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电子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 学 过 程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讲解 说明 引领 分析 讲解 说明 思考 求解 领会 思考 求解 所归 纳的 知识 强化 点 注意 方法 引导 强调 使用 数轴 的重 要性 70 动手 求解 交流 了解 学生 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80 ?痧UA??UB???0,2,6,9?; UB?痧UA??因为AeU?A???0,1,2,4,6,7,8,9?; B??3,5?,所以 B???0,1,2,4,6,7,8,9?; B??1,3,4,5,7,8?,所以 因为AeU?AB???0,2,6,9?. 例4 设全集U =R,集合A={x|x≤2},B={x|x>-4},求eUA , eUB, AB,AB. 分析 在理解集合运算的含义基础上,充分运用数轴的表示来进行求解. 解 因为全集U =R,A={x| x≤2},所以eUA={x| x>2}; 因为全集U =R,B ={x| x>-4},所以eUB={x| x≤-4}; AB?{x?4?x≤2}; AB=R.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B??3,4,5?,A??2,4,6?,1.设U??1,2,3,4,5,6,7,8?,求AAB,eUA,eUB,?痧UA?B,提问 ?UB?,?痧?UB?. UA?,U2.设U??|0???180??A??|0???90??,巡视 指导 B??|90???180??,求eA,eUB,?痧UA??UB?,?痧?UB?. UA?*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培养

教 学 过 程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 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自我反思 目标检测 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 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你的学习效果如何? *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 (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1.3,学习与训练1.3; (2)书面作业: 学习与训练1.3训练题; (3)实践调查: 了解补集与全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引导 提问 回忆 反思 学生 总结 反思 学习 过程 的能 力 说明 记录 85 90 【课题】 1.4 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充要条件的学习与运用,培养逻辑判断水平,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条件与结论关系的分析,关注逻辑判断与推理.

【教学重点】

(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 (2)符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教学设计】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在条件与结论的关系的判断上,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在独立

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2)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从内涵上引导学生体会复合命题中条件和结论的关系.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知识回顾 揭示课题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命题的概念.知道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经常使用小写的拉丁字母p,q,r,s, …来表示命题.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讲解 说明 了解 思考 明确 思考 讨论 理解 带领 学生 回顾 命题 的相 关知 识进 入学 习领 域 通过 问题 使学 生了 解条 件判 断的 基本 思想 初步 体会 条件 例如p:“15是5的倍数”,q:“8?5”,s:“0.25是整数” 都是命题.其中p与q为真命题,s为假命题. 利用“如果…,那么…”将两个命题联接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新的命题.例如,“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这类命题的一般形式为“如果p,那么q”.“如果”后接的部分p是题设(条件),“那么”后接的部分q是结论. *问题引领 深入探究 问题 1.由条件p :x?1是否可以推出结论q :x2?1?0是正确的? 2.由条件p :(x?3)(x?1)?0是否可以推出结论q : 强调 质疑 分析 归纳 x?1是正确的? 3. 由条件p : x?2是否可以推出结论q :2x?4?0是正确的,同时,由结论q:2x?4?0是否可以推出条件p : x?2是正确的? 解决 问题1中,由条件p成立能推出结论q成立;但是由结论q成立不能推出条件p成立. 问题2中,由条件p成立不能推出结论q成立;但是由结论q成立能推出条件p成立. 问题3中,由条件p成立能推出结论q成立;由结论q成

教 学 过 程 立能推出条件p成立.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判断 方法 15 30 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 通过 例题 进一 步理 解条 件判 断方法 观察 学生 是否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概念 设条件p和结论q. (1)如果能由条件p成立推出结论q成立,则说条件p是结论q的充分条件,记作p?q. 如问题1中,“条件p:x?1”是“结论q:x2?1?0”的充分条件. (2)如果能由结论q成立能推出条件p成立,则说条件p是结论q的必要条件,记作p?q. 如问题2中,“条件p:是“结论q:(x?3)(x?1)?0”x?1”的必要条件. (3)如果p?q,并且p?q,那么p是q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记作“p?q”. 如问题3中,“条件p:x?2”是“结论q:2x?4?0”的充要条件.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总结 归纳 说明 仔细 分析 讲解 关键 词语 理解 思考 领会 记忆 特别 强调 概念 中的 关键 词汇 举例 加深 学生 理解 例1 指出下列各组条件和结论中,条件 p与结论q的关系. (1)p:x?y,q:x?y; 说明 (2)p:x?2,q:x?0. 解 (1)相等的两个数的绝对值肯定相等,即由条件x?y成 立,能够推出结论x?y成立;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不一定相等,如?1和1.即由结论x?y成立,不能推出x?y成立.因此p是q的充分条件,但p不是q的必要条件. (2)小于2 的数不一定是负数,因此由条件x?2成立不能推出结论x?0成立;负数肯定小于2,所以由结论x?0成立不能推出条件x?2成立.因此 p不是q的充分条件,但p是q的必要条件. 强调 引领

教 学 过 程 说明 可以看到,由“p是q的充分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得到“p是q的必要条件”的结论,同样由“p是q的必要条件”也不一定能够得到“p是q的充分条件”的结论. 例2 指出下列各组结论中p与q的关系. (1)p:x?3,q:x?5; (2)p:x?2?0,q:?x?2??x?5??0; 教师 学生 教学 时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说明 强调 充要 含义 分析 讲解 思考 领会 理解 知识 点 可以 交给 学生 自我 解决 统一 交流 结论 50 提问 巡视 指导 质疑 小组 学生 分小 组讨 动手 求解 交流 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情况 60 1(3)p:?6x?3,q:x??. 2解 (1)由条件x?3成立,不能推出结论x?5成立,如x?4时,4>3,但是4不大于5;而由x?5成立能够推出x?3成立.因此p是q的必要条件,但p不是q的充分条件. (2)由条件x?2?0成立,能够推出结论?x?2??x?5??0成立;而由结论?x?2??x?5??0成立不能推出条件x?2?0成立,如x??5时,?x?2??x?5??0也成立.因此p是q的充分条件,但p不是q的必要条件. 1(3)由条件?6x?3成立,能够推出结论x??成立,并21且由结论x??成立也能够推出条件?6x?3成立.因此p是2q的充要条件.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1.4 指出下列各组结论中p与q的关系. (1)p:a?0,q:ab?0; (2)p:a?b,q:?a?b??0; (3)p:a?1, q:a?1; (4)p:a?0,q:a?0. *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1.正确把握条件和结论: p是q的充分条件,是把p看作条件,把q看作结论; 2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电子教案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教学时行为行为意图间讲解说明引领分析讲解说明思考求解领会思考求解所归纳的知识强化点注意方法引导强调使用数轴的重要性70动手求解交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8ofu0vhll4yj364q360565jb3urou010y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