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贺丹生
【摘 要】在美育立人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的当下,美育依然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薄弱环节.新形势下,艺术教育需要在大美育体系下生态式养成,多学科整合,构筑“三课一化”立体式美育生态环境,推进审美和人文素养并 重、教学活动方式多元、注重体验表达、力求创新能力的美育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优质、高效发展.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 【年(卷),期】2024(000)010 【总页数】3页(P182-184)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高职院校;终身美育;生态教育 【作 者】贺丹生
【作者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教科文艺
Yi Shu Ping Jian Yi Shu Ping Jian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贺丹生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在美育立人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的当下,美育依然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薄弱环节。 新形势下,艺术教育 需要在大美育体系下生态式养成,多学科整合,构筑“三课一化”立体式美育生态环境,推进审美和人文素养并 重、教学活动方式多元、注重体验表达、力求创新能力的美育机制和教
育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 育教学优质、高效发展。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 高职院校 终身美育 生态教育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4)10-0182-03作者简介:贺丹生(1957-),男,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副高,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美学与艺术教育。基金项目:本文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重大课题《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编号:SLZY2016006。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 事关大学生心理结 构的优化、健全人格的塑造、人生境界的升华及其超越精 神的获得。 坚持美育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教育,以美育理论 研究带动美育实践研究,才能高屋建瓴、方向明确,使公 共艺术教育研究在美育的背景和场域里显出生机。 美学 是弥补人类知识体系里“感性事物”或具体形象及其“情 感”学科的缺失,由德国鲍姆嘉通提出来的,美育作为美 学的组成部分,是构建人性完整的重要教育载体,而公共 艺术教育则是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而获得青睐的。 事实 上,当代美学与社会人生息息相关,作为人生的美学,其 实就是广义的美育。 现代美育始终与人的解放联系在一 起,并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费洛姆批评说:“我们现在的教育目的,主要在于造就 与社会机器有用的公民,而不是针对学生人性的发展”[1]。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认为,“纯粹的专业知识学习, 并不 能保证学生真正能学好专业, 有时反而会扼杀学生的文 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2]。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多 年的应试教育使其人格畸形,应试的挫败、消极情绪尤其 突出。 高职院校要明确自己的教育属性,实现职业技能的 职教属性和人的发展的高教属性的统一, 即周建松提出的“高职复姓”[3]特质,则公共艺术教育就有着比其他学校更为强烈的紧迫感和必要性。目前高职院校参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 指导方案》开设公共艺术课,并建立有相关机构,但存在 的问题是普遍远离学生审美实际,缺乏吸引力。 为此我们 应汲取丰子恺“大艺术科”的思想,把公共艺术融入学校 整个美育系统之中,将美育渗透在各学科之中。 美育内容 要与时俱进,
直面社会问题,展现出全新的解释、引导和 影响力。 美育的发展和生机正表现在与社会现实的碰撞、 交流之中。
一、艺术审美需要生态养成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 · 海克尔认为“生态”是有机体 之间及整体与所处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 美国教育社会 学家威拉德 · 沃勒在《教育社会学》中率先提出“课堂生态 学”,生态学理念使教育日益换发出生机。 艺术审美体验 是生命力的体现过程, 滕守尧提出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给 我们诸多启示。(一)“大美育观”:贯通学生全部生活关于生态式艺术教育, 论者多提及不同艺术门类的 结合。 其实生态式作为美育的艺术教育,应该渗透到学校182YiShu Ping Jian摘要:在美育立人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的当下,美育依然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薄弱环节。 新形势下,艺术教育需要在大美育体系下生态式养成,多学科整合,构筑“三课一化”立体式美育生态环境,推进审美和人文素养并重、教学活动方式多元、注重体验表达、力求创新能力的美育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优质、高效发展。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 事关大学生心理结构的优化、健全人格的塑造、人生境界的升华及其超越精神的获得。 坚持美育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教育,以美育理论研究带动美育实践研究,才能高屋建瓴、方向明确,使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在美育的背景和场域里显出生机。 美学是弥补人类知识体系里“感性事物”或具体形象及其“情感”学科的缺失,由德国鲍姆嘉通提出来的,美育作为美学的组成部分,是构建人性完整的重要教育载体,而公共艺术教育则是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而获得青睐的。 事实上,当代美学与社会人生息息相关,作为人生的美学,其实就是广义的美育。 现代美育始终与人的解放联系在一起,并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费洛姆批评说:“我们现在的教育目的,主要在于造就与社会机器有用的公民,而不是针对学生人性的发展”[1]。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认为,“纯粹的专业知识学习, 并不能保证学生真正能学好专业, 有时反而会扼杀学生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2]。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