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重点
考试内容:
一、 名词解释(15分,共3题) 二、 填空(15分,共15题) 三、 单选(10分,共10题) 四、 简答题(30分,共3题) 五、 论述题(30分,共2题)
一、远古神话类【填空或单选】
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羿日除害、嫦娥奔月
中国文学四大神话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上古神话的发展途径:(1)、神话的历史化——史家、思想家的自觉或不自觉行为 (2)、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
二、《诗经》【填空或简答】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小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诗经》编订
今人一般认为,《诗经》的编订,应是经过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定的。经手者非一人,完成也非一时。
《诗经》编订的三种说法:献诗、采诗、删诗
采诗说: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 献诗说:采诗和献诗都是汇集《诗经》作品的重要渠道。
删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首发此说。
3、《诗经》收录的诗歌的时限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4、诗之六艺
《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经编辑的方式,这大概是久已有之的分类法。其分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
风:各地不同的音乐—— “风”本是乐曲的统称。《国风》即各地区的民歌——地方风土之音。一共有15组,但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民歌,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主要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雅: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对于“雅”的认识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中央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诗经
“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贵族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作用是“美圣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的内涵:“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即叙述或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
5、农事诗的代表作品
《豳风·七月》、《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小雅》的《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的《载芟》、《良耜》等。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 。《七月》反映了幽地某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男女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一干二净。
三、先秦叙事散文 1、发展
殷甲骨卜辞——商周铜器铭文——《尚书》【《尚书·盘庚》是第一篇记言文】——《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2、《左传》作者左丘明,鲁国史官,记叙了鲁国从鲁隐公到鲁哀公的历史 《国语》作者左丘明,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
《战国策》邮西汉刘向编校,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
3、《国语》是第一部国别史 《尚书》是第一部史书
《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汉书》是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四、先秦说理散文
1、《论语》是语录体 《老子》是韵散结合体
《孟子》是对话体 《庄子》是寓言体
2、《论语》的文学特点: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但语录体并不是《论语》的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的主要形态。
《孟子》的散文特点:一、长于辩论。 二、巧用逻辑推理。利用对话体的论辩问的特点,巧妙设问。 三、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气势浩然的《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点。同时《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的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绝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五、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
五、屈原《离骚》
1、《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2、香草美人传统
美人的意象一般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让一方面指品德的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香草美人作为诗歌的象征手法,是屈原创造的。诗人对香草美人的追求,不仅表现了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屈原的人格美并非抽象的,而是具体渗透并表现在诗人的各种生活方式上。通过对香草美人的追求,诗人的人格立体化了。
六、秦汉文学
1、枚乘代表作《七发》《古文苑》 扬雄代表作《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王褒《洞箫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2、《史记》“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
《史记》人物传记选用安排材料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通过本传和其他人物传记的补充叙描,人物完整的经历及其多侧面的性格特征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经历完整,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展现了人物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侧面的性格,使事件和人物均有血有肉,完整活泼。 3、《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昭明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