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
促 织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蒲松龄及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学习鉴赏古代短篇文言小说,能读懂原文,把握情节、人物,领会主旨,赏析技巧。
3.从课文学习中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背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中皇帝荒淫无度、官贪吏虐、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增强对历史的认识能力与批判精神。 ●教学设想
《聊斋志异》这部小说的突出特点是,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心理刻画细腻逼真,语言摇曳多姿。学习这篇小说,应从分析情节结构开始。弄清“宫中尚促织之戏”与下文的关系,以及围绕促织所展开的悲欢故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学习文言作品,目的只在“文”“道”两端。从“文”的角度说,是掌握文言文这一承载了丰富文化遗产的语言工具;从“道”的角度说,掌握这一语言工具又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了解古代社会和古代文化本身。因此,通解
金戈铁骑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
文字及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两方面来解读作品,是学习的重点。对文中“神示佳虫”和“魂化促织”两个超现实的离奇情节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对蒲氏自身文末议论的分析判断,是学习的难点。 2、解决办法
语言积累,通过知识梳理和课文诵读来落实。
内容、技巧和作者观点的理解评析,通过课堂讨论、教师点拨来完成。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聊斋主题曲 蒲松龄的自勉诗(科举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 1640~ 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在贫苦的生活中长大。成年时,家境衰落,生活贫困。自小羡慕功名,醉心科举。十九岁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他一生科场失意,生活困顿,又久处乡野,亲眼目睹官绅贪赃枉法,残害人民,心中郁闷不平,于是“假借狐鬼,摹成一书,以抒孤债”,这就是《聊斋志异》的写作目的。
金戈铁骑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 斋 志 异》:其中 “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以婚姻爱情、批判科举、揭露黑暗现实为题材,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聊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前朝的故事或用幻化的鬼狐花妖事,来揭露当时的社会的黑暗社会现实,批露的锋芒直指当朝最高统治者——天子。
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之状,如在目前”。情节委婉曲折,布局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善于叙事。
补充:蒲松龄路旁搜奇
蒲松龄在乡里居住的时候,不流于世俗,性格尤其奇怪放诞,以做村里的小孩的老师来养活自己.他作<聊斋志异>的时候,每天早晨,拿一个大磁罐,里面放着苦茶,又准备了一包烟草,放在过往人多的大路旁.地上放上芦席,坐在上面,烟叶和茶放在身旁.见行人走过,一定强拉着他跟他说话,随他知道什么,谈论些稀奇古怪的事.(行人)渴了蒲松龄就让他喝茶,或者给他奉上烟,一定让他畅快地谈论才罢.偶然听说了一件事,回去之后加工润色.这样过了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了,所以笔法非常绝妙.。
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写鬼写妖”,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
金戈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