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辨析并修改病句 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不符合客观事实

例①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八百多人”怎么有“几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②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

“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3、范围不清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它人才”。 ②他们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抽上爬,但是终不免跌落深渊。”

③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

“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另外一个标准所划分的,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和妇女”。

④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⑤我上街买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4、强加因果

例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就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5、前后不一致

例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肯定了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②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关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

否”,“有”改为“有没有”。

③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

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6、否定失当

例①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②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③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G、其它类型的语病 (一)关联词语误用 1、错用关联词语

例①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

“尽管”是转折连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此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 ②宁可千日无灾,不可一日不防。

“宁可……也……”是选择中表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此分句间应该是让步假设关系,此用它不能正确地显现分句间的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2、滥用关联词语

例①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 “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是” ②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

“由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而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去掉。 3、缺少关联词语

例①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

②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此句两个分句间明显是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对关联词语或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①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

应将第一个“一方面”移至句首。 ②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一个干起来了。

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只不过第一个分句蒙后省主语,所以“就”移到“他”与“一个”间。 5、关联词语配套使用不当

例①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

“只有”和“就”不是同套关联词,不能搭配使用,应将“就”改为“才”,不能将“只有”改为“只要”,因为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 ②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既然”和“也”不属同套关联词语,不能配套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二)重复罗嗦

例①应聘的外国专家的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面晃能低于试用期工资。 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罗嗦,应删掉。

②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只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

第二个句子前面已说“只发生活费”,已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罗嗦,应删掉。

③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二者要删去一个。 ④从他微弱的呼吸看,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

前面说“微弱”“没有死”已含有“一息尚存”之意,而再说则重复罗嗦,应删去“还有一息尚存”。

(三)修辞不当

修辞不当主要有辞格运用不当和句式运用不当两种情况。 ㈠辞格运用不当

例①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轻快。 “踩在棉花上”本是深一脚浅一脚,毫无轻快可言,比喻不当。 ②今年的西瓜长得真大,一个西瓜就能把汽车头压得翘起来。 用“把汽车头压得翘起来”极言西瓜之大,夸张失实。

③晚上,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爷爷讲革命故事。他讲到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屏住了气;讲到轻松的时候,大家都拍手大笑。这时连月亮也探头探脑,冷眼瞧着我们。

用“探头探脑,冷眼睢着我们”来比拟爷爷讲故事的感人效果,感情氛围不协调,是比拟不当。 ㈡句式运用不当

例①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春风把柳枝吹绿。

前两个分句都是一般主动陈述句,而第三分句是“把”字句,句式不协调,应将第三分句改为“杨柳被春风吹绿”。

②昨天上学的时候,他忘了把一支铅笔带上。

“把”字句的谓语必须有处置意味,而此句“带上”没有处置意味,故不能用“把”字句,而只能用“主+谓+宾”式陈述句。

③当年有些科技人员在某些人眼里已成了“不可救药”的分子,把他们打入名册。

末一分句用“把”字句使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应将其改为“被”字句,即:他们被打入另册。

二、方法总结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类型,只要会找出毛病并修改即可,因此应做练习,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炬成才的。

(1)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2)句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应改为\凡是\为\大都\,后边去掉\都\字。

(二)修改病句方法

可以归纳为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三、巩固练习

【高考示例】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94年高考题) A.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上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95年高考题)

A.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

2024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辨析并修改病句 教案

2、不符合客观事实例①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几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②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3、范围不清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9rs19gizb3pit886asl2xn8u9whjn0045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