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说起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也做过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在探究时,能够遵循先自学、后质疑,再探究的顺序讨论;讨论时,小组长基本能起到带头作用,能做好合理分工,都能尽量让本组每个成员有机会展示,尤其能让

后进生优先展示;展示时,有创新;评价时,一组学生展示后,其他

组同学能够及时大胆的站起来点评,点评时能够先说别人的优点,然后再委婉的提出别人的不足和建议等。但我们的小组合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讨论时,有时存在假讨论现象,表面上看上去讨论的很激烈,但走近才知,讨论的问题与内容无关。

2、小组内成员不团结,小组长分配任务时,有的同学不服或有情绪,个别优等生也有骄傲情绪,自己会了,不愿意帮助自己的

学习伙伴。如有差生问优生问题,优等生也不情愿讲解,或不耐心

讲解。

3、依然有个别学生参与不积极,尤其是差生,差生往往抱着一个态度,就等着优等生说答案,然后记下来,不是真的会了,而是应付过去了。另外,多数差生也不愿发言,不乐于展示,在别人展示时也不注意聆听,容易走神。

4、有个别小组为了挣分,讨论的速度快,讨论迅速是好事,但有时并不是真的讨论完了,真的会了,只是匆匆把任务分配下去,再把答案统一一下,而忽略了差生到底会不会。

5、精英展示普遍存在,因为存在竞争,各小组都怕本组的中下游学生拉本组后退,即便最终中下游学生展示了,但结果也不能让本组成员满意。

6、点评。很多同学点评不到位,讲不到点子上,只是抠别人的字眼,还有同学故意挑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等,在评分时存在报复性心理。

7、学生的语言组织虽然有所提高,但普遍还是较差,即便是口头表达,也不是很流畅,这往往在展示或点评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综观上述一些问题,究其根源,我认为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的理解其意义,形式化的理解其意义。因此,在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我们还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三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在传统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合作中发现、探究,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

(一)普遍性原则

小组合作必须面向全体,而不是几个尖子生。 (二)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开放性原则 (四)灵活性原则 (五)差异性原则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一)合理划分小组

如果导学案是课堂改革的前提,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课堂改革的灵魂。学习小组的建立是推进课堂改革的保障。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低年级以4人为宜),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我们利用寒假刚刚进行了家访,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分起组来合理性就会很强。开学后再求助于班委同学甚至是普通同学,得到详实的资料。做好小组性格内向、外向学生等的组合,做个微调,这样才会使他们互相学习、补充、改进。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呢?如全班64人可以组成11个合作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11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3--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中下游学生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为何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时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当然,这一点也视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要对小组进行管理

(二)小组的管理 1、小组的分工

在合作学习中,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分工时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至少应设立小组长、检查员、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并对每人的分工进行定期交换。

(1)小组长。

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那小组长该如何选拔呢?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我们认为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优秀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不需全部具备,老师后期培养)

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综合素质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专门的作业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副组长,六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

88cop3uoo86m3qp9y5p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