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劳动关系学》1(03325》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一、劳动关系概述

1、劳动关系(名解):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

2、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劳动关系的主体(09.1简答):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包括: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4、劳动关系的特点 答:(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隶属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5、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及其特点。

答:劳动关系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1)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特点:①人格上的从属性,②经济上的从属性。

(2)集体劳动关系是在个别劳动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的一方是工会组织,另一方为雇主或雇主组织,是团体对团体的关系。双方主要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的形式来体现其构成和运行。

特点:①独立自主性,②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 二、劳动关系的实质

1、 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

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合作的根源: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即“被迫”和“获得满足”。 获得满足的三个内容: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工作有积极的一面、管理方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 2、冲突:劳资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总保持一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

冲突的根源: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前者是指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是指由那些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突。

(1)冲突的根本根源:①异化的合法化、②客观的利益差异、③雇佣关系的性质。

(2)冲突的背景根源:①广泛的社会不平等②劳动力市场状况③工作场所的不公平④工作本身的属性

3、冲突的表现方式

答:冲突的表现方式包括明显的冲突和潜在的冲突。 明显的冲突有:罢工

不太明显的冲突形式:各种 “不服从”行为;怠工、辞职;权利义务的协商。 4、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领会) 答:(1 )文化因素。

(2 )非文化因素。包括:“客观”的工作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

三、环境因素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文档

劳动关系受到来自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五大外部环境的影响。

经济环境对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对比的改变。

技术环境的变化也会改变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技术种类工人的供求状况。 政策环境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业政策、教育和培训政策。在诸多环境政策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为直接。

第二章 劳动关系理论

一、劳动关系理论:右翼(保守)——左翼(激进)

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最大化,认为市场力量不仅可以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面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和理的待遇。形成双赢的格局,双方自由选择。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

2、管理主义学派:关注员工的动机,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处于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是雇员不满的要根源。实行岗位轮换,管理者自身也处于雇员同样的薪酬支付体系中。日本模式为该学派的典范。

3、正统多元: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与公平,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德国是典型国家。

4、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关注如何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待遇,主张强势工会,认为工会应该比以往更加关心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事务。瑞典模式。

5、激进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润,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是完全对立的。认为其他学派提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是一种假象。 二、劳动关系价值取向

1、一元论:强调资方的管理权威,要求雇员忠诚于企业的价值观。 2、多元论:承认冲突,认为在工作场所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三、劳动关系调整模式 1、斗争模式 2、多元放任模式

3、协约自治模式:劳资抗衡、劳资制衡

4、统合模式:国家统合、社会统合、经营者统合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一、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雇主对工人残酷的剥削,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

二、管理时代劳动关系(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 劳动联合会成立,政府采取了“建设性”的干预政策 三、冲突制度化

政府宏观调控、三方性原则首次被提出 四、成熟劳动关系时期

合作成为劳动关系的主流,劳动关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第四章 雇主

一、概述

1、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

文档

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2、雇主组织:由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团体组织。

3、雇主组织的角色作用:参与谈判、解决纠纷、提供帮助和建议 二、雇主角色理论

1、新古典经济理论:在劳动关系上,管理者以苛刻的就业条件招聘工人,并努力提高他们的生产率。 评价:(1)没有指出使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内部工作模式,(2)将生产效率等同于盈利,(3)把管理人视为所有者利益的代理人,(4)没有意识到管理者理性的局限性,(5)没有解释管理者自身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2、权变管理理论:特点:(1)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2)把一个组织看作社会系统的分系统,要求组织各方面的活动都要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3、劳动过程理论:假定企业的利润通过以最小成本榨取工人的最大产出获得。 评价:(1)降低生产所需技能受到普遍质疑,(2)只考虑管理方对工人的直接控制,忽视了间接控制。

4、利益相关者理论:各利益相关者为企业提供资源并获取相应回报。 5、决策过程理论:认为管理方不是完全理性的。

6、战略选择理论:考虑雇主的价值观、信仰与世界观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于各环境变量,具有现实意义。

三、管理模式和实践

1、管理模式按职权结构分为:独裁型、权威型、自主型 2、管理模式按管理理念分为: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 3、几中重要类型

(1)独裁/剥削管理模式:

特征:强制性、专断性、独裁性、有限的忠诚性

对待工会措施:技术变革、灵活的就业安排、在集体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和破坏罢工、停工和迁厂

(2)权威/宽容管理模式:

特征: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

对待工会措施:工会的存在使企业成本增加、工会要求建立绩效考核的程序与规则 (3)自主/合作管理模式:

特征:自主型组织设计、雇员参与计划、人事与就业政策旨在满足雇员 四、雇员参与管理

1、雇员参与:指内部雇员有权参与与其工作有关的决策,来共同决定企业策略和制度的行为。

2、 雇员参与目的:(1)增进员工独立创造性和思考能力,(2)提供员工自我训练的机会,

(3)协助管理者集思广益,(4)促进劳资关系的沟通,(5)提高员工忠诚度 3、 雇员参与的形式:(1)员工持股计划,(2)质量圈,(3)共同磋商,(4)工人董事,(5)

工作理事会,(6)协议方案,(7)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五、劳资合作策略

1、 劳资合作: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 2、 劳动合作特征:(1)企业组织经营的整体责任属于资方或劳方共同承担,(2)劳资合作

须借助员工参与才能实现,(3)劳资双方将对抗的相对力量,转化为组织的总力量(4)劳资合作所带来的成果应公平分享

文档

3、 劳资合作条件:(1)建立互助互信(2)人性的相互尊重(3)建立良好的沟通管道(4)

利润分享及符合国家劳动法律

第五章 工会

一、工会的概念

1、 工会: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

的利益。

2、 工会的结构分类:职业工会、行业工会、总工会 3、工会化的原因:(1)对资方的不满(2)工会的有效性(3)雇员对待工会的态度(4)雇员的集体凝聚力(5)一种社会化途径(6)提供获取领导权的机会(7)强迫加入工会或来自同事的压力 二、工会的职能 1、 工会的职能:(1)经济职能(2)民主职能(3)整合职能(4)社会民主职能(5)阶级

革命职能

2、 工会的职能分类:工联工会、福利工会、政治工会 3、我国工会的社会职能:(1)维护职能(2)建设职能(3)参与职能(4)教育职能 三、工会的组织结构:(1)基层工会组织(2)乡镇、城市街道基层工会组织(3)地方总工会(4)产业工会(5)全国总工会

工会组织的原则:民主集中制(1)工会组织的建立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2)工会组织开展活动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四、工会的法律保障:了解各种工会人员的权利P152

第六章 政府

一、政府的角色 1、 政府作用:(1)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2)为劳动关系的发展提供示范样

本(3)创造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环境 2、 政府角色:(1)保护者(2)促进者(3)调停者(4)规划者(5)雇用者 二、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 三、劳动法

1、 劳动法的功能:(1)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2)解决纠纷(3)

确定基本劳动标准,如最低工资、最低就业年龄。 2、 劳动法的表现形式:(1)宪法(2)法律(3)劳动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行政

规章(6)法律解释(7)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3、 工资的法律保障:

工资:工资是雇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支付原则:(1)协商同意原则(2)平等付酬原则(3)紧急支付原则(4)依法支付原则

工资的法律保障:(1)工资处理不受干涉(2)禁止克扣和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P180(3)特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P180

延长劳动时间有哪些主要规定: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情况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平时加班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报酬,休息日200%,法定节假日300%

工作场所规则的主要内容

文档

(1) 劳动就业标准:禁止歧视、禁止强迫劳动、禁止使用童工 (2) 女工保护标准:就业权利保障、禁忌从事的劳动、四期保护

(3) 未成年工的保护标准:最低年龄、禁止从事有害健康的工作、定期体检、实行

登记制度

4、 政府劳动关系实践

第七章 劳动合同管理

一、劳动合同概述 1、劳动合同(08.1名解):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劳动合同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2)主体意志的限制性,(3)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4)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5)劳动合同是通过双方选择确定的,(6)劳动合同是有偿的合同,(7)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的规定(最长6个月),(8)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3、劳动合同种类:

(1)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名解):指明确定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合同。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名解):双方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4、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名解):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是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

内容:由双方协商确定,包括工作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五项条款,但不得约定试用期。

终止条件:按照双方的约定办理,如果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当事人未约定终止劳动合同提前通知期的,任何一方均可随时通知对方终止劳动合同。双方约定违约责任的,按照约定承担赔偿责任。

5、劳动合同制度的历史发展

(1)建国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探索和反复阶段 (2)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5年:试点和实践阶段 (3)1995年至目前:全面实施阶段 二、劳动合同订立和履行

1、 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简答): (1)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2)依法订立:主体合法、目的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形式合法 2、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提议、协商、签约 3、劳动合同的形式:书面和口头

我国除1个月以内的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之外,原则上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但双方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时,劳动合同关系成立。 4、劳动合同的履行条件和原则

条件(08.10简答):(1)履行主体明确,(2)履行标的明确,(3)履行期限明确,(4)履行地点明确

原则(简答):(1)全面履行原则,(2)实际履行原则 5、无效劳动合同(名解):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

无效劳动合同主要有(06.10简答):(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主体不合格,(2)内容不合

文档

《劳动关系学》1(03325》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一、劳动关系概述1、劳动关系(名解):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2、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3、劳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9zx47mqmj83hrt8bf1m52amw9lhy70084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