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大的企业就不同,首先由于它们单体的排污量很大,政府和民众对它们的排污盯得很紧,偷排污物比较容易被发现。在政府规定的排污标准日益提高情况下,大企业不得不投巨资来改善或创新生产工艺。这样一来其成本就无法同小企业相竞争。当然,大企业可以通过更大的创新投入,在产品的差异方面寻求竞争优势。但如果企业难以筹措足够的创新资金时,往往会采取相反的做法,即通过说服、收买政府和民众降低排放标准以降低产品成本,创新则往往并不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
再次,民营高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大型城市中。比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它们所具有的创新活力不仅使企业自身迅速强大起来,而且也已经成为推动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整体而言,我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数量少,质量高的也并不多。由于高科技企业对外部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要求比较高,所以民营高科技扎堆于条件好的大城市有其必然性。而且,高科技企业扎堆对于企业的创新也很有好处,但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剧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大城市形成创新“高地”,而其他地区则越来越集中了更多的高污染、低附加价值的传统产业,高科技企业越不愿意入住这些地区,这种状况也不利于整体提升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
5. 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对创新活动的影响
企业的融资环境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有很大影响。在现行金融体制下,我国民营经济在其正常运营和创新过程中遭遇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融资难。根据我们对浙江、四川、湖北和吉林4省736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其中有255家企业反映自有资金不足,占全部样本企业的34.65%,有276家企业反映融资困难,占全部样本企业的37.50%。 首先,经济体制和制度的整体落后性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我国的民营经济成为我国最先进入市场经济的一类经济成份。另一方面,我国整个经济体制的市场化程度,特别是金融体制和金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很低,这二者之间的体制与制度方面的“落差”就形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壁垒”。
其次,资金供给总量的短缺与供给结构不合理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严重的基本原因。现在,我国经济中资本仍被视为最短缺的资源之一。资金供给总量不足造成了几乎所有企业的融资困难,民营企业当然更难。
由于绝大多数稀缺的资金被国有的金融机构所控制,而它们的信贷配给又偏好于国有经济,从而使民营企业相比于国有企业更难获得国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甚至一些较小的民营企业几乎得不到任何贷款。
再次,社会普遍的“信用缺失”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一方面民营企业成为新的信用关系的缔造者,另一方面又确实是制造大量恶化社会信用的行为者,民营企业的确助长了社会的“信用缺失”。但目前的情况是,这种恶化的社会信用状况被过分地归咎在民营经济的名下,因而,反过来进一步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 民营企业在这种很不理想的融资环境下,难以正常开展各种创新活动。首先,由于企业资金紧缺就会引发资金的挤出和替代效应。本来应该安排的创新资金不得不被挪用到企业急需的短期用途上,使长期的创新投入无法得到保障;其次,由于银行贷款时看重企业的有形资产,而企业的品牌、商誉以及涉及企业战略资产的系统技术软件并不能成为企业的贷款抵押物,这样就从客观上刺激企业注重有形资产的投入而忽视由创新而形成的无形资产的投入;再次,现行融资体制迫使许多企业不得不寻求利息很高的私人借贷,而黑市融资的利息有的高达20%左右,很少企业的利润率能够超过这个高度,所以造成企业自由现金流的大量流失,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在创新活动上的投入力度。再则,如果企业家预期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低于现行贷款利率的话,创新活动就会被终止。
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 鼓励民营企业实施产权制度创新,构筑多元化、社会化的产权结构
虽然多数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制有其客观原因,但是,如果固守家族制必定影响企业的成长和扩张。因此,应当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实施产权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改革或创新。 要对那些具有一定规模且产权多元化的民营企业,鼓励并帮助他们在企业内
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促使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改善、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还需强调的是,要重视优秀企业家在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许多成功的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明,如果企业内部拥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企业往往能够不断壮大。 2. 民营企业必须重视技术创新 企业竞争制胜的前提是能够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为物美价廉的物质产品或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过硬的技术。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调整现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包括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创新过程的协调与交流,包括与国内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新型的“产、学、研”联合模式等,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优势。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中小型企业每年用于R&D的费用占公司年销售额的比重大致在2%~3%,微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曾高达20%多,而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研究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仅有0.31%。因此,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具有成长性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管理。
3. 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采取不同手段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热情
我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家族企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难以接纳人才,但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没有人才。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有511家企业反映人才短缺,占全部样本企业736家的69.43%。现代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惟有启用能人,为人才充分施展其才能创造良好环境,企业才有机会最终赢得竞争。我们认为,民营企业需要转变理念,在对待人才方面要采取更开明的态度,要采取物质的和精神的手段,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同时,企业要营造全员的创新环境,采取不同手段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激情。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民营企业在激励员工创新的措施方面,发奖金、增加工资及其他物质奖励者居多,在被调查企业中,有612家企业,占总数的83.15%回答采取这一手段,采取精神鼓励、提拔重用所占比重也分别达到52.99%和54.35%。然而,创新收益分成这一重要
手段使用率则仅有131家,占样本总数的17.8%。因此,我们认为,企业在注重传统的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采用创新收益分成这一新的激励措施。 4. 创新经营手法,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资本运营
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系统,过去,民营经济封闭的产权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也不便于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在投融资方面的好处。随着民营经济产权模式的转换,民营经济同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行联合、参股、改组,组建企业集团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要为优秀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便利条件,逐步消除民营企业在上市方面的非国民待遇。特别是在配合消化庞大的非流通性国有股、实现国有股减持方面,鼓励民营经济的参与,使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国有股而进入资本市场,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5. 民营企业要重视自身信誉的塑造,缓解道德风险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信条,只有注重信誉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交易的多次博弈中获得最大利益。民营企业要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契约履行等方面着手,逐步取信于客户、取信于金融机构和广大消费者。
6. 民营企业要实施市场创新,需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
民营经济发展到今日,要想进一步发展,提高竞争力,通过树立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来开拓和占领市场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我国许多企业的产品就其质量而言,并不亚于国外的产品,但就是由于牌子不响而大大影响了其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收益,一些企业不得不借助外国的品牌从事“贴牌(OEM)”生产和让外方代为设计(ODM),企业收益的很大一块被合作方攫取。有研究表明,外国企业不仅通过OEM和ODM赚取经济利益,而且要通过这种方式从战略上进一步扩大其品牌的影响力而抑制我国企业品牌的扩散。因此,只有在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的力度,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成为真正拥有自己品牌的制造商(OBM),才能使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7.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存在,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锻造企业的战略资产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在凝聚企业员工的力量,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地,要在企业中逐步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和崇尚科学技术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从而使企业尽快过渡到富于创新精神的学习型组织。 8. 放松产业准入限制,鼓励产业升级
从政府角度讲,对那些可竞争的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产业部门,政府一定要尽快放松规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压力,提高现存企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也为民营企业的市场创新提供一个较好的拓展空间。此外,政府还应通过国债、财政贴息、税收等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促使广大民营企业由过去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价值的粗放经营模式向低耗能、低污染和高附加价值的集约经营模式转化
9. 通过工商联、行业协会和商会等方式,强化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