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精品教学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

【考情分析】

考纲解读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理解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掌握人口年龄构成图的判读,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的成因、后果及对策。 3.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三者的关系。 4.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状况。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5.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 6.理解并记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知识归纳】

一、人口增长模式判读及人口问题发现

1.由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特征判读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表明人口增长类型,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年龄结构类少年儿童人口比比重(65岁及以上)% 型 重(0~14岁)% 40岁以上 原始型 30~40岁 传统型 30岁以下 现代型 老年型 人口出生率低 2.人口问题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所处

命题规律 1.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给出某地的人口出生和死亡状况(用文字或者表格)要求考生分析该地的人口增长特点和所属模式,分析该人口增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常以选择题形式给出某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图像,或者时事材料,要求考生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常通过给出某区域城市分布图或统计图要求学生描述城市分区特征、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以选择题的形式给出城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要求学生分析城市形态及成因、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与形成原因等 4. 高考命题中通常给出某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或其城市化特征及所处城市化阶段;通过给出相关的图文材料体现城市化过程中的某种问题,如污染问题、交通拥堵等,要求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4岁以下 人口寿命短,死亡率高 4~7岁 人口寿命延长,死亡率降低 7岁以上 年轻型 人口出生率高 成年型 人口出生率降低 人口寿命长,死亡率低

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因而面临的人口问题也不同,对比分析如下: 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很快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原因 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影响 对策及今后变化趋势

二、人口迁移发现 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加大对资源、环境等的压力,影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过重 一些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措采取了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的政策,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人口还数量还会增加 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对迁入地

①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②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2)对迁出地

①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②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与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往往由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组成,如下表: 功能区 位置 特点 布局原则或趋向

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住宅区 间,既方便生活,又便于上下班 是城市占地面积最广的一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交通方种土地利用方式,一般有便、环境优美的地方;低级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住宅区常靠近工业区;高、之分 低级住宅区常背向发展 一般分布在城市的最外一个城市常有一个或数个沿交通干线分布(对交通运工业区 缘,盛行风的下风向、河工业区,是城市区域中环输的要求较高)、向城市外缘流的下游地区 境相对较差的地方 中心商务区的建筑物高商业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大、稠密,人流量、车流街角路口 量昼夜差别大,经济活动繁忙 四、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差异

迁移(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交通最优原则(城市干道和环路的交会处)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例析】

【例题1】(2012·山东卷)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答案】B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金字塔图的识别以及人口老龄化、人口比重与人口数量的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题,根图可知,1982~2009年青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变小,说明人口出生率下降,选项A错误;1982年青少年人口比重比2009年大,而老龄人口比重比2009年小,说明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选项B正确;1982年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低,选项C错误;1982年20~24岁年龄组人口的比重与2009年相近,但2009年人口总数高于1982年,故本年龄段的人口数2009年大于1982年,D选项错误。第(2)题,由人口年龄结构图变化可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慢;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故选项A错误,B正确。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使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发生变化,选项C不正确;25~59岁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说明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选项D错误。

【例题2】(2012·浙江卷)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年~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1)~(2)题。

(%) 1.0 0.5 0 -0.5 -1.0 -1.5 -2.0 I Ⅱ Ⅲ Ⅳ Ⅴ 发展阶段

费城 华盛顿 纽约 巴尔的摩 波士顿 城市带人口 增长率曲线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新中心城区集聚

(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答案】A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的城市化进程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1)题,Ⅰ阶段各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中心城区人口减少;Ⅳ阶段后,费城中心城区人口仍然为负增长;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率一直是负值,说明中心城区人口仍然在减少。第(2)题,波士华城市带为美国最为成熟的城市带,Ⅳ到Ⅴ阶段各地交通状况都比较完善,相差不大,排除选项A;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水平高,生产生活频繁,前期污染严重,人口向外迁移,后期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口逐渐回迁,故B正确,D错误;美国在市场经济下,人口政策对人口变化影响不大,选项C错误。

【方法技巧】

1、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技巧

三角坐标图的判读可用金字塔形的坐标读法,把每个坐标的原点所在坐标轴看作底边,100%看作顶点,然后转着圈读。或者过某点分别作平行于和每一个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判读三角坐标图,先要读出各项地理事物在总体中的比例,然后通过比较,得出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特点。在此应注意:三角坐标反映的是构成现象,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不表示绝对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三角坐标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不可以任意增减;图中三个坐标轴上的数值由低到高的增减方向一致,即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分布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分布。 2、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

D.自然环境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精品教学案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情分析】考纲解读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理解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2.掌握人口年龄构成图的判读,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的成因、后果及对策。3.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三者的关系。4.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9ec42ekef6msol1o4w75dq8n1si8z00ue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