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电子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 学 过 程 p是q的必要条件,是把q看作条件,把p看作结论. 2.体会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充分条件的特征是条件不可少,有之必真,无之未必假. 必要条件的特征是条件不可少,无之必假,有之未必真. 充要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真,无之必假.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归纳 强调 讨论 交流 理解 强化 论教 师归 纳的 形式 强调 重点 突破 难点 70 80 引导 提问 回忆 反思 交流 培养 学生 总结 反思 学习 过程 能力 85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3 确定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 p:(x-2)(x+1)=0 ,q:x-2=0; (2) p:内错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 (3) p:x=1,q:x2=1; (4) 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解 (1) 因为“(x-2)(x+1)=0”不能推出“x=2”,而“x=2” 能推出“(x-2)(x+1)=0”,所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2) 因为“内错角相等”能推出“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能推出“内错角相等”,所以p是q充要条件. (3) 因为“x=1” 能推出“x=1”,又因为“x=1” 不能推出“x=1”,所以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4) 因为“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不能推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不能推出“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 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自我反思 目标检测 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 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你的学习效果如何? *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 22 引领 分析 讲解 思考 领会 求解 巩固 归纳 的强 化点 注意 涉及 的相 关数 学知 识的 及时 到位 复习

教 学 过 程 (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1.4,学习与训练1.4; (2)书面作业: 教材练习题1.4,学习与训练1.4训练题; (3)实践调查: 了解充要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说明 记录 90 【课题】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不等关系的学习与探究,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经历比较实数大小及证明不等关系的过程,关注逻辑判断与推理; (2)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模型,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

⑴ 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⑵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设计】

(1) 以实例引入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求知欲;

(2)抓住解不等式的知识载体,复习与新知识学习相结合; (3)加强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知识回顾 揭示课题 问题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如何对应的? 在数轴上表示出与实数-2、-1、0、2、4对应的点. 如何利用数轴上的点比较这五个数的大小? 解决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质疑 课件 思考 解答 理解 领会 直观 比较 两个 实数 大小 的方 法 3 总结 归纳 理解 领悟 引导 学生 体会 作差 比较 法 6 分析 讲解 思考 互动 应用 知识 实践 方法 A–4–3–2BC–101D23E45 x 分析 讲解 总结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各点自左至右的顺序为A、B、C、D、E.对应数的大小为?2??1?0?2?4. 归纳 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中,右边的点对应的实数比左边的点对应的实数大.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除了观察数轴对应点的位置进行直观比较外,通常采用“观察两个实数差的符号”的方法. 概念 对于两个任意的实数a和b,有: a?b?0?a?b; a?b?0?a?b; a?b?0?a?b. 因此,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需要考察它们的差即可.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25例1 比较与的大小. 38解 2516?15125????0,因此,?. 38242438例2 当a?b?0时,比较a?2和b?1的大小. 解 因为a?b?0,所以,a?b?0.故

教 学 过 程 (a?2)?(b?1)?a?b?3?0,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说明 理解 领会 及时 总结 归纳 12 所以 a?2?b?1. 分析 说明 比较两个用代数式表示的实数的大小时,需要判断它们差 的符号.通常需要利用“正数之和为正数”,“负数之和为负数”,引导 (a?b)2≥0”等结论.“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2.1.1 (1)比较 巡视 辅导 分析 讲解 归纳 解题 讨论 互动 思考 理解 反馈 学习 效果 15 45与的大小; 793(2)比较1与1.63的大小; 5(3)当a?b?1时,比较a?b与a?b?2的大小.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 如果a?b,且b?c,那么a?c.(不等式的传递性) 证明 a?b?a?b?0, b?c?b?c?0,于是 a?c?(a?b)?(b?c)?0,因此a?c. 介绍 不等 式的 基本 性质 20 性质2 如果a?b,那么a?c?b?c. 性质3 如果a?b,c?0,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ac?bc. *汇报展示 交流巩固 学生小组讨论活动——举例验证上述不等式的性质. 倾听 引导 点拨 展示 交流 观察 思考 检验 知识 点的 掌握 交由 学生 思考 30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3 用符号“?”或“?”填空,并说出应用了不等式的哪条性质. (1) 设a?b,a?3 b?3; (2) 设a?b,6a 6b; (3) 设a?b,?4a ?4b; 分析 思路 互动

教 学 过 程 (4) 设a?b,5?2a 5?2b. 解 (1)a?3?b?3,应用不等式性质2; (2)6a?6b,应用不等式性质3; (3)?4a??4b,应用不等式性质3; (4)5?2a?5?2b,应用不等式性质2与性质3. 例4 已知a?b?0,c?d?0,求证ac?bd. 证明 因为a?b,c?0,由不等式的性质3知,ac?bc, 同理由于c?d,b?0,故bc?bd. 因此,由不等式的性质1知ac?bd.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2.1.2 1.填空: (1)设3x?6,则 x? ; (2)设1?5x??1,则 x? . 2. 已知a?b,c?d,求证a?c?b?d.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求解 板书 过程 分析 讲解 思考 互动 求解 思考 理解 巡视 指导 提问 独立 求解 交流 结果 巩固 知识 调动 学生 互动 学习 反馈 学习 效果 35 40 反思 交流 培养 学生 反思 学习 过程 能力 记录 43 45 3.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学校50 km,要在12:总结 00之前到达学校,汽车的速度至少是多大?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自我反思 目标检测 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 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你的学习效果如何? *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 (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2.1,学习与训练2.1; (2)书面作业: 教材习题2.1,学习与训练2.1训练题. 引导 提问 说明 【课题】2.2区间

【教学目标】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电子教案 

教学过程p是q的必要条件,是把q看作条件,把p看作结论.2.体会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充分条件的特征是条件不可少,有之必真,无之未必假.必要条件的特征是条件不可少,无之必假,有之未必真.充要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真,无之必假.教师学生教学时行为行为意图间归纳强调讨论交流理解强化论教师归纳的形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8ofu0vhll4yj364q360565jb3urou010y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