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防汛健康教育宣传相关知识
抗旱防汛健康教育宣传相关知识
中暑的防治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属季风气候区,总体情况是全国夏季普遍高温,如遇旱灾年景,则不仅夏季,而且秋季也可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强辐射天气,夏天中午环境气温可上升至30℃以上,下午2时环境气温往往可高于人体皮肤温度,高温空气以对流的形式作用于人体;干旱季节太阳辐射及地表被加热后形成的二次热辐射,使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则向人体放散一定的热辐热,使人体受热。并带有相当数量的红外线、可视线和大量的紫外线,直接作用于人体;如果除了高气温强辐射之外,再加上小气流(无风或小风),就更加重了干旱天气对人体的热危害,尤其是在从事长时间的重强度体力作业时,往往使人体出现蓄热而过热,最终导致中暑,必须采取卫生保健措施,以预防中暑的发生。
中暑是旱灾期间由高温强辐射气象条件、重体力作业和机体本身特点等因素综合作用所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中暑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四种类型。但临床实践中多表现为混合型。由于中暑病人症状较明显,所以应及时发现中暑病人,并积极进行治疗。 中暑等级划分及应急处理 (1)先兆中暑
1 / 15
抗旱防汛健康教育宣传相关知识
主要症状是大量出汗、口渴、全身疲乏、头晕。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
应急处理:及时离开高温干旱环境,移至阴凉处,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
主要症状:体≥)38.5℃,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可出现皮肤温冷、血压下降。脉博细弱。
应急处理:迅速离开干旱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解开衣服;给予清凉饮料;必要时可针刺合谷、曲池、委中、百会、人中等穴位。亦可对症口服藿香正气丸(液)或到医院输液葡萄糖生理盐水。 (3)重症中暑
主要症状: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
应急处理:降低过高的体温,如用冰浴,或以冷水或酒精擦身并及时送医院。
食物中毒预防及处理
2 / 15
抗旱防汛健康教育宣传相关知识
(1)不要食用病死及死因不明或腐败变质的畜、禽肉、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2)科学用水,避免交叉污染,不应将洗涤完食物或餐具后的水,再做他用。
(3)保证餐饮具卫生。
(4)不要采摘没有当地食用习惯的有毒野莱。野果食用,防止误食野生植物中毒死亡。
(5)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①及时将病人送到医院救治。
②同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地点或中毒人数及原因。
③保留好引起中毒的食物或误食的野莱等。
洪灾防病知识系列(一)
严防鼠传疾病
洪水虽使大批鼠类死亡,但是家鼠善于游水,因此,很多幸存鼠和人群一起向高处转移、集中,与人群密切接触,增强了鼠传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3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