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六法论谢赫
“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分别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唐代美学趣味,及对人物画的影响
唐代美学极富于审美主体的情感和倾向性,无论是初、盛、中、晚时期,都贯穿着文人的忧忠意识、爱国情思这条主线。张萱周昉人物画代表作
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元四家重点倪瓒及艺术成就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倪瓒:1301年至1374年,江苏无锡人。他的山水作品多取材于太湖景致,好做“一江两岸”式构图。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是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亦称“吴派”。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谓,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兴于沈周,成于文徵明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明代画坛:
明初浙派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
明代中后期浙派衰弱,
其优
势位置被吴门画派取代。浙派绘画由于其开创者画家兼学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故得名。浙派绘画有重要旁支江夏画派,代表人物是江夏(今属湖北武汉)的吴伟。浙派与明代宫廷绘画(院体派)曾呈双峰之势,自宣德至正德年间,两派并列雄踞当时中国画坛,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的主流。浙派与当时的院派(亦称院体)明中期吴门画派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是指中国画史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两大不同的风格体系。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
为明代董其昌在《画旨》赵伯驹、赵伯骕以至
流传而为宋之赵傒、
,同受南宋院体山水画的影响,但不同的是,浙派画家在继
承的同时,更注意个人笔墨技法与画风的变化。
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
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
文徵明、唐寅、仇英、张宏等名家,均属吴郡(今苏州)人,故名。
《雨后空林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江亭山色图》
《挥扇仕女图》
这是唐代美学中最富于民族精神的主流,
也是唐代美学中最有
价值、最值得骄傲、最可宝贵的部分。
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王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明末人物画
陈洪绶崔子忠——变形人物画曾鲸——写真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