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突破《文化生活教学》的“易”与“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突破《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的“易”与“难”

《文化生活》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增模块,在新课程改革的省份已陆续推行试用。在此期间,老师们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情况反应不一,笔者从互联网上对不同省份的老师做了一些调查,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认为《文化生活》简单好教。有这样几方面的理由:

1、课程没有高深的理论、教材可读性很强,学生容易理解,背过知识点就行,没什么可讲。 2、关键是资料,只要搜集到好的课件、教案,课堂教学就会很顺畅。 3、知识体系很重要,只要把教材思路搞清楚,讲起来便很轻松。 观点二:认为《文化生活》复杂难讲。有这样几方面的理由: 1、文化味道不足,说教味道太浓,有些枯燥乏味。

2、教材抽象空洞,理论性强,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 3、结构体系比较杂乱,系统性较差。

4、知识点多、识记的东西多、学生好理解,不好做题。 5、一些基本概念界定不清晰,概念之间关系混乱。 6、教师囿于自身的知识面狭窄,知识点难以说透。 7、教学资料太少,很难找到相关资料。 8、课程内容比较简单,不知该讲些什么。

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归其原因,均与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关。除去教材尚待完善的因素之外,就个人的教学而言,反映出我们老师对《文化生活》的课程性质、三维目标、知识结构、重点、难点、没有把握准确。同时与自身的文化素养、创新能力也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突破文化生活教学中 “易”与 “难”的误区,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呢?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心得体会,以期与广大同仁探讨商榷。

一、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

刚刚接触《文化生活》这门课程时,我们容易对其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以为其内容会处处散发着翰墨书香的文化味道,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其内容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出乎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和想象,因此有些失落和茫然。其实,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既然把它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模块之一,那它必须像思想政治课,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和引领功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例如,在学术领域,仅文化的定义据查就有数百种,其类别的划分也标准不一。正如余秋雨所言:“文化面前没有老师”。但是,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模块之一,我们对文化概念的定位,就必须按照马克思

1

主义的文化观加以阐释,使之合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而不能陷学术的争论。因此我们老师在讲文化的概念时,必须结合教材第七页的专家点评,给学生讲清我们所讲述的文化是既不是广义的文化,也不是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对文化概念的界定也可以看出,《文化生活》的设置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充分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德育教育的功能。

二、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教学

我们一些老师认为文化生活课程没有高深的理论、教材可读性很强,学生容易理解,记住就行,没什么可讲,或者不知道该讲些什么。这一方面反映出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们老师知识储备的不足,没有深入研究教学目标、不能正确把握重点、难点。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言之无物。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的“三维”要求分解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课堂教学必须有的放矢,明确为什么教?教些什么?然后才会言之有物,去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案例素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把教学目标作为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性和贯穿始终的思考。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些老师往往不愿意去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只是把课程标准的要求或者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教学目标抄录下来,算是完成了备课的程序,或者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目标,忽略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一味让学生去背诵记忆,使课堂陷教学入了单调乏味。也有些老师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内容分析或者寻找素材、设计案例上。文化生活素材丰富,随手拈来,感觉上课比较随意轻松。岂不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使内容再熟悉,材料再鲜活,课堂再流畅,如若偏离了“三维”目标,也只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过程。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师教学用书的教育教学目标是针对新课改的所有区域而设置的,比较宏观、宽泛,带有普适性。因此准确的把握和制定三维目标,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把教学目标具体化,个性化、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下面是第八课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我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目标加以对照。

2

突破《文化生活教学》的“易”与“难”

突破《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的“易”与“难”《文化生活》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增模块,在新课程改革的省份已陆续推行试用。在此期间,老师们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情况反应不一,笔者从互联网上对不同省份的老师做了一些调查,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一:认为《文化生活》简单好教。有这样几方面的理由:1、课程没有高深的理论、教材可读性很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9noj7l54i1wxgu8k8be9y6ym8c7oz00mu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