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练42 世界重要地区
课时规范练第74页 基础巩固
全球低纬地区共有10个海拔在1 000米以上的著名热带和亚热带大高原。下图为某低纬高原的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M城市( ) A.全年皆夏 B.四季分明 C.全年湿润 D.气温年较差小
2.导致M城市上述特征的因素主要有( ) A.纬度、地形 C.暖流、纬度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图示M城市地处热带,但在海拔较高的高原上,是热带草原气候,气温年较差小,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D项正确。第2题,M城市纬度低是热带,太阳高度大;海拔高,气温受地形影响,较温和;是受纬度和地形综合影响形成的特殊气候,A项正确。 读南亚地区图,完成3~4题。
B.赤道低压带 D.地形、信风
3.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降水变率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B.雨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涝灾害 C.降水量较多,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D.旱季持续时间长,利于作物成熟 4.关于南亚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部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 B.中部为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 C.南部为德干高原 D.德干高原东高西低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昼夜温差大才利于作物养分积累,A项错误。孟加拉国雨季降水集中,且降水量大,地势低平,容易形成洪涝灾害,B项正确。灌溉农业是干旱地区的农业类型,C项错误。旱季持续时间长,不利于作物成熟,D项错误。第4题,南亚地形主要是三部分:北部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故D项符合题意。
能力提升
(2024湖北沙市中学二模)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遥感发现,近年来图中乙湖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甲河( )
A.夏汛有利于沿岸农业发展 B.火山湖补给,流量稳定 C.冬季有凌汛现象 D.冬季含沙量较大
6.乙湖南北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入湖河水减少 C.引湖水灌溉 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由经纬度可知甲河流位于西亚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河流流量大,河流含沙量较多;夏季炎热干燥,无夏汛且不利于沿岸农业发展;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 ℃,河流不结冰,且河流自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无凌汛现象;约旦河发源于北部的戈兰高地,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故D项正确。第6题,据材料,乙湖南片成为盐滩,说明水少,露出湖底,所以乙湖南北分裂的主要
B.地壳抬升 D.人工围堰
原因是入湖河水减少。该地位于生长边界,不会出现地壳抬升;湖水为咸水,不适合灌溉;人工围堰不会形成盐滩,故A项正确。
(2024赣湘粤三省六校联考)亚历山大群岛位于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邻近阿拉斯加渔场。该群岛由1 000个大小岛屿组成,系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山顶露出海面所成。该群岛年降水量超过2 000毫米且全年分布均匀,岛上有陡峭的海岸和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温带雨林在某些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例如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以及大量的野生动物)。上图是亚历山大群岛位置示意图。读右图,完成7~9题。
7.亚历山大群岛海岸陡峭的主要原因是( )
①断层发育形成岛屿 ②长期受海浪侵蚀 ③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④山顶出露海面形成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8.亚历山大群岛分布着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主要是由于( ) A.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B.全年气候温和,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富 C.地处中纬度地区,温度适宜 D.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充足
9.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成为亚历山大群岛支柱产业的是( ) A.仪表制造 B.服装加工 C.水产品加工 D.海滨浴场旅游 答案7.C 8.B 9.C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群岛是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山顶露出海面所成,不是断层发育形成岛屿,①错、④对;长期处于海洋之中受海浪侵蚀,海岸陡峭,②对;处于海洋之中,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③错。综上所述,C项正确。第8题,沿岸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但不是降水多少的决定性因素,A项错误。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亚历山大群岛处于40°N~60°N大陆西岸,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富,全年气候温和,因此分布着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B项正确。地处中纬度地区,气温适宜,但温带雨林关键在于“雨”,即降水多,因此气温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充足,但对降水影响小,D项错误。第9题,该群岛纬度较高,人口稀少,制造技术不高,不利于仪表制造,不适宜发展服装加工,A、B两项错误。亚历山大群岛位于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邻近阿拉斯加渔场,适宜发展水产品加工,C项正确。属于基岩海岸,海域水比较深,不利于发展海滨浴场旅游,D项错误。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盐度低,沿岸有常年存在的洋流,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盛行偏北大风。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如图)。锡瓦什湾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据此完成10~11题。
10.“沙嘴”面积增加最快的季节是( ) A.春季 C.秋季
B.夏季 D.冬季
11.关于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 A.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的交换 B.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 C.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 D.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 答案10.B 11.D
解析第10题,根据图示及材料可知,沙嘴的形成与河流挟带泥沙入海、海流搬运、锡瓦什湾海底地平水浅、海流所挟带的泥沙容易沉积等有关。由材料可知,亚速海冬季盛行偏北大风,风力强劲,泥沙被搬运到沙嘴以外区域,夏季因风力弱、海流趋缓,泥沙沉积较多,“沙嘴”面积增加快,B项正确。第11题,根据材料“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说明臭味主要来自水中淤泥以及沉积物的腐烂,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尤臭”说明气味难以扩散,由亚速海的经纬度和地理位置可知,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稀释作用弱,臭味难以扩散;该地的海流常年存在,海流位于海湾以内的亚速海,对海湾“尤臭”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坦噶尼喀湖湖岸四周高崖峭壁,蜿蜒曲折,深达1 470米。下图为坦噶尼喀湖湖泊景观及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坦噶尼喀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A.纬度位置 C.距海远近 答案12.C 13.B
解析第12题,从材料中可知,坦噶尼喀湖湖岸四周高崖峭壁,深达1 470米,且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中,应为断裂陷落形成,C项正确。第13题,甲地区位于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所以位于赤道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B项正确。 14.(2024山东滨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位于坦桑尼亚的纳特龙湖湖床浅缓,靠近世界上唯一一座喷发碳酸盐物质(主要为NaHCO3)的火山。因此湖水呈强碱性,湖面会溢出有毒气体,绝大多数动物无法在此生存,但适宜螺旋藻类生长。世界绝大多数的小火烈鸟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它们以藻类为食,并且在湖中露出水面的盐滩上筑巢繁殖。2024年的厄尔尼诺和强台风造成纳特龙湖水位上涨,对小火烈鸟的繁殖造成了重大影响。虽数量众多,但小火烈鸟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受威胁的物种”。
B.流水侵蚀 D.水平错断 B.地形 D.大气环流
13.导致甲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景观特征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1)说明纳特龙湖湖水呈强碱性的原因。
(2)分析纳特龙湖成为小火烈鸟主要繁殖地的自然条件。
(3)简述小火烈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受威胁的物种”的原因。
答案(1)附近火山喷发出大量碱性物质,碱性物质融入水体,经河流和地下水进入湖区;碱性气体和尘埃随大气降水进入湖内;纳特龙湖纬度低,温度高,蒸发强;为内流湖,利于碱性物质积累。
(2)纳特龙湖藻类丰富,小火烈鸟的食物来源充足;湖水浅,盐滩多,利于小火烈鸟筑巢繁殖;湖水呈强碱性并溢出有毒气体,绝大多数动物无法在此生存,导致天敌少。
(3)小火烈鸟的生存环境独特;绝大多数小火烈鸟集中在纳特龙湖繁殖,对纳特龙湖的依赖性强;纳特龙湖受天气(极端天气)、气候及附近火山影响较大,面积和盐度变化大,繁殖地的繁殖条件易受威胁;受人类活动(资源开发)影响,小火烈鸟繁殖环境受到破坏。
解析第(1)题,湖水呈强碱性是因为“靠近世界上唯一一座喷发碳酸盐物质(主要为NaHCO3)的火山”:火山喷发出大量碱性物质;碱性物质融入水体,经河流和地下水进入湖区;碱性气体和尘埃随大气降水进入湖内,导致碱性物质在湖中汇聚;纳特龙湖湖水又少,纬度低,温度高,蒸发强;为内流湖,利于碱性物质积累,所以最终结果就是湖水呈强碱性。第(2)题,有食物:“以藻类为食”,纳特龙湖藻类丰富,小火烈鸟的食物来源充足;有栖息地:“在湖中露出水面的盐滩上筑巢繁殖”,湖水浅,盐滩多,利于小火烈鸟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