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摄像机的曝光控制
自动增益 摄像机根据入射光线的强弱在保证一定的信噪比的情况下,自动调整对信号的放大量。这对摄像师来说是十分便利的。这是摄像机基本状态。
2. 正增益 许多摄像机上设有若干档手控增益开关(如+12dB、+24dB、+36dB等),在光线极暗的情况下使用正增益,可得到有图像的画面,但这样做会使信噪比大大降低,画面质量变差。因此要谨慎使用正增益,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还是要增加照明。
3.负增益 负增益并非是负的放大量。而是在光线照明很好时,人为地控制减小对图像信号的放大量,由此带来的好处是提高了信号的信噪比,使画质更好。 2-5 摄像机的曝光控制 六. 摄像机曝光控制的运用
如被摄景物的亮度范围,超过了摄像机能够反映的亮度范围,可用以下方法来改善: 1. 为被摄景物的暗部补光,缩小光比。 2. 根据艺术需要,采用暗部,中部,亮部曝光法。 3. 使用DCC电路。
方法原则:减小光比! 另外,如有可能: 1. 改变构图,减小光比。
2. 调整画面中的高光景物,减小光比。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摄像机要拍摄出色彩还原正确的画面,色彩控制非常重要。摄像机中用于色彩控制的手段主要有两点,即色温转换片与白平衡调整。
自然界各种景物呈现的彩色,不仅与景物本身的特性有关,而且与照明光源的颜色(即光谱成分)有关。
第六章节、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教学目的:了解摄像拍摄的色彩控制 教学重点:色温和增益 教学难点:色温调节
一.光源的色温与色温转换片
1.色温: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的温度下,其辐射的光波与某一光源的光波具有相同的特性时,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用开氏度(K)表示。 注意:色温是表征光源色度的物理量,而不是表征光源温度的物理量。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2.色温校正片
彩色摄像机的分色装置是以色温为3200K的演播室卤钨灯为基准设计制造的。摄像机在不同光源照明下拍摄同一景物时,由于光源色温的不同,屏幕上重现景物的彩色也会有所不同。摄像机为适应不同光源,必须对光源色温进行校正,以保证正确重现被摄景物的彩色。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具体办法:在变焦距镜头与分色装置之间加入数片色温校正片,利用它的光谱响应特性,补
偿因光源色温不同引起的重现彩色失真。色温校正片的作用:将(入射到摄像机中的)照明光源的色温转换成(接近)3200K。注意:经过色温校正片校正过的光源色温,并不能精确等于 3200K。要正确重现被摄景物的彩色,还需要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注:使用色温校正片是对光源色温的粗校、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则是对光源色温的细校。把(3200K,5600K,6500K等)几种不同的色温校正片,安装在一个圆盘上,转动圆盘可以选择不同的色温校正片,以适应不同色温的照明光源。 6800K色温校正片 呈浅桔色(衰减蓝光) 2800K色温校正片 呈浅蓝色(衰减红光)。 3200K色温校正片是无色透明光学玻璃。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二.中性滤光片
当摄像机在强光下工作时,应减小光圈,但有时为了艺术的效果又不能减小光圈。这就需要在光路中加入既能减少入射光的光通量,又不改变入射光的色温的衰减器,这就是中性滤光片。简称ND片(Neutral Density)。透光率有25%,10%,1.5%等几种。由于高色温与高照度往往同时出现,摄像机的中性滤光片常和高色温校正片(5600K以上)合做成一片。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三.白平衡及其调整
1.白平衡 —— 摄像机在拍摄标准白色时,输出的三基色信号电压幅度相等,这样的信号电压才能使显像管荧光屏上重显标准白色,这就是白色平衡(简称白平衡)。
2.白平衡的目的 —— 摄像机只有达到了白平衡后,才能正确重现被摄景物的色彩。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3.白平衡调整方法 —— 将摄像机镜头对准标准白色,并使之充满视场。按动白平衡调整按钮,若色温转换片使用恰当,数秒钟后摄像机自动显示装置(信号灯、微机字符显示等会显示白平衡已调好,否则,变换色温转换片,再进行调整。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4.白平衡调整的实质 —— 根据光源色温的不同(光谱成分能量的不同),改变摄像机视频处理电路中红、绿、蓝三个通道对信号增益量的大小,使得输出的三基色信号电压幅度相等,从而达到白平衡。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四.画面的色彩控制
掌握了白平衡调整的实质,摄像师就能够根据艺术的需要,人为地控制和改变被摄景物的色彩。
如:使拍摄画面的影调比正常情况偏红或偏蓝。具体做法是:若想使画面偏向某种颜色只需在调整白平衡时,使用的白板带有该种颜色的补色即可。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如需画面偏红,则调白平衡的白板偏红色的补色——青色。由于青色中含有绿色和蓝色, 用偏青的白板调整白平衡,要使得三基色信号电平相等,则摄像机中绿色和蓝色通道的增益量必小于红色通道的增益量,也就是说红色通道增益量大于绿色和蓝色通道的增量。用这种工作状态下的摄像机拍摄出的画面,自然就偏红,余理可推。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思考:如要拍摄偏黄的画面该如何做?为什么?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五. 混合光源下色彩的控制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方法:
1. 尽量统一光源色温(如在低色温的光源前加蓝色透明纸)。 2. 以强光的色温来调整白平衡
3. 画面中若有人物,一定要以人的肤色还原为准,白板可放置人脸附近调整白平衡,在光源色温不一致时,更要如此。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六.黑平衡及其调整
1.黑平衡 —— 摄象机在拍摄黑色物体或盖上镜头盖时,输出的三个基色信号电压幅度应相等,此时显象管荧光屏上能重现纯黑色,这就是黑色平衡(简称黑平衡)。 2.黑平衡的意义 —— 摄像机只有达到了黑平衡后,才能正确重现被摄景物的色彩和确定视频信号的电平。 2-6 摄像机的色彩控制
3.黑平衡调整方法 —— 将摄象机的镜头盖盖上,按动自动黑平衡的按钮,数秒钟后, 显示装置会显示黑平衡已调整好。注:调整黑白平衡的次序以最后一次调整白平衡为准(有时黑白平衡须反复调整)。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作为摄像师了解知晓一些摄像机的主要电子特性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获得曝光准确、色彩鲜艳的画面,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时画面粗糙得象近距离观察油画般的颗粒状,给你带来的困惑。所有不成功的拍摄都是有原因的,而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1. 分解力与电视线
摄像机分解图像细节的能力。有时又称清度。衡量标准是摄像机拍摄一个黑白相间垂直条纹的测试卡时,在电视画面的中心部位,人眼能够分辨出的水平方向上的黑白线数。 摄像机的分解力一般用电视线(TV Line)表示。若有N条黑白相间垂直条纹落在像宽W的范围内,那么在水平方向上等于像高H的宽度内的线数就是:NH/W。电视系统中,将这样经过折算后的线定义为电视线,简称线。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摄像机的分解力受镜头质量、CCD像素数目的多少、视频带宽等因素影响。一般3片式 1/2英寸CCD摄像机为800线左右,2/3英寸CCD摄像机为880线左右。
DV摄像机的清晰度有两种:摄像机水平清晰度和记录水平清晰度。 记录水平清晰度指记录在DV录像带重放时能够达到的指标,一般为500线以上,目前厂商标注的最大值为540线。一般摄像机的水平分解力要大于录像机的水平清晰度。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2. 信噪比(S/N)
是指有用的图像信号与夹杂在其中的无用的干扰信号(常表现为画面中黑白或彩色颗粒状跳动的小点)的比值。这个数值越大,说明其拍摄出的画面,干扰愈小,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画面“干净”、“透彻”。这种感觉初学者要通过仔细观察来体会了。 信噪比用dB(对数)表示。即得到比值后再取对数。DV数码摄像机可轻松达到60dB,有些机型已达62dB。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3. 灵敏度
摄像机需要光线才能进行拍摄——这是常识,但需要多强的光线才能拍摄出“良好”的画面,却不易确定。原因在于“良好的画面”的认同上。对摄像机灵敏度的描述,常用两种方式:其一,用在良好的照明条件下(工程上常用在2000勒克斯照明下)摄像机上的光学
镜头其光圈数为多少来衡量它的灵敏度。显然F值为8的摄像机的灵敏度要高于F值为5.6的摄像机。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其二,在微光情况下,如只有几个勒克斯照明情况下——大约相当于点燃一根光柴的亮度,此时其镜头的光圈一般开到最大,观察拍摄出来电视画面的质量如何。摄像机在低照度情况下的表现,判断的依据更多的是主观感觉。
虽然有些摄像机号称可以在低至几个勒克斯的微光下进行拍摄,但这时拍摄出的画面大多为轮廓不清、信噪比很低、基本无色彩的“不良画面”。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4. 自动聚焦(AF-Auto Focus)
当摄像机对准拍摄物体时,镜头能自动把焦距调在焦点上,叫做自动聚焦。目前摄像机镜头的自动聚焦方式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有源方式聚焦,包括红外线方式和超声波方式;另一类为无源方式聚焦。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家用摄像机通常采用有源聚焦方式。原理是当镜头对准目标时,摄像机镜头内下方的发射器,发出红外线或超声波,经被摄物体反射回来,由摄像机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接收下来,测定出距离,根据测定的距离驱动摄像机聚焦装置聚实焦点。
其优点是不受光线条件影响,能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工作。缺点是不能透过玻璃进行工作、对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的物体、远距离的物体等不能正常工作。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专业摄像机多采用无源聚焦方式。常见的有佳能公司(Canon)研制开发的“固态三角测量”聚焦系统SST(Solid State Triangulation),胜利公司(JVC)研制开发的“图像传感方式”聚焦系统TCL等。
无源聚焦方式有远距离聚焦准确,对焦没有视差等优点,不足之处就是当光线太暗和被摄物体反差小时不能正常工作。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摄像机自动聚焦装置的检测视角一般只有几度。当镜头处于长焦端时,画面大部分进入自动聚焦控制范围,聚焦效果良好;而镜头处于短焦时,只有画面中央很小范围是自动焦点的检测范围。这一小范围内的物体的焦点能够自动聚实,如果被摄物体不在画面中央这一范围内,自动聚焦就会出现偏差。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另外,自动聚焦系统受光线、亮度、被摄物等条件的影响很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聚焦偏差,在这些场合最好还是使用手动聚焦效果比较好。 不适合采用自动聚焦拍摄的景物如下: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1) 远离画面中心的景物无法获得正确的对焦。这是由于自动聚焦系统是以图像中心为准进行调节的。
(2) 被摄物体一端离摄像机很近, 另一端离得很远。对超出景深范围的被拍摄物,摄像机不能聚焦于一个同时位于前景和背景的物体。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3)拍摄一个位于肮脏、布满灰尘或水滴的玻璃后面的物体时,由于镜头只会聚焦于玻璃, 而不会聚焦于玻璃后面的物体,所以在玻璃前拍摄时,一般要贴紧玻璃拍摄。
(4)拍摄在栏栅、网、成排的树或柱子后的主体时,自动对焦也难以奏效。
(5)拍摄很暗环境中的物体时,由于进入镜头的光线很弱,无源聚焦系统不能正确聚焦。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6)拍摄表面有光泽、光线反射太强或周围太亮的景物时,由于摄像机聚焦于表面光滑或高反光物体,被摄景物会模糊不清。
(7)拍摄快速运动物体时对焦较难。由于聚焦镜头内部是机械式运动,不能与快速移动物体保持同步。当系统追踪拍摄时,会使得景物聚焦波动于失焦和聚焦两种状态。
(8)拍摄移动物体后面的景物时,自动聚焦系统会把移动物体误认为是拍摄目标而进行聚焦。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9)摄像机聚焦实现是建立在图像的垂直线方向的反差物体,对反差太弱或无垂直轮廓的景物,如一面白墙可能会变的模糊不清。
(10)在下雨、下雪或地面有水时,自动对焦系统可能不能正确聚焦。
(11)如果摄像机是以红外线或超声波的方式自动聚焦的,当被摄体能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时对焦困难;被摄体距离太远红外线或超声波达不到被摄体时对焦困难。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5. 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
镜头是由透镜组组成的,其焦距是可以改变的。光学变焦是依靠镜头内部结构的改变来实现变焦的(1/f = 1/f1 +1/f2 -d/f 1×f2 ) ,它实实在在地改变了镜头的焦距。
镜头的最大焦距除以最小焦距就是光学变焦比。非专业摄像机镜头的光学变焦比通常在 15倍以下。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数码变焦并没有改变镜头的焦距。而是一种画面放大,即把原来CCD上的一部分影像放大到几十甚至于几百倍而成为一整幅画面,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远处景物被拉近放大的感觉。此时影像变得模糊不清,颗粒状明显。利用数码变焦功能拍摄的画面粗糙,影像模糊,并无多少实际使用价值。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光学防抖与电子防抖
拍摄影像时,持机的手臂常常不可避免地发生抖动,使拍摄出来的影像画面模糊不清。DV摄像机一般都具有防抖功能。DV的防抖功能通常有两种,即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 光学防抖是机械式的防抖,它是在镜头随手臂一起抖动时,自动调节镜头中镜片位置来消除抖动的影响,使得拍摄的画面清晰稳定。其特点是画质不受影响,但防抖效果不明显。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电子防抖是将影像放大,取中间部份的影像相成为主影像,其馀周边的影像则为防震产生时的运动空间,因为影像被放大,所以画质变差,但是防抖效果明显。
摄象机尽管有了防抖功能,但并不意味着拍摄时就不怕晃动了。当手臂和身体有较 大运动时,仍会使影像画面不稳,这时还需要用三脚架来支持拍摄。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7. DV的夜视功能
夜视功能又称之为红外夜视功能,在黑暗的夜晚,周围环境的照度很低,通常只有几个勒克斯(lx),甚至于为人的视力无法辨认的0lx的全黑环境。此时不少DV本身就能够自动 发射出红外线来拍摄周围10英尺(约3米) 范围内的影像。 2-7 摄像机的电子特性
8. CCD的总像素和有效像素
总像素是指CCD所具有的像素,即一片CCD上的所有的像素。有效像素则是指能看到的像素,即用来拍摄运动影像或者静止照片的像素。两者均能体现画面的清晰度,但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