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生产目标
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应以正式文件发布,明确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内容,并明确相应责任。 2.“安全生产总目标和年度目标”
安全生产目标应在《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中予以体现,应当包括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目标等,并以正式文件发布。 3.《安全生产目标实施方案》或目标分解文件
依照《安全生产责任制》中的职能对目标进行分解。 4.《安全生产责任书》
《安全生产责任书》应层层签订,即主要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签订,部门负责人与部门管理人员签订,部门管理人员与员工签订;责任书的内容应与《安全生产责任制》中的职责相符。
5.“安全目标绩效考核相关文件”、“目标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评估记录”、“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奖惩记录”
要依照“目标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评估记录”及时对目标实施计划进行调整;“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奖惩记录”应对目标分解的所有单位或部门一一考核。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立相关文件(正式文件)
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应由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 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文件(正式),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质证书,安全管理网络图。
3.《安全生产责任制》
应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及人员(包括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安全生产职责、权限和考核奖惩等内容,以正式文件发布。 4.“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纪要”
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会议纪要应包括总结分析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评估本单位存在的风险,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决定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等内容,同进应跟踪上次会议的措施和要求的落实情况,并及时整改闭环。
5.《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记录
记录应有培训内容及参加培训人员签字,同时现场查验询问各级、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职责了解情况。
6.“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记录
定期进行检查,同时应对所有单位或部门进行落实情况检查,并形成记录。 三、安全生产投入
1.《安全生产投入制度》
按规定(财企〔2012〕16号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提取、使用和列支。
2.“年度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应有符合规定的审批程序。 3.“安全生产费用财务记录”
落实“费用使用计划”,费用使用台账应与财务记录相符,费用使用的现场情况应与台账相符,专款专用。
4.“半年安全生产费用检查记录”、“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总结”
年终应以适当的形式披露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情况。 四、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识别和获取制度》
应以正式文件发布,制度中应规定识别、获取、评审、更新等环节要求,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
应定期识别获取,并及时更新和发布,同时应有效、现行。
3.相关单位或部门、工作岗位适用的“清单”、“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培训学习记录” 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数量应至少包括评审标准中的数量,并按规定审定、签发和正式颁发。 5.“规章制度发放记录”、“规章制度培训记录”
6.相关班组、岗位上的“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安全规程”、“培训或考核记录” 7.《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记录”、现场查验执行情况 操作规程应发放到岗位。
8.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执行情况检查评估记录”
每年至少有一次检查评估。 9.“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修订记录”
应定期、不定期对制度进行修订,并于新的法律法规施行时及时修订。 10.《文件管理制度》
应以正式文件发布,应明确文件的编制、审批、标识、收发、评审、修订、使用、保管、废止等内容,并按规定执行。 11.《记录管理制度》
应以正式文件发布,同时明确记录的管理职责及记录填写、标识、收集、存储、保护、检索和处置的要求,并严格执行。 12.“档案管理机构”
明确档案管理机构,设置档案室或档案专柜(橱),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 13.查看档案、现场问询
对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会议记录、隐患管理信息、培训记录、检查和整改记录、危险源及监控、职业健康管理记录、安全活动记录、法定检测记录、关键设备设施档案、应急演习信息、事故管理记录等归档、管理和使用。 五、教育培训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以正式文件发布,明确主管部门,未明确主要负责人、安全专(兼)职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新进单位人员,离岗后重新上岗人员,变换工种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要求以及四新使用前的安全培训要求。
2.“安全教育培训需要调查表”、“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培训记录及效果评估和改进记录”
“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应以正式文件发布。
3.“教育培训记录”、“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的培训项” 4.“培训记录”
包括岗前、在岗、转岗、离岗6个月重新上岗人员的培训,以及“四新”使用前岗位人员培训。
5.“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在有效期内,离岗6个月的特种作业人员重新上岗要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并合格。 6.“在岗人员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可按照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进行。 7.“相关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特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
8.“实习、外来参观人员安全知识告知记录”
提供劳保用品、专人带领。 9.“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计划”
需策划安全活动方案并组织开展安全文化活动。 六、生产设施设备
1.“生产设施设备的相关注册文件”、 “年度安全检查计划”、“除险加固计划”、“生产设备设施安全技术档案” “相关注册文件”包括水库水闸注册登记、水库水闸安全鉴定、水库水闸安全评价报告;“安全技术档案”包括“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等,供参考。
2.“巡检记录”、“险情档案”及现场查验
“巡检记录”及现场查验应包括土工、圬工、混凝土建筑物、机(厂)房、启闭机及升船机、闸门、金属结构、电气设备、辅助设备、自动化操控系统、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等;“险情档案”应当体现发现、抢护及时,措施得当等内容。
3.《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现场检验安全设施情况、“安全设施巡检记录”
“安全设施巡检记录”中应体现在极端天气后进行过检查。
4.“年度检修计划”、“工作票制度”、“检维修记录”、“大修工程设计、批复文件及竣工验收资料”
5.“特种设备相关记录”
“记录”应包括登记、建档、使用、维护保养、自检、定期检验以及报废等内容,“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文件” 6.“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档案”应包括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等内容。 7.新的设备设施“安装和验收文件、说明书”
应该按照“三同时”的节点要求进行。
8.“设备设施报废记录”、“危险物品现场处置方案”、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设备设施报废应当符合有关要求。 七、作业安全
1.“安全监测相关记录及资料”
监测范围、监测项目设置、监测点布置等符合有关规定;监测设施设备齐全完好,满足监测要求;监测频次、精度等符合有关要求;监测资料整编、分析、报告等符合有关规定;及时提出建议并评估工程运行状态。
2.“调度规程制度”、“调度运行相关记录及资料”、“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计划”应按规定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报地方政府防汛指挥部备案。
水管单位标准化所需的资料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