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08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万学威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北京印刷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芴喹啉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研究

专业班级: 04级印刷工程2班

学生姓名: 胡寅寅 学号: 042010231

合 作 人:

指导教师: 张文官

填写日期: 2008 年 12 月 25 日

1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两周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属专业教研室审查通过后实施。

2、开题报告的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填写或用计算机打印,不得随意涂改或潦草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3、“二级学院”、“专业班级”等名称,应写中文全称,不能用数字代码。学生的“学号”应写完整。

4、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5、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按照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如“2007年11月16日”或“2007-11-16”。

6、开题报告要求统一用A4纸打印。

2

一、结合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说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及现状等)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 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最开始是对于一些纯有机化合物的研究,1936年Destriau将有机荧光化合物分散在聚合物中制成薄膜,得到了最早的电致发光器件。1987年,C.W.Tang采用超薄薄膜技术,以一种二胺衍生物作为空穴传输层,以8-羟基喹啉铝作为电子传输和发光层,在10 V的工作电压下得到了亮度为1000 cd/m2的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为1.51lm/w,寿命在100小时以上。这一突破性进展使得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且深入地开展起来。 由于前人的工作,使电致发光器件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于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在有机小分子发光器件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聚合物材料的不断被发现、改性、应用,聚合物(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有机小分子材料相比,聚合物材料有其自身的优势:如良好的成膜性及加工性(可由旋转涂敷成膜),具有更好的粘附性和机械强度,易于制成柔性显示等。因此,聚合物发光材料及器件也倍受人们重视,特别是欧洲国家的研究人员及部分美国科研人员。但聚合物材料也有其自身很难克服的缺点,如难以提纯,有的聚合物存在熔融性的问题等。M.A.Baldo等第一次利用Ir(ppy)Ⅲ掺杂于小分子母体中。在器件结构为:ITO/α-NPD/CBP:Ir(ppy)Ⅲ/BCP/Alq/Mg:Ag中得到最大的外量子效率为8.0%,最大流明效率为28cd/A,功率效率为31 lm/W。当操作电压为4.3 V,发光亮度为100 cd/m2到的外量子效率为7.5%,流明效率为226 cd/A,功率效率为19 lm/W。在高的电流密度下发光亮度亦能够达到100,000 cd/m2。这是第一次利用磷光材料获得如此高效率电致发光器件。对于象Pt(Ⅱ)和Ir(Ⅲ)这类磷光材料的研究,突破了荧光材料中的内量子效率的25%的理论上限,从此人们从开始的限制磷光转变为充分的利用磷光。到现在为止磷光材料的研究一直都是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在发光应用和机理上的研究都需要新的材料,现在对于新型的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机理研究也成为世界各研究人员的重点。 在能源处于战略地位的今天,发展高效节能的材料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电致发光的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发光材料以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受到了研究人员和工业界的瞩目。用这种材料做的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以下的特点: 1.选择材料的范围宽; 2.低压直流驱动,高效率; 3.容易制备大面积平板显示器;

3

4.高的发光亮度; 5.响应速度快; 6.原料便宜,制备工艺简单; 7.易于实现多色(彩色)显示; 8.可以制作于柔性衬底,制备柔性显示器。 因而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作为下一代的大面积全色显示器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竞争力。各国和各大公司竟相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期在这一领域占有领先地位。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而发光材料的研究又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荧光材料受其本身特点的影响(受自旋统计理论的限制),高效率的新型磷光材料的研究是现在的一个热点,在制备器件和发光机理的研究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PL过程不同的是,电致发光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子同时产生。有机电致荧光是单重态激子辐射失活的结果,根据自旋统计规律,有机电荧光器件的最大量子效率只有25%,这造成了有机电荧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徘徊不前,最大外量子效率只能达到5%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重金属离子如Os(Ⅱ)、Ir(Ⅲ)、Pt(Ⅱ)配合物,由于强烈的轨道自旋偶合,使得其配合物的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混杂。一方面,三重态激子具有单重态激子的性质,三重态激子的对称性被破坏,衰减加快,磷光寿命大大缩短,磷光淬灭得到有效抑制;另一方面,单线态也带有了某些三线态的性质,衰减时间变长,荧光效率降低,这使得室温下实现磷光成为可能,因而电致磷光可以不受自旋统计规律的影响,最大量子效率可达100%,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现在的研究范围已拓展至Ru(Ⅱ)、Re(Ⅰ)、Cu(Ⅰ)、Au(Ⅰ)等金属配合物,其中Ir(Ⅲ)配合物由于具有较短的磷光寿命(1~14μs)而备受瞩目。 本课题是利用有机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合成磷光材料Ir(Ⅲ)的配合物,并对其性质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我们首先以2-溴芴为原料,经过乙基取代得到2-溴-9,9-二乙基芴,再用2-溴-9,9-二乙基芴与丁基锂,硼酸三甲酯反应,生成9,9-二乙基芴-2-硼酸,然后用已得到的硼酸与吡啶的衍生物反应,合成配位体2-(2-吡啶类基)-9,9-二乙基芴,再与三氯化铱反应生成氯桥二聚物,最后我们利用上面合成的氯桥二聚物和1,3-戊二酮反应合成能够用于电致磷光发光的最终产物铱的2-(2-吡啶基)-9,9-二乙基芴配位化合物。 课题研究最后,对铱的配位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等试验测试其结构,测试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性能。

4

二、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包括实施步骤、方法等) 1、合成 (1).戊二酮,合成最终产物铱的2-(2-吡啶基)-9,9-二乙 基芴配位化合物。 2.测试分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确认其结构,并给出该材料的紫外吸收波长、 荧光发射波长。 三、研究进度计划(分阶段完成的任务及阶段性成果形式) 计划时间 07年12月24日~08年1月20日 08年2 月25日~08年3月2日 计划完成内容 查阅资料 实验准备 以2-溴芴为原料,经过乙基取代得到2-溴-9,9-二乙基芴 2-溴-9,9-二乙基芴与丁基锂,硼酸三甲酯反应,生成08年3月3日~08年3月16日 9,9-二乙基芴-2-硼酸 与吡啶的衍生物反应,合成配位体2-(2-吡啶类基)08年3月17日~08年3月30日 -9,9-二乙基芴 08年3月31日~08年4月13日 08年4月14日~08年4月27日 08年4月28日~08年5月4日 08年5月5日~08年5月11日 与三氯化铱反应生成氯桥二聚物 氯桥二聚物和1,3-戊二酮,合成最终产物铱的2-(2-吡啶基)-9,9-二乙基芴配位化合物 核磁共振等测试结构 测试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性能 5

08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万学威2

北京印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芴喹啉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研究专业班级:04级印刷工程2班学生姓名:胡寅寅学号:042010231合作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9sr60b5dl6trx01669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