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1.D 【解析】A项,“嚼”读jué,“锱”读zī;B项,“梓”读zǐ,“沁”读qìn;C项,“憎”读zēng,“襟”读jīn。 2.C 4.B 【解析】“心劳日拙”指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 5.C 【解析】A项,“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不能并列;B项,句式杂糅,“原因主要是……引起的”杂糅;D项,搭配不当,可在“竞争”后加“的激烈”。 6.③④⑤①⑥② 【解析】③中心句;④“随之”指代的是“网络阅读”,应该紧接其后;第①句“然而”可以把第⑤句与其前后联系起来;第②句是总结性话语,所以应该放在第⑥句的后面。 唐玲
7.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A项,朱光潜是“现代”著名的美学家。 8.看看孩子们多可怜,个个面黄肌瘦! 看看孩子们的脸! 【名师点睛】句式的选用是为了使表达更加规范、准确或生动,因此,就必须结合具体的语义环境,并尽力使选用的句式与原句保持一致。从汉语的表达上来说,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内容,但不同的句式之间往往又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如上下文的连贯,内容的准确性,文章的感染力,表达的清晰性等。句式的选用往往就是针对这些细微区别的。 (一) 1.B 【解析】B项,“也破坏了温暖的人情”不当。原文是“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与“孤寂”的意境不合。 2.B 【解析】B项,“绚丽迷人”一词将原意错解了。 3.A 【解析】B项,“哪一种境界”在文中仅指“推与敲”的诗句分析,归结在文字的“推敲”实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个结论上,而不是在“文学的语言”;C项,这里漏掉原句的“有时”,原意也就改变了;D项,文中的“点铁成金”指的是用了字的联想义,使其含混中显得丰富。 (二) 1.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能力。A项,是发展文化的目的,且没有定论。注意题干信息“理由”。本题考查分析综合中之“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C级。 2.B 唐玲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A项,从“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中可知;B项,从“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可知,因为政府提供一个主导的追求便是权威干预,政府显然是“权威”;C项,“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中的“也可以”表明政府还没有“主导的追求方向”;D项,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 本题考查理解等级中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和分析综合中之“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B+C级。 3.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推断能力。A项,“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可能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它不可能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根”的唯一方式。B项,“建文化城,写繁体字,开国学班”都只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不能说有了这些方式“传统文化”就一定能继承。C项,原文中没有依据。 1.D 2.A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根据原文信息“‘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没有涉及正反对比论述。 3.B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唐玲
案。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C项“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说法绝对。原文有条件限制是“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 无助于思想的创新”。D项“从 ‘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误,曲解文意,从原文第五段“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 “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可推知。
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