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复习要点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定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的条件或者背景(了解) (1)社会根源
马克思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另一方面,这种生产方式也使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灾难中。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也不断壮大。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阶级的反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爆发了长达十余年、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举行起义。无产阶级觉醒了,他们迫切需要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斗争经验,形成科学的革命理论,用以指导自身的实践。 (3)思想渊源
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同时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时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2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4. 哲学的基本问题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5. 哲学上物质的定义(了解恩格斯、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1恩格斯总结了19世纪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对物质概念作了初步概括,“物、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
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6.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7. 意识的的本质及其作用表现
1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
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8.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9.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10.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矛盾基本属性; 对立和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 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0. 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1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
质变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表明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的方面与否定的方面,由于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当否定的方面上升至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由肯定走向对自身的否定,再由否定进一步走向更高阶段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事物自己发展自己的完整过程构成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13.实践的本质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14.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5.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6.认识活动的二次飞跃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17.真理的含义、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
18.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定义、特点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特点;稳定性与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0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们的矛盾运动
21. 社会形态更替的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2.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包括哪些内容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哲学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4. 劳动价值论内容(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价值规律内容及其作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离开了商品它就不复存在。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作用: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5. 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其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
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6. 生产剩余价值的方式
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7. 可变资本与不可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28.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殖,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必须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循环,才能不断地带来剩余价值。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作资本的周转。
29.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因而是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上层建筑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30. 垄断产生的原因与垄断的本质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本质:即通过联合实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