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及储层质量差异
郑 占1,2,吴胜和1,2,许长福3,岳大力1,2,王 伟1,2,张 锋1,2
【摘 要】摘要:在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六区11口取心井岩心描述的基础上,将该区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划分为7种类型。结合沉积微相分析,应用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对冲积扇内部储层质量差异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研究区克下组储层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沉积组构对储层质量差异起控制作用;粗砂岩相和细砾岩相储层为研究区克下组冲积扇中最好的储层;各微相储层质量差异显著,辫流水道和流沟储层质量最好,砂砾坝次之,砾石坝和径流水道较差,漫洪砂体最差;流沟以窄条带状镶嵌于砾石坝和砂砾坝之中,为扇根和扇中内带储层中的高渗通道。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10(031)004 【总页数】9
【关键词】冲积扇;岩石相;储层质量;克拉玛依油田;准噶尔盆地
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冲刷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1]。受构造运动、气候、物源等因素控制,冲积扇储层特征具有很大差异。国内学者曾对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体系进行过大量的研究[2~8],并分析了该地区冲积扇的演化规律、总体特征以及控制因素[9~15],其中张纪易提出的冲积扇沉积模式对油气田勘探和早期开发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12]。吴胜和等对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拉玛依下亚组(克下组)冲积扇的高频基准面旋回进行了研究,将克下组作
为一个长期旋回,进一步划分了3个中期旋回、7个短期旋回和若干超短期旋回,总结了基准面旋回内部砂体的分布形式[16]。黄彦庆等分析了六中区克下组的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气性[17]。霍进等研究了六东区克下组砾岩油藏的沉积特征,提出了控制油井生产效果的5个因素[18]。颜琳娜等利用压汞曲线对六东区克拉玛依组储层的储集空间进行了评价[19]。然而,在油田开发中后期,需要对油藏内部的储层质量差异进行精细表征,之前的研究仍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岩石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研究不够;2)对各沉积微相单元的岩石相类型和储层质量差异研究不够精细。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克拉玛依油田六区良好的研究条件(密井网、丰富的取心井资料),研究冲积扇岩石相的沉积特征,并进一步对储层的质量差异进行精细分析,为油田中后期开发提供扎实的地质依据。
1 地质背景
1.1 构造及地层概况
克拉玛依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西临扎依尔山,呈北东-南西条带状分布,长约50 km,宽约10 km,属单斜构造,自西北向东南阶梯状下降(图1)。油区断裂发育,根据断裂切割情况分为9个区和若干个开发断块。六区为研究区域,其西南以七区和克-乌断裂为界,东与九区相邻,白碱滩断裂将其分为六中区和六东区两个区块。研究区自下而上发育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三叠系包括百口泉组、克拉玛依下亚组(克下组)、克拉玛依上亚组(克上组)和白碱滩组4个组,其中克下组和克上组为主要含油层系。克下组为本次研究的目的层,分为S6,S7两个砂层组,进一步细分为7个小层:S61,S62,S63,S71,S72,S73,S74。克下组埋藏深度为350~850 m,地层厚
度为50~70 m。研究区共有油水井1 085口,平均井距约110 m。 1.2 基本沉积特征
克下组整体为一套粗碎屑沉积物,岩性以砾岩和粗砂岩为主,自下而上碎屑粒度由粗变细,总体上呈正旋回特征。碎屑分选差至中等,磨圆差,以次棱角状和次圆状为主,胶结疏松。整体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重矿物以钛铁矿、褐铁矿为主,呈现近源短距离搬运和快速堆积的沉积特征。取心井岩心观察发现洪积层理、泥石流沉积等沉积构造。泥岩以棕红色为主,反映了干旱氧化的沉积环境。前人曾对研究区克下组沉积相类型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属于洪积扇沉积[12,13],即干旱型冲积扇沉积。研究表明,克下组为干旱型冲积扇,按照相层序属于退积型冲积扇。
2 岩石相类型及特征
根据研究区11口密闭取心井的岩心描述,将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划分为中砾岩相、砂砾岩相、细砾岩相、粗砂岩相、中-细砂岩相、泥质砂岩相、泥岩相7种类型(图2)。 1)中砾岩相
主要组分为砾石,分选磨圆极差,砾石含量大于50%,中砾含量大于30%。砾径一般介于2~40 mm之间,平均为20 mm,最大直径约100 mm。细粒物质以不等粒砂、粉砂和泥组成,其中泥质含量较高(图2a)。碎屑物混杂堆积,呈块状或不明显的粒序层理。中砾岩相主要分布于扇根近山口附近,其沉积特征反映了水流迅速由强变弱,碎屑物快速卸载的沉积环境。 2)砂砾岩相
主要组分为不等粒砂和分选差的砾石,其含量均不超过50%,但砂砾总量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