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众所周知,环境污染即指环境变得不清洁、污浊、肮脏或其他方面的不洁净的状态。一种状态由洁净变污浊的过程叫污染。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赃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

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的美景已经不多见了。环境污染不仅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近几年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给社会和经济生活带来了繁荣,却也带来了愈来愈严重影响甚至危害愈来愈广泛的环境问题。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环境污染以及一系列诸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耗竭、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引起关注和研讨,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由环境污染而导致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也已引起了研究领域的高度关心和重视。本章我们主要介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一、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一般认为,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通常所说的环境,一般是以人或人类作为主体,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被认为是环境要素,即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与环境的关系密切,如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吸收氧,呼出二氧化碳,摄取水和食物来维持人体的发育、成长和遗传等。正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人体的物质组成与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很高的统一性。由于人体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时,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大部分是通过人和环境之间的复杂的食物链(网)而获得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平衡关系又主要靠食物来维持。

人类所需的一切能量都来自于太阳,来自于植物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提供的食物。据估计,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及其供养的动物只能为一千万人提供食物。然而,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利用,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①对自然灾害的控制,土壤的改良,野生动植物的驯化,优良品种的配植,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以及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实现等等,使得我们的地球为几十亿人提供了食物;②各种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各种制造加工业的发展等,创造了人类各种具有物质、精神文明的环境。但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利用并不是无度的,人类对环境的不适当或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也产生了环境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使得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改变,通过食物链(网)或其他途径,造成人体与环境物质组成所具有的平衡关系破坏,产生了人体对生存的不适应,甚至产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出现了由环境污染而引起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二、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只是当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环境,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人体健康,才造成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前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而造成。

那么对于食品来讲,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分配和制作食品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存在食品污染的因素,因而引起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但由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动植物的生产过程。通常天然的动植物食品原材料很少含有有害物质,但在这些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体内之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很多,就环境而言,环境污染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但也并不只是污染的环境对食品安全性有影响,未受污染的环境(原生环境)也存在食品安全性问题。

(一)原生环境与食品安全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并未受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小的环境。一般来说,这种环境存在着许多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由此种环境中正常化学物质组成的空气、水体和土壤,以及太阳辐射、微小气候和自然的生态系统,人类可获得清洁的空气、水和食品。然而产生于这种环境中的食品也并不都是安全的。

有些原生环境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由于地球结构上的原因,造成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一地区的水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成为生物地球化学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故又称地方病。

最典型的元素过少而引起的地方病为①碘缺乏病。它在世界各国(除冰岛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国的流行范围也较广。在远离海洋和有高山阻隔的石灰石、白垩土、砂土、灰化土及泥炭土为主要土壤成分的地带,由于土壤含碘少或易流失,常常为缺碘土壤,土壤缺碘会导致水和食物中含碘少,使人体摄碘量不足;同时不合理的膳食(营养缺乏)也会影响人对碘的吸收,而形成人体碘缺乏,由此而引起的最常见的疾病为甲状腺肿和克汀病(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痴呆和聋哑)。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广泛流行的地区,常常是②缺硒地区;硒与癌的关系非常引人注目,对硒的抗癌作用已有不少报道。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地球结构原因的元素过多而导致的地方病,主要为元素的慢性中毒,如地方性氟病,慢性砷中毒,慢性硒中毒等,它们同环境污染而引起环境元素过多的情形一样,尽管元素的产生方式或来源不同,但主要经食物和水进入人体,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二)次生环境与食品安全

次生环境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这种变化对人类产生了有利的影响,然而随着人类的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增大,使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环境受“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污染日渐明显。

矿藏的开采,金属的冶炼、加工,合成材料生产的多样化,能源的大量消耗,大规模的工农业生产,农药、化肥和其他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在为人类带来大量财富的同时,大量生产性有害物质和生活废弃物进入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在这种环境中种植和加工的各种食品,不同程度受到污染,从而导致食物的多种不安全因素的形成。 次生环境对食品安全性影响因素,按环境因素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类。物理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如核爆炸、核泄漏及辐射等,是食品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主要原因。化学因素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仅美国登记的化学物质已达到700万种。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可通过水、食物进入人体,其中许多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明显损害,有些环境污染物不仅具有急性、慢性作用,而且还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等远期效应,危及当代及后代健康;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可见,环境污染是环境对食品安全性影响的主要原因,而次生环境恶化引起的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是研究环境与食品安全性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

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的现象。人类自从用煤作燃料以后,大气污染的现象就存在了。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其理化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各不相同,主要来源为矿物燃料(如煤和石油等)燃烧和工业生产。大气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种类也很多,如SO2、NOX、Cl2、HCl、氧化剂、氟化物、汽车尾气、粉尘等。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动植物,由于其体内外污染物增多,可造成其生长发育不良或受阻,甚至发病或死亡。人类食物来自动植物,因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一、氟 化 物

氟化物污染以大气污染最为严重。许多工厂排出的氟化物主要为SiF4和HF,它们

易溶于水,具有剧毒性。大气中氟化物对食品的污染主要分为二类: (一)生活燃煤污染型

这种类型的污染表现为对食品的直接污染。比如在一些高寒山区,气候寒冷潮湿,烤火期长,粮食含水量高,需煤火烘烤,故居民终年煤火不息。这些地区煤贮量丰富,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而煤质低劣,高氟、高硫,氟含量高达几百至几千mg/kg。加之当地落后的燃煤方式,使用简陋的燃烧炉灶,甚至直接在室内燃烧,空气含氟高达0.039~0.5mg/m3。在室内贮存、烧制的粮菜被严重污染,烧烤的玉米含氟量达26.3~84.2mg/kg,辣椒含氟高达310.5~565.0mg/kg。居民食用后可引起中毒。 (二)工业生产污染型

氟化物来自以含氟物作原料的化工厂、铝厂、钢铁厂和磷肥厂的烟囱,化合物有氟气、氟化氢、四氟化硅和含氟粉尘,在大型铝厂周围300~4000m处测得大气含氟量为586~319μg/m3;在某钢铁厂周围的大气中含氟量达1940μg/m3。氟的大气污染还能引起工厂周围的土壤污染。如我国某钢铁厂附近污染土壤含氟在3000mg/kg以上,最高这9000mg/kg,而对照区为300mg/kg。另外,火山活动也是大气中氟的来源之一。氟具有在生物体内积累的特点,植物体内的含氟比空气中含氟的浓度高百万倍之多,农作物可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氟化物,大部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入体内,也有从叶缘水孔进入,受污染的工厂四周土壤、地面水、牧草、农作物的含氟量都较高。

氟化物在植物中蓄积程度因环境(大气、水、土壤)中含量、植物品种、植物年龄和叶龄不同而不同。山茶科植物能蓄积大量的氟,枯叶干物质中可达6400mg/kg;茶叶幼叶40~150mg/kg,老叶400~820mg/kg。氟在蔬菜中的含量一般在0.5~100mg/kg,在果实中含量为0.5~5.0mg/kg,而在根中的含量较低。

受氟污染的农作物除会使污染区域的粮菜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影响外,氟化物还会通过禽畜食用牧草后进入食物链,对食品造成污染。研究表明,饲料含氟超过30~40mg/kg,牛吃了后会得氟中毒症。氟被吸收后,95%以上沉积在骨骼里。由氟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最典型的疾病为氟斑牙和氟骨症,表现为齿斑、骨增大、骨质疏松、骨的生长速率加快等。

我国现行饮水、食品中含氟化物卫生标准为:饮水1.0mg/L;大米、面粉、豆类、蔬菜、蛋类为1.0mg/kg;水果为0.5mg/kg;肉类为2.0mg/kg。

二、煤烟粉尘和金属飘尘

烟尘由碳黑颗粒、煤粒和飞灰组成,粒径一般在0.05~10μm之间。燃烧条件不同,

产生的烟尘量不同,一般每吨煤大约产生4~28kg的烟尘。烟尘产生于冶炼厂、钢铁厂、焦化厂和供热锅炉等烟囱附近,常以污染源为中心扩大到周围几百亩地区或下风向发展到几公里的区域。煤烟粉尘危害作物,使果蔬品质下降。

金属飘尘的粒径小于10μm,能长时间漂浮空中。随着工业的发展,排入大气的许多金属微粒如铅、镉、铬、锌、镍、砷和汞等金属飘尘的毒性较大,这些微粒可沉积或随雨雪下降到地面。有些低沸点重金属,冶炼中很容易挥发进入大气,如镉,炼锌厂的废气中含有镉。有过这样的报道,在炼锌厂周围的农田里表土本底含镉为0.7mg/kg,经厂废气6个月的污染后,土壤中镉含量达6.2mg/kg,而镉能在粮、菜作物中积累。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三、沥青烟雾

沥青烟雾为一种红黄色的烟尘,产生于大规模的筑路及利用沥青作原料或燃料的工

厂。其化学成分复杂,除含炭粒外,还含有许多的有机化合物,如苯酚、萘和多环芳烃类的3,4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受沥青烟雾污染的作物,常常会沾染一层发黑的、发粘的物质,给作物带来严重的危害。

受沥青烟雾污染过的作物,一般不能直接食用;同时也不应在沥青制品如油毡上铺晒食晶,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四、酸 雨

酸雨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和雾。酸雨的形成机理非常

复杂。大气中的SO2和NOx是酸雨物质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SO2对酸雨的形成更为主要。但交通运输排放的主要污染物NOx以及公共事业和工业排放的NOx量在不断增加,NOx对酸雨形成的影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酸雨的形成还与土壤的性质有关。 (一)酸雨的现状

酸雨起始于19世纪中叶,相继出现在英国、美国、瑞典、挪威等一些工业化国家,最近十多年来危害日趋严重,不仅范围在继续扩大,而且酸度在不断增加,丹麦、波兰、德国、加拿大等国酸雨pH多为4.0~4.5,美国有15个州的酸雨pH值在4.8以下。我国的酸雨区域已由80年代初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至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部分地区,目前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地区已占全国面积的40%左右。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危害居民健康,腐蚀建筑材料,破坏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每年多达200多亿元,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近,英国评价报导,英国每年有多达24,000人由于大气污染而早死,有大约相当于此数的人由于短期大气污染事故而住院。

(二)酸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①使淡水湖泊和河流酸化,影响鱼类的繁殖;另外,瑞典、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结果揭示,②酸雨地区内鱼的含汞量很大,鱼和淡水湖泊中含汞量的增加,会通过食物链给人类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2、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也带来潜在的危害,土壤酸化,土壤中的锰、铜、铅、汞、镉、锌等元素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使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增高,通过淋溶转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引起水体重金属元素浓度增高,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生物以及粮食、蔬菜中积累,给食品安全性带来影响。

第三节水体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

大量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理化性质或生物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众所周知,环境污染即指环境变得不清洁、污浊、肮脏或其他方面的不洁净的状态。一种状态由洁净变污浊的过程叫污染。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赃水、垃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8njy44p6o8az813jgo32teb88j4i5005u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