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
1.学在官府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因为官府有学而民间私家无学术,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学习专门知识,这就是“学在官府”。“学在官府”这种历史现象的形成源于西周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其一,唯官有书,而民无书。限于西周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只有官府才有制作书册的财力和人力。其二,唯官有器,而民无器。礼、乐、舞、射是西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这些学科需要器物设备和实际演习,只有官府才具备条件。其三,唯官有学,而民元学。由于学术官守,为官之人,学有专守,不传他人,只教其子,造成了学术垄断的现象。 2.监生历事制度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监生历事制度是明代国子监的实习制度,始行于洪武五年(1372年)。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后分拨至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亦称“拨历”;分拨至吏部、户部、礼部、大理寺、通政司、行人司、五军都督府从事政务者,称“正历”;分拨至诸司写本,即誊写奏本等事务者,称“杂历”。后以监生日多,拨历遂以入监先后,甚至以坐监时日长短为序,至明英宗正统三年即1438年,此制遂废。 3.苏格拉底方法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苏格拉底法是指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又称产婆术。产婆术把教学过程分成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讽刺,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提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 4.城市学校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城市学校是西欧中世纪后期兴起的,适合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的世俗性学校,城市学校并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在城市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由城市当局管理的、学习世俗知识的学校总称,其中包含着不同种类和不同规模的学校,包括城市拉丁语学校、写作和算学学校、歌祷堂学校等。城市学校的出现,体现了新兴工商业阶级的要求和力量,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垄断。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 5.观察学习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学习对象的行为、动作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结果进行观察,获取信息,而后经过学习主体的大脑进行加工、辨析、内化,再将习得的行为在自己的动作、行为、观念中反映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由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6.知识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现实活动中,获得来自客体的各种信息,用一定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从总体来说,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础。
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
7.简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内容。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西汉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董仲舒,他从《春秋》大一统的观点出发,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设五经博士
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此后,博士的职位就只有被官方认可的儒家五经大师才能担任,其他学派虽然没有像秦代那样被明令取缔,但已不能取得官方学术的地位了。 (2)建立太学
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由朝廷为五经博士选置弟子,有固定的名额和选拔标准,并享有官方给予的待遇,博士弟子制的设置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学习儒经者日益增多,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3)以儒术取士
武帝时逐步确立了以察举为主的取士制度,在取士的标准上,强调精通儒术和具有儒家伦理道德修养。察举最盛的孝廉科,就是选取具备儒家的“孝”“廉”美德的人士,而明经科则是专取通晓一门儒经的学者。 (4)视学制度
汉代帝王对其最高学府太学非常重视,有时亲临太学视察或指令要员视察太学。东汉时,皇帝视学成为一种制度。视学时要举行各种隆重的仪式,要召集博土讲论五经,有时还要考察学生的学业,还要与师生欢聚。为了弘扬儒学,皇帝在每次视学时,还要聚众宣讲。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树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意识形态。这一文教政策此后一直维系了两千多年,直到古代史的终结。 8.简述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也异常活跃。其教育思潮包括以下几种: (1)平民教育思潮
宣传平民教育思想、投身平民教育运动的有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平民教育思潮的共同点在于批判传统的“贵族主义”的等级教育,破除千百年来封建统治者独占教育的局面,使普通平民百姓享有教育权利,获得文化知识,改变生存状况。
(2)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工读主义思想萌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蔡元培等人对留法华工的教育活动,后又受战后国际工人运动和“劳工神圣”思想的影响,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渐次形成颇具声势的工读主义思潮,出现工读互助的教育实践活动。其基本内涵包括: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人求学、学生做工、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培养朴素工作和艰苦求学的精神,以求消弭体脑差别。 (3)职业教育思潮
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清末民初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演变而来。授人一技之长和促进实业发展这两点是职业教育思潮的基本内涵。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加之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民主战士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的抨击,从1915年起全国教育联合会多次提出推行职业教育的议案。 (4)勤工俭学运动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初是一场以输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指导思想,以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为主要追求,以工读结合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运动,后逐渐转变为寻求革命救国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运动和革命运动。 (5)科学教育思潮
新文化运动将科学与民主并举,并主张用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来判断一切社会问题,建设中国的“真教育”。“五四”以后科学教育运动在西方学者和科学成果的推动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表现为提倡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和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两个方面。 (6)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兴起,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其内涵为: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是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办理,国家对教育不能采取放任态度。 9.简述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现代教育发展也日新月异,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信息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等特征。 (1)教育全民化
全民教育既是使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借以促进社会平等的根本保证,又是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 (2)教育终身化
终身教育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 (3)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成为民主化教育的主体。 (4)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更新和教育形式变革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将促进教育从固定的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固定内容,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彻底转变。 (5)教育多元化
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6)教育国际化与教育本土化
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的全球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全球化不仅意味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之间有着体戚与共的关系,而且意味着民族和国家的重新定位。教育本土化的浪潮将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出现,成
为人们重建本土文化和教育传统的主要论题。因为全球化并不是也不应该是“均质化”和“西方化”。全球化应该促进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不应该形成新的依附关系。 10.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我国教育目的表述虽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包含一个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人。其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这就要求:要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 (2)坚持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一般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力、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这种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自由发展是与社会同向的自由发展。独立个性的发展是受教育者的高层次的需要,也是他们使命感、事业心、创造性的源泉。
总之,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
11.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分数: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其主要著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机能心理学、实用主义哲学、社会进化论的基础上的。由此出发,他提出了教育的新界说。杜威的教育思想具体如下: (1)教育思想 ①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同于以往教育家的观点,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a.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变革而存在。 b.教育即生长。这一观点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指出,受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儿童不断地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并且使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 ②论教育的目的
a.杜威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他要求教育要尊重儿童愿望和要求,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b.杜威认为强调过程内的目的,不等于否定社会性的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③论课程与教材 a.对传统课程的批判
第一,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是由成人编写的、前人积累的、系统的间接经验构成,代表成年人的标准,不适合儿童的现有能力。
第二,杜威认为分门别类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了,使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失去应有的全面性而流于片面。
第三,杜威认为旧课程和教材还有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社会精神的匮乏,他要求教材不能只从本身出发,而应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b.从做中学
第一,杜威以经验论为基础,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第二,杜威主张以“教材心理化”来使儿童在最终获取系统知识的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
④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a.提倡反省思维
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出发,提倡从做中学,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的方法,即反省思维。反省思维是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地、严肃地、持续不断地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以解决困难,排除疑虑,解答问题。 b.提倡五步教学法
杜威将思维的五步法运动到教学方法上,指出了教学法的五个要素: 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 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第三,占有知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这个问题; 第四,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通过应用检验自己的观念是否有效。 c.实验主义
杜威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涉及到观察、分析、综合、想象、抽象、概括等多种能力的运用,还涉及间接经验的运用、假设的提出、假设的检验等方面,因此这种方法的运用过程更像是一种科学“实验”。 ⑤论道德教育 a.力倡新个人主义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力倡新个人主义,认为新个人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无情的竞争,重视理智的作用。 b.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施道德教育方面,他主张在社会性的情境中实施道德教育,要求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
c.将道德教育的原理分为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
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内容、目的,也必须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 (2)评价 ①影响
a.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曾对美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整个时期里几乎统治了整个教育舞台。
b.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他一生访问过许多国家,如中国、日本、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等,他的不少教育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c.在杜威的影响下,美国的六三三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大量介绍到中国来,一些大城市还建立了实验学校或“杜威学校”。教育家如陶行知,还吸取杜威教育理论中有益的东西,加以改造,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来。 ②局限性
杜威对教育抱有过高的期望,企图通过教育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是典型的改良主义唯心史观。而且他对许多基本教育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不切实际,在教育实践的运用中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和预期的结果。杜威来华和他的教育著作在中国的广泛译述,控制了旧中国教育的实施,推进了世界新教育改革在中国的传播,但却阻滞了马列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综上所述,虽然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其不完备之处,但是他提出的许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2.联系实际,试述创造性的培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