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图7-5-9(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
(1)求证:DE∥平面A1CB. (2)求证:A1F⊥BE.
(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
6
立体几何垂直总结
1、线线垂直的判断:
线面垂直的定义: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补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垂直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2、线面垂直的判断:
(1)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2)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3)一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4)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个平面。 3、面面垂直的判断:
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
例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BC?AC,AD?BD,E是AB的中点。求证:(1)AB?平面CDE;(2)平面CDE?平面ABC。 证明:(1)
A E
BC?AC?AD?BD?同理,?CE?AB???DE?AB
AE?BE?AE?BE?
B
又∵CE?DE?E ∴AB?平面CDE (2)由(1)有AB?平面CDE
又∵AB?平面ABC, ∴平面CDE?平面ABC
C
D
例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菱形.PB?PD,E为PA的中点.(Ⅰ)求证:PC∥平面BDE;(Ⅱ)求证:平面PAC?平面BDE.
7
PECDAB
例3、(线线、线面垂直相互转化)已知?ABC中?ACB?90,SA?面ABC,AD?SC,求证:AD?面SBC.
证明:∵?ACB?90° ?BC?AC 又SA?面ABC ?SA?BC ?BC?面SAC
SDACB?BC?AD 又SC?AD,SC?BC?C?AD?面SBC
例4、(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如图2所示,已知PA垂直于圆O在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的圆周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且PA?AC,点E是线段PC的中点.求证:
AE?平面PBC.
证明:∵PA?O所在平面,BC是O的弦,∴BC?PA. 又∵AB是O的直径,?ACB是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P
E
A
O
BC?AC. ∵PAAC?A,PA?平面PAC,AC?平面PAC.
B
C
∴BC?平面PAC,AE?平面PAC,∴AE?BC. ∵PA?AC,点E是线段PC的中点.∴AE?PC. ∵PC图2
BC?C,PC?平面PBC,BC?平面PBC.
∴AE?平面PBC.
例5、(证明所成角为直角)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AE⊥BD,CB=CD=CF. 求证:BD⊥平面AED; 证明 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
8
所以∠ADC=∠BCD=120°. 又CB=CD,所以∠CDB=30°, 因此∠ADB=90°,即AD⊥BD.
又AE⊥BD,且AE∩AD=A,AE,AD?平面AED, 所以BD⊥平面AED.
例6、(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图7-7-5所示,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且AB=AA1,D、E、F分别为B1A、C1C、BC的中点. 求证:(1)DE∥平面ABC;(2)B1F⊥平面AEF.
D1 C1 A1 B1 D C A B 例7、(三垂线定理)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C⊥平面BC1D
证明:连结AC
∵BD⊥AC∴ AC为A1C在平面AC上的射影
?BD?A1C???A1C?平面BC1D同理可证A1C?BC1?
练习;
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O⊥平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证明:AP⊥BC;
9
1
2、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2AA1,D是棱AA1的中点,DC1⊥BD.(1)证明:DC1⊥BC;
证明 由题设知,三棱柱的侧面为矩形.由于D为AA1的中点,故DC=DC1.
122
又AC=2AA1,可得DC1+DC2=CC1,所以DC1⊥DC. 又DC1⊥BD,DC∩BD=D,所以DC1⊥平面BCD. 因为BC?平面BCD,所以DC1⊥BC.
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DAB=60°,AB=2,AD=4.将△CBD沿BD折起到△EBD的位置,使平面EBD⊥平面ABD.
(1)求证:AB⊥DE;
(2)求三棱锥EABD的侧面积. (1)证明:在△ABD中,
∵AB=2,AD=4,∠DAB=60°, 设F为AD边的中点,连接FB, ∴△ABF为等边三角形, ∠AFB=60°,
又DF=BF=2,∴△BFD为等腰三角形. ∴∠FDB=30°,故∠ABD=90°. ∴AB⊥BD.又平面EBD⊥平面ABD,
平面EBD∩平面ABD=BD,AB?平面ABD,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