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而逐步提出来的,其直接目的是为有意继续深造的中职毕业生搭建升学平台,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单纯为终结性教育的现状。目前,高中阶段的教育分流实际上形成了名符其实的“双轨制”:普通高校招生对象绝大部分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绝大多数职业高中的优秀毕业生无法得到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为中高职衔接提供了政策依据。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十二条指出:“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提高等职业学校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适度增加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可单独组织对口招生考试,优先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可见,做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变终结性中等职业教育为阶段性教育,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但目前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情况并不理想。中高职衔接的阻碍因素很多,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有
体制上的原因也有观念上的原因。为了解中职学生升学意向和中高职衔接上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本课题组于2010年4月深入广州地区的一些中高职学校进行了调研。 费用较高使很多中职
毕业生对毕业后读高职望而却步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以农村和小城镇的生源为主,这一比率非常大,已经超过了60%,这部分学生中粤东粤西的生源占多数,父母多为农民或者工人,家庭收入比较单一,缺少其他的经济来源,家庭年收入在一万元以下的占到了40%,年收入一万到三万的占到了33.1%。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的家庭是单亲家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困难。
高职院校高收费的政策让许多想升学的学生望而却步。学生如果选择到高职院校就读,每年学费大约要在7000~20000元之间不等,私立学校学费更贵,这一费用对于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确实难以承受。因此,这就造成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出于家庭条件的考虑放弃了升学而选择了直接就业,而真正能够升学的未必是优秀的学生。许多父母也抱着早就业的想法,希望孩子能早些参加工作缓解家庭的压力。这一方面使高职院校失去了许多优秀的生源,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中高职专业目录不统一, 很多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受限
目前,中高职学校间因专业设置各不相同从而影响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成为阻碍中高职衔接的因素之一。中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都以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专业设置强调促进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但由于在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中职隶属于职业与成人教育管理部门,高职隶属于高教管理部门,两个部门缺乏沟通和协调。 目前,2010年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已经颁布。新的专业目录中,中职专业数由原来的270个增加到321个,其中保留专业126个,占总数的39%;通过更名、合并或拆分等衍生的专业110个,占总数的34%;新增专业85个,占总数的27%;从原目录删除专业22个。
现行高职的专业目录是2004年12月修订并颁布的,目录分设19个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种专业,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突出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
可见,中高职专业目录修订时间、专业设置因隶属关系不同而导致“各自为政”的状况。我国中高等职业学校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专业目录,专业的名称、分类、要求等也都很不规范。这种情况造成一些想升学的中职生面临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对口的高职中找不到相关或相近专业而不能报考的尴尬局面。如美容美发、保安等中职专业就无法找到与之相应的
高职专业衔接,这部分学生只能被迫放弃升学的想法。因此,即使广州市有一些高职可以单独对口招收中职生,但由于受报考专业限制,目前,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参与对口招生考试的热情都不高。相反,一些已有的升学模式,如“本校直通升学”和“校际直通升学”等仍很受学生欢迎。一方面中职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内升学模式,实力雄厚的自己“消化”学生,差一些的也会和部分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组织学生升学。另一方面,这些升学模式十分方便简单,只要中职生在校期间无重大违纪且成绩及格,经过简单的考试都可以直接升学。 目前中高职衔接呈现 “一头热、一头冷”的状况
目前,在我国现行的高职招生录取政策中,高职生源主要以普高毕业生为主,而中职毕业生反而成了补充生源,这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提到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的政策偏离很大。中职毕业生接受一定的文化课学习的同时也接受了职业技能训练,他们升入高职院校是职业内涵和层次提升的要求。高职以招收中职毕业生为主也是提高人才培养总体效益的要求。但是,许多职业院校却宁愿跟在普通高校后面网罗生源而不愿招收有一定职业训练的中职毕业生,形成了中职生想上高职因名额有限求学无门,普高毕业生被高职录取却放弃入学的怪现象。高职院校不愿招收中职毕业生的原因主要
有两个:一是中职毕业生难于管理;另一方面,在于高职院校为了顺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保障学校能够达到评估中的各项指标,而不愿招收中职学生。
与此相反,中职学校却在积极地为学生架设各种升学平台,如开设文化课补习班、对想升学的学生单独编班集中辅导,为中职学生争取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帮助想升学的学生联系学校,以各种方式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升学服务。一方面,较高的升学率可以作为学校招生的一个“亮点”,为学校多吸引些生源;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希望把优秀学生输送到更高层次的学校,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中职学校积极争取合作与交流,高职院校却反应平平的现象。两者之间缺乏沟通与来往,直接导致中高职间培养目标不一、专业设置脱节、课程内容不衔接的现象,中高职之间融合不够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中高职衔接的质量。
招考政策不完善,
难以保障中高职的顺利衔接
一直以来,中职学生考入高职的比例一直都很低,仅为5%,要想继续升学只有参加成人高考和“3+证书”考试,但比例也很低,难以满足众多学生想升学的愿望。虽然还有高职院校另行组织考试的渠道,但毕竟能够升入高职的中职生是少数。如广东省在2010年3月出台的15所高职院校可以面向中职学校对口自主招生的文件中,计划在全省招收4000多名中职毕业生,这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