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心电图诊断复习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心电图诊断复习题

1.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答: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心房、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及其分支→浦氏纤维。

2、心电图产生的原理?什么是心电向量?

答:一)、心电产生的原理: 心电活动的基本过程:心肌细胞的除极化和复极化过程中,离子跨膜流动,造成胞内外的电位变化。

包括心肌细胞的除极化和复极化。

极化状态: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膜外各点的电压都相等。

动作电位:除极:Na+内流膜外带负电荷,膜内带正电荷与邻近处于静止的细胞膜构成一对电偶,

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复极:K +内流,Na+外流使细胞回复至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的极化状态。与邻近处于静止的细胞膜构成一对电偶,电源在后,电穴在前。 二)、心电向量:

定义:心肌细胞在除极与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电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3、心电向量环与临床心电图的关系如何?

答:心电向量环与心电图关系:

空间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心电向量图

额面心电向量环在肢体导联轴上的投影→肢导联心电图(第二次投影)。 横面心电向量环在胸导联轴上的投影→胸导联心电图(第二次投影)。

4、什么是平均心电轴?其偏移的临床意义如何?

答:平均心电轴:

定义:心室除极过程中产生最大瞬时综合向量。

测定方法:目测法、查表法、作图法。 临床意义:正常(0。~+90。);轻度左偏(0。~+30。);中度左偏(0。~-30。);重度左偏(-30。~-90。),见于横位心、肥胖、左肥和左前分支阻滞;轻度或中度右偏(+90。~+120。),重度右偏(>+120。),见于垂位心、右肥、左后分支阻滞。

5、心电图各波形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如何?

答:P波:1. 方向:I、II、avF、V3—6直立, avR倒置, Ⅲ、AVF、V1-V2直立、双向或倒置。

2.时间:0.11秒。

3.振幅:肢导联<0.25毫伏,胸导联直立P波应<0.20毫伏。 4.终末电势的测量:P波在V1导联上呈负相或正负相时,应测算其终末电势。正常值:

PTV-V1≥-0.03毫米.秒。

P-R间期:1.时间:成人0.12~0.20s(心率60-100次∕分);儿童0.12-0.18秒;婴幼儿可<0.10

秒。

2.意义:P-R间期延长可见于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缩短可见于预激综合征或交界

性心率。

QRS波群:1.时限:0.06 ~ 0.10s, 2.室壁激动时间(VAT):VATV1<0.03秒,VATV5<0.05秒。

3.波形与电压:(1)Q波;在同导联中深度<1∕4R波,宽度<0.04秒。病理性Q波:振

幅>1/4R,时限>0.04s

(2)R波和S波:R波Ⅰ<1.5毫伏,Ⅱ<2.5毫伏,Ⅲ<2.5毫伏,AVF<2.0毫伏,AVL<1.2

毫伏, AVR<0.5毫伏, V5-6<2.5毫伏, V1<1.0毫伏, S波2.5毫伏,宽度<0.04秒,RV1+SV5<1.2毫伏, RV5+SV1<3.5(女)-4.0(男)毫伏。

ST段:下移:任何导联应<0.05mV;上抬:肢导联<0.1毫伏,胸导联V1—3<0.3mV, 其他<0.1mV T波:一般与主波方向一致,<1/10R→低平, <0.1mV →平坦,Tv1-3倒置,但深度<0.4mV。 QT间期:延长:心损、低钙、低钾。

缩短:高钙、高钾、洋地黄作用

6、典型的心电图心肌缺血征包括哪些?

答:心肌缺血的分类:急性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一、心绞痛

1、典型心绞痛(心肌耗氧增加所致,发作持续约10min,一般< 15min ) 一过性ST-T缺血性改变 ST与R夹角>90。

一过性U波倒置,QT延长 一过性心律失常

2、变异型心绞痛(大冠脉痉挛或阻塞所致)

临床特点:发作与运动无关,多固定发于夜间和清晨,疼痛剧烈,持时较长,一般可达10~15min。 心电图特征:ST斜上抬高与直立T波融合单向曲线。 T波高尖。U波倒置。心律失常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机理: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心肌纤维化、变性、坏死→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心肌除极、复极、激动传导异常。

特征:(持续存在或短暂或间歇出现,时轻时重,时好时坏) ST–T缺血性改变 U波倒置,QT延长 左室肥大 心律失常

7、什么是二尖瓣P波?什么是肺性P波?

答:二尖瓣P波主要见于二尖瓣病变,但也见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心电图特征表现如下:1.P

波增高:PⅠ、Ⅱ、AVR、AVL时限>0.11秒。 2. P波形态改变:P波呈双峰或明显切迹,峰距时限>0.04秒。3. P波电压增高:PV1>0.2

毫伏,呈双向波,终末负相部分

明显加深,即P波终末电势增大。

4. 额面P波电轴左偏(<+15度) 5. 麦氏指数>1.6(即P/P-R比例)。

肺性P波:1. P波电压≥0.22毫伏

或2. P电压≥0.22毫伏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80度, 或3.当低电压时P波电压>R1/2,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80度。

8.心内膜下的心肌缺血和心外膜下的心肌缺血心电图上表现有何不同?

答:单纯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时不会出现Q波,只有越过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才发生Q波;单纯心外

膜下心肌坏死时不会出现Q波,仅表现为R波降低。其不同在于冠状T的区别:心内膜缺血 心内膜缺血

9、急性心肌梗塞时可出现哪些基本的心电图图形改变?

答:一、基本图形:1.缺血性T波改变。2.损伤性ST段抬高。

3.坏死性Q波改变

10、急性心肌梗塞各临床分期的心电图特点?

答:心肌梗塞的定义:持久而严重的心肌急性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图形演变与分期:

超急性期:梗死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出现巨大高耸T波。

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到2-3周,坏死Q、损伤性ST段及缺血性T波并存。

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到数月,坏死Q持续存在,抬高ST段回复到基线,出现冠状T波。 陈旧期:梗死后3-6个月后或更久,残留病理性Q波,倒置T波回复正常或长期无变化。

11、何谓心律失常?

答:定义: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 以及传导的顺序、速度任意一项发生异常。

分类: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

12、何谓窦性心律?其心电图特征包括哪些?

答:正常窦性心律:窦性P波规律出现,P I、II、AVF、V3-6直立,PavR倒置。 P波频率成人60~

100次/分。PR间期0.12 ~ 0.20s秒。同一导联中,P-P及R-R间差<0.12s。QRS时限0.06 ~ 0.10s。

13、何谓窦性停搏?其心电图特征包括哪些?

答:窦性停搏的定义:窦房结由于某种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激动心房暂停止活动。

特征:(1)窦律后,突然出现一长间歇,期间无P-QRS-T出现。

(2)时间长短不一,这一长P-P与最短P-P无倍数关系,一般少于三个心动周期。 (3)停搏后,可出现窦律,或房室交界性、室性逸搏。

14、何谓联律间期?代偿间歇?联律?频发和偶发早搏?

答:联律间期:早搏与其前主导心律的时距称之,它可表示早搏提前的程度。

联律:早搏与窦律呈固定比例的配对关系称之,表示不仅起搏点兴奋性增高,而且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常见的是二、三联律。

代偿间期:早搏后出现的一个长的间歇。若早搏前后的PP或RR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主导节律周期的两倍,称为代偿完全;若短于两倍则为代偿不完全。代偿间期是否完全,取决于早搏的激动是否传入窦房结,干扰其发出冲动。

偶发性和频发性早搏:<5次/分称为偶发性早搏;≥6次/分称为频发性早搏。

15、各类早搏的心电图诊断要点有哪些?

(一)室性早搏

定义: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激动引起的早搏。 心电图的特征:

? 提前出现的QRS—T,其前无异位P′波。

?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0.12s。 ? 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 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二)房性早搏

定义: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激动引起的早搏。 心电图的特征:

? 提前出现的异位房性P′波。 ? 早搏的P′—R间期≥0.12s。

? 房早的QRS波群与正常窦性者相同。 ? 早搏后的代偿间期不完全。 (三)房室交界性早搏

定义: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异位激动引起的早搏。 心电图的特征:

?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与正常窦性者相同。

?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之前或之后可有逆行型P′波,亦可无逆行型P′波。逆P′波在QRS波群之前,即逆传的速度快于下传时,P′—R<0.12s;逆P′波 在QRS波群之后, 即逆传的速度慢于下传时,R—P′<0.20s;如逆传的速度等于下传的速度时,逆P′波掩埋于QRS波群之中。

? 早搏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16、多源性早搏和多型性早搏的区别? 多形性早搏 1、早搏的联律间期相同 2、形态不同 3、表示早搏来自同一起搏点 4、经不同折返途径所致 房早未下传 1、舒张早期或中期房早下传 2、恰逢交界区或心室处于绝对不应期 3、P′后无QRS波群 多源性早搏 1、早搏的联律间期不同 2、形态不同 3、表示早搏来自不同起搏点 4、不同折返途径及速度所致 17、未下传早搏和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区别? 房早伴室内差传 ? 舒张早期房早下传 ? 恰逢心室处于相对不应期 ? QRS宽大,畸形 18、如何区别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定义:心房与心室的自主性异位心律的频率超过了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特征:1、窦P消失,代之以F 波。 2、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

3、QRS波群为室上性,也可伴室内差传。

意义: 器质性心脏病、甲亢 心房颤动

特征:1、 窦P消失,代之以f波。 2、频率350~600次/分。 3、 R-R绝对不等。

4、QRS为室上性,也可伴室内差传。

意义:器质性心脏病、甲亢及洋地黄中毒。

19、如何区别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

特征:1、匀齐而连续的宽大心室扑动波, 2、QRS-T无法辨认。

3、频率为180~250次/分。 心室颤动

特征:1、QRS-T消失,代之以大小形状 2、节律不一的心室颤动波。 3、频率为250 ~ 500次/分

意义:冠心、III。AVB、洋地黄中毒、 电解质紊乱。

20、如何区别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

1、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在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之上;而后者心脏多正常。

2、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率很少超过200次/分;而后者可能高于200次/分。故凡室率超过200次/分,血压无明显下降,且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多为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3、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室律可轻度不规则,而室上性者多绝对规则。

4、按压颈动脉窦或压迫眼球,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可突然中止或无效,而室性心动过速无效。 5、室性心动过速时,QRS波宽大畸形;室上性阵发性心过速时,QRS波多正常。 21、P-R间期缩短常见于哪些情况? 22、P-R间期延长常见于哪些情况?

23、何谓V1导联的起始指数和终末电势?有何意义?

24、左、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如何?

1、左心室肥大:

特征:1、左室高电压 QRS波群电压增高。RAVL>1.2mv,R1>1.5mv RⅠ+SⅢ>2.5mv,

RⅡ+RⅢ>4.0mv

2、QRS间期及室壁激动时间延长QRS>0.10秒或比原来延长0.02秒以上。 RV5或RV6的室壁激动时间>0.05秒(女性>0.045s)。 3、心电轴左偏 多数>-10°以上。

4、ST—T改变:STV5、V6、avF下移>0.05mv, 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TV5或V6<同导联R的1/10,STV1上移,T波多高耸直立。

意义:高心、左房室瓣关闭不全、主A病变、冠心病。 2、右心室肥大:

特征: 1、右室高电压 RV1>1.0mv SV5>0.5mv, RV1+SV5>1.2mv, R/S比例:v1>1、V5<1 2、VATV1延长>0.03秒

3、心电轴右偏 常超过+110°

4、QRS间期多在正常范围,个别右室显著肥大可>0.10秒。

5、ST-T改变STV1-V5下移>0.05mv,T波倒置,Ⅱ导联亦多见ST下移及T波低平或倒

置。

6、肺性P波

意义:肺心、左房室瓣或肺动脉狭窄、房缺。 25、左、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如何?

26、各类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要点有哪些?

定义: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延长所引起的房室间传导延缓或阻断。 (1)I。房室传导阻滞

机理:房室交界区绝对不应期正常,相对不应期异常延长。 特征:窦P后继有QRS

P-R间期延长:P-R≥0.21s;P-R大于相应心率的最高值;心率相同时,P-R间期较原来延长0.

04s。

II。房室传导阻滞

机理: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延长,一部分心房激动落在不应期外,可传入心室,另一部 分心房激动落在不应期内不能传入心室。 II。I型AVB:

机理:绝对不应期延长,相对不应期明显延长。 特征: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次心室脱漏。 PR间期增量逐渐减少,RR逐渐缩短。

心室脱漏所致长RR短于任两个最短RR之和。 II。II型AVB:

机理:绝对不应期显著延长

特征:心室脱漏前后的所有下传P—R间期恒定。 房室传导比例呈2:1、3:2、4:3。 (3)III。AVB

机理:房室交界区或双束支绝对不应期极度延长。 特征:P与QRS无关

P波频率>QRS频率

QRS形态取决于心室起搏点的高低

89wr518vb9555jd3wye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