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观沧海》《浣溪沙》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观沧海》《浣溪沙》中考古诗词鉴赏

曹操《观沧海》鉴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实写平静时大海景象的句子是(水何澹澹);描摹大海波涛汹涌的句子是(洪波涌起);展开想象,描写大海气势磅礴、吞吐日月的雄浑景象的句子则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东临碣石”中“临”的意思(到达,登上),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点明观沧海的位置,为下文描写沧海的景象做铺垫。

3.简析本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示例]本诗描绘了沧海浩瀚广阔、吞吐日月的壮观景象,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及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借自然之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事兴衰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人生有限而时光永恒的哲

思。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同是写夕阳,蕴含的感情有什么区别?

前者既有对自然规律的探问,同时也暗含对自己人生已暮的感慨;后者则指日暮的景象使流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愁。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独”的意思是独自、孤独,写出了作者感时伤春的寂寞、惆怅之情。

4.词中“香径”一词的意思是(花草芳香的小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5.“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句流露除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意蕴丰富,请做简要分析。 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谁都无法阻止,但消逝的同时仍然会有美好的事物出现。

山行〔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

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

三两声。

1.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初到此地/初次来到青山),这从“(不识)”一词可以看出。

2.两首诗(词)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

《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3.这首词上阕、下阕各写了什么?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注意这首词寄情于景的特点。)

上阕抒发作者故地重游的感慨,下阕作者通过写花落、燕归表达自己的心境。整首词写作者面对暮春残景的叹惋和惆怅,抒发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4.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去年天气旧亭台”一句中的“去年”二字可以推出这首词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

B.“夕阳西下几时回”触发的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C.“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流露出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无奈和伤感。

D.“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写出了作者独处时的寂寞。

B(还有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5.从意象的角度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注意诗歌“意象”的含义。)

作者用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意。作者写旧燕归来,表达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无可奈何花落去 (不得已,没有办法)

(2)似曾相识燕归来 (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7.作者精心选择了(夕阳)、(落

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

钱塘湖春行 白

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

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

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

白沙堤。

1.本诗作者(),字()。

2.“水面初平云脚低”中,“初”的意思是(刚)。诗人用(争)、(啄)两个字表现了莺燕的动态。(早)、(新)、(渐)、(浅)这几个字最能说明该诗写的是初春景色。

3.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早春西湖美景感受的两个字是(最爱)。

4.请你从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句,评价其用词的妙处。

用“几处”来修饰“早莺”,表明了莺的数量还不是很多,没有到莺歌燕舞的程度,准确地表现了早春的特征。“争”字不但把早莺在树上跳跃、呼唤和诗人循声观望的情态生动地描摹了出来,同时也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寒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5.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绿杨阴里白沙堤)”终。以“(最爱湖东行不足)”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带给读者无穷的回味。(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

6.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并做简要赏析。

⑴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争)、(啄)。

⑵赏析:两个动词惟妙惟肖地描摹出莺、燕的动态,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大自然从沉睡到苏醒、充满生机的早春图,流露出诗人对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

7.钱塘湖又称(西湖),如今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8.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号(香山居士),他的着名诗作还有《琵琶行/卖炭翁》。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云脚低”,写出了地面雾气弥漫,和湖水相连的奇特景象。

B.“争”“啄”写出了莺燕新来的动态,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前四句写湖上春景,点明环境,后四句专写湖周围景色。

D.诗歌写景由近及远,表现游人在观赏钱塘湖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B(A项中的“云脚”是指天空中的云层;C项中诗的前四句不全是写湖上春景,如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D项“由近及远”应为“由远及近”)

10.全诗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表达了诗人(热爱西湖美景)的思想感情。

1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绿杨阴里白沙堤)”终。以“(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

尽,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1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2分,答“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也可。)

13.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进行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争)、(啄)。

(2)赏析:()

示例: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燕子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与燕的动态,从而使全诗洋溢着活力与生机。

14.诗歌题目中的“钱塘湖”,指的是(西湖);“最爱湖东行不足”中“行不足”的意思是(看不够)。

15.从内容上赏析“水面初平云脚低”。

这句诗写诗人极目向钱塘湖望去,见水面辽阔,白云低垂,水天相连,勾画的是钱塘湖早春的轮廓,凸显了钱塘湖早春的整体气势。

16.分条写出“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争”字的作用。(写出三条即可)(分条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⑴“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春光的难得;⑵“争”写出了早莺的活泼可爱,表现出它们的活力和生机;⑶“争”表现了早春乍暖还寒的情形,突出了生机勃勃的

景象;⑷“争”渲染了欢快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17.颈联中的那些景物表现了早春的特征?诗人描绘这些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乱花”“浅草”。抒发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18.诗的颔联中“争”“啄”两个动词运用得非常生动,请任选其一分析其作用。

[示例一]“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早莺的活泼可爱,表现了早春乍暖还寒的情形,突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渲染了欢快的氛围,表达作者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示例二]“啄”字抓住了早春的燕子衔泥筑巢的特点,画面充满生机,十分动人。

1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是写景名句,请简析其妙处。

[示例一]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抓住“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

[示例二]作者在这两句诗中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

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时的喜悦心情。

《观沧海》《浣溪沙》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观沧海》《浣溪沙》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曹操《观沧海》鉴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8cu41yx9123x6i11fyp2nsft0iuth00r7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