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要点
中医养生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人类健康的理论,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方法,并且运用这种理论与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学科。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具有受纳、传化、排泄功能,生理特点就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劳逸损伤:过度劳累与过度安逸,会成为致病因素而使人发病。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因时施养,因人施养,因地施养。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动静互涵的运动观,协调平衡的调养观,正气为本的预防观。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点:多元化的文化特征,整体动态的养生理念,与谐适度的养生法则,综合调摄的养生方法,实用广泛的应用范围。
周易的养生观:1、确定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2、建立了人体阴阳稳态观3、明确了整体有机论人体观4、提出了居安思危的治未病思想5、奠定的正确的养生理念。 金元四大家对养生学的影响:刘完素养生重养气,张子与养生重祛邪以扶正,李东垣养生重调理脾胃,朱丹溪养生重养阴。
中医养生学要点
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它与先天禀赋的强弱,后天的给养条件,居住条件,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条件,环境,气候,体力劳动,个人卫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健康的生理特征:(一)生理健康特征:1、眼睛有神2呼吸微徐3二便正常4脉象缓匀5形体壮实6面色红润7牙齿坚固8双耳聪敏9腰腿灵便10声音洪亮11须发润泽12食欲正常(二)心理健康特征1精神愉快2、记忆良好
衰老:人在壮年之后,机体的生理功能出现渐进性的退化。 与生命过程一样,理想的衰老过程就是漫长的、渐进的、累积的,可称为正常衰老或健康老化,也即生理衰老,通常正常衰老状态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严重的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衰老的过程中,某些老化的改变可能演变成为疾病,反过来,某些疾病又会加速衰老的过程,使衰老提前到来,并使衰老的程度明显加重,这就就是病理性衰老。 正气,指人体机能活动与抗病及康复的能力 邪气,指损害人体正气的一切致病因素。
养生实践的指导思想:综合调养,持之以恒,养生贯穿一生,练功贵在精专,养生重在生活化。
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活动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与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与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中医养生学要点
WHO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三良,即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
心神: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包括神魂魄意志。 心神养生法:指通过心性修养、净化心灵、升华道德境界,自动清除贪欲,调节情绪,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使自己的心态平与,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情志致病的机理:七情直接伤及五脏,七情影响人体气机运行,损伤心神。,
不良情绪调摄法:1、节制法。遇事戒怒,宠辱不惊,静神调息2、疏泄法。直接发泄,宣泄法。3、转移法。升华超脱,移情易性,运动移情。
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就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情志,来转移与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籍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情感障碍,就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心境显著持久的低落超两周,伴有相应的思维与行为改变。可表现为疲劳,焦虑不安,躯体不适与睡眠障碍,其临床表现可概括为五D症。即懒呆变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