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核舟记
知识与技能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掌握本文说明和描绘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重点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难点
理解文章说明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
发现法、探究法、点评法。
有关核舟的图片。
2课时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艘小船,船上有5个人,8扇窗,船篷、船桨、炉子、水壶、书籍、画卷、念珠各一件,还刻有对联、题名和篆字图章,一共有34个字。而这艘内容如此丰富的小船,竟然是由一枚核桃雕刻而成的,你们说神奇不神奇?这就是微雕艺术。《核舟记》就是介绍这件工艺美术品的文章,文中详细地记述了王叔远这位民间微雕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文章属于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选自《虞初新志》。
魏学洢(约1596一约1625年),字子敬,明末浙江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散文家。他好学善文,一生没做官。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官史,因上疏弹劾当时掌握朝政的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入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著有《茅檐集》。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
1.认真读书下注释,自己理解。 2.分小组翻译。
3.各组代表分段翻译。 4.教师重点讲解。
1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奇巧”一词,指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2.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 “总—分—总”结构。分三部分。
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这堂课让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
1.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题目“核舟记”的“记”是不是记叙?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刻工。
3.课文分说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先写船中间的船舱部分,叙述它的窗子数量、位置,特别点明右窗扇上刻的是苏轼的《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左扇刻的是《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和第l自然段末句的“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题。
4.请三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苏东坡、黄鲁直以及佛印三人所处位置示意图,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各自的神态。
图略。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头戴着高帽、长满络腮胡子的是苏东坡。佛印和尚在右边,黄鲁直在左边。苏、黄两人在一起共看一卷书画横幅,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一头,左手抚着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另一头,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谈论什么似的。东坡露出了右脚,鲁直露出了左脚,身子都略微倾侧着。他们另外两只膝盖靠在一起,隐藏在画幅下边的衣褶中。佛印和尚的模样很像弥勒佛,敞开胸怀,露出两个乳头,抬头仰望上空,他那神态跟苏、黄两人不相类似。他的右腿直伸着,右臂支撑在船舷上,而他的左膝竖起,挂着念珠的左臂就靠在左膝上:那些念珠简直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5.展示核舟船尾部分,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舟子的动作和神情。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船夫。右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拉长声音喊着。左边的船夫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子上有只水壶,那船夫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课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小小的一粒核桃,不仅被精雕成小船,而且舟外令人赞叹地安置了如此多的内容,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
2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王叔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详细具体地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对“核舟”总结、评价。
1.结构精致。
文章的结构是说明文中最常见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它以“核舟”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对“核舟”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述和说明。再加上准确、简练、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充分展示出这件明代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的特点,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核舟”和它的制作者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评价。
2.顺序独特。
文章写核舟的正面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这样写的好处是: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核舟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先写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船尾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三位游者的,所以最后写,这样显得主次分明。
??泛赤壁。总第二部分核?↓
船舱:旁开小窗,左右各四(第2~5???舟分
??自然段):正面?船头:船头坐三人记↓??船尾:楫左右舟子各一人??介绍核舟?总
结构人物? 背面:细若蚊足,题名、篆文钩画了了??以及题名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解雕刻艺术构思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材料,运用简练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核舟”的形象。掌握这个特点,是成功实施教学的关键。本堂课我运用自主创新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我注重有效指导和学生间的相互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拓展。同时,我根据大纲对文言文提出的要求,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让学生进行整理分类,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文言语言积累的方法,为今后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成就,指出主题:大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