种,在一段时间后,分批捕出符合上市规格的鱼种,然后确保鱼种补放机制运行正常[4]。
第二,捕大补小。在上市鱼捕出之后,要集中投放一些鱼种和夏花,由于其自身的规格大小以及生产目的不同,实现规范鱼种。
第三,捕大留小结合捕大补小。有效的结合前两种方式,建立四轮捕放机制,针对不同时间以及不同需求进行鱼种的调整。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池塘养鱼高产养殖技术的实效性,就要针对不同情况建立具体的分析机制,确保管控结构能提升鱼种的实际产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益顿,顾向军,徐国昌等.高位池塘循环水养鱼系统生产性试验总结[J].渔业现代化,2013,38(03):23-27.
[2] 邓义,罗相忠,黄祥林等.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高效技术试验[J].淡水渔业,2015,35(01):54-56.
[3] 甘小顺,朱盛林,李红兵等.水生蔬菜在大宗水产品高产池塘健康养殖技术中的应用[J].科学养鱼,2015,29(09):82-83.
[4] 冯立明.驯化养鱼高产池塘水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水产,2013,18(0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