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上海市林荫道三年(2013-2015年)实施计划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启动中心城区林荫大道建设工程”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结构,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优化城市道路环境面貌,完善绿化长效管理机制,营造并形成具有上海特色和风貌的林荫道,让城市生态更加清新宜人、舒适宜居,实现城市生态文明,特制定三年实施计划。
一、上海行道树发展现状
上海人口密度高,土地、空间资源有限,特别是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更是稀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有效提升城市生态效益、促进节能减排,是上海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实践证明,种植行道树、建设林荫道是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和功能的有效途径。
2012年6月韩正市长在市绿化市容局调研时,对上海行道树管理作出重要指示,在对上海建设林荫道给与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求进一步提升品质。按照市领导工作要求,市绿化市容局着手部署和推进林荫道工作。
(一)行道树管理工作
城市的行道树不同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树木。行道树在着重发挥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求美观。1998年以来,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形成
1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人与自然较为和谐的生态环境”的要求,坚持“建管并举”、“重在有质”,探索了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的绿化发展之路。近二十年来,上海的行道树随着城市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一是行道树数量不断增加。1998年上海行道树数量为48.17万株;目前数量已突破92万余株,从数量上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具备种植条件的道路都已基本栽植了行道树。
二是行道树品种不断丰富。1990年上海行道树树种为29种,悬铃木数量占总数量的64%,香樟占14%;2000年行道树新品种推广应用以来,行道树树种已达40余种,常见树种有悬铃木、香樟、栾树、榉树、银杏等,其中香樟占总量的40%左右,悬铃木占总量的30%左右。树种不断丰富,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道路景观面貌。
三是行道树立地条件逐步改善。以前上海的道路随处可见架空线,到处都是“蜘蛛网”,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对行道树的修剪、剥芽等养护作业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行道树也很少进行施肥,行道树地下生长条件较差,近年来,随着已建架空线入地工程的实施,绿化管理部门对透水铺装材料的推广、行道树施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等措施的落实,行道树的地下、地上条件都有所改善。
四是行道树技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完善了《行道树养护技术规程》、《上海绿化植物保护技术规程》、《园林绿化植物栽植技术规程》、《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标准规范,每
2
年对全行业600多名上树工进行了技术培训。同时,管理部门积极推进行道树减量化修剪工作,规范了行业行道树养护作业流程,提高了养护技术水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上海市行道树已形成了特色鲜明、技术管理体系完备、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的新局面。
(二)林荫道创建工作
2011年,我市启动林荫道创建工作。开展林荫道调研,工作内容涉及行道树及附属物状况、周边环境、道路板式、人文特色等四大方面22项。经调研分析,上海具备进一步加强林荫道建设的基础条件,但道路结构、道路绿化种植模式和树种相对单一、林荫道树木生长空间较为局限等也成为客观制约。
一是开展林荫道创建命名工作。2011年年初制定了林荫道评定办法试行稿,2012年对评定办法进行了完善、修订。2011年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评定,创建命名了20条;2012年创建命名了53条。
二是制定完善建设导则。为了从源头上指导本市林荫道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提升行道树绿荫率,实现道路林荫化、建设标准化,制订《林荫道建设导则》,对道路板块设计和种植设计提出了要求。
三是开展示范点建设。围绕现有林荫道景观面貌的完善、提升、新建林荫道的板式和树种选择等内容,二年来,对20条道路进行了技术示范。通过示范点的建设,为全市林荫道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为评定办法、评定标准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