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导学案
年级:初二 学科:语文
课 题 晏子使楚 课 型 新课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主备教师 秦凤霞 课 时 3 学习重点 欣赏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 学习难点 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 A级——知识储备、合并归类
★ ★《晏子春秋》:
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是战国时人搜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全书共8卷,215章。每章由一个小故事构成,以晏子为中心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作者善于从人物的行动、对话和周围环境的烘托来表现人物的性格、风貌,又常常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 ★晏子简介:
晏子,名婴。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 ★背景简介:
晏子使楚时,齐桓公去世已近百年,齐国称霸的盛世已过,但作为大国,雄风犹存,在诸侯逐鹿中,仍处举足轻重的地位。楚国自从庄王一鸣惊人之后,迅速跃居五霸之列,国力日强,骄横日甚。在楚强齐弱的状态下,晏子代表齐国使楚,受到楚王的冷落、戏弄。在宴会上,晏子为捍卫祖国尊严进行了一场曲折而巧妙的斗争。
★★★结合书下注解,借助工具书,解释加点词:
晏子将使.(动词,出使)楚。楚王闻之.(代词,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个消息),谓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曰.(谓……曰,对……说):“晏婴,齐之.(助词,的)习.(熟练)辞.(言辞)者.(……的人)也.(表判断语气),今方.(将要)来,吾欲辱之.(代词,他,指晏婴),何以..(以何,以,用;何,疑问代词,什么)也?”左右对曰:“为.(在这里相当于“于”)其.(代词,他,指晏子)来也.(表停顿,不译),臣请.(请允许我〈做某事〉)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什么)为.(动词,做)者.(……的人)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犯罪)?曰,坐盗.
(偷窃)。” 晏子至,楚王赐.(赏赐,给与)晏子酒。酒酣.(酒喝得很高兴),吏二..
(两个小官吏。古汉语第1页共8页
中数词一般放在名词后面,不用量词)缚一人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王。王曰:“缚者曷.(同“何”,什么)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本来)善.(善于,擅长)盗乎?”晏子避席..(离开席位,表示郑重)对曰:“婴闻之.
(代词,这样的事,指下文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副词,只)相似,其实味不同”),橘生淮南则.(连词,就)为.(动词,是)橘,生于淮北则为.(动词,变为,变成)枳,叶徒.(只)相似,其.(代词,它们)实.(果实)味不同。所以然...(代词,这样)者.(所以……者,……的原因)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莫非)楚之.(助词,的)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才德极高的人,这里指晏子)非所与熙.(同“嬉”,开玩笑)也,寡人反取病.(辱)焉.(语气助词)。” ★ ★翻译句子 1、晏子将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 4、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5、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 5、王曰,何坐?曰,坐盗。
大王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6、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 7、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8、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9、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10、晏子避席对曰: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
11、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形状很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12、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第2页共8页
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13、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14、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B级——思考挖掘、延伸拓展
★★★★归纳总结: 1、通假字: 曷:同“何”,什么 熙:同“嬉”,开玩笑 2、古今异义:
坐 古义:犯罪; 今义:动词,坐下
其实 古义:它们的果实;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相当于“实际上” 3、特殊句式 判断句: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圣人非所与熙也 宾语前置:
何以也 用什么办法呢
何为者也 这是做什么的人 何坐 犯了什么罪 固定句式: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得无……耶表示推测兼反问的语气, 莫非……吗 难道……吗
课文分析: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机智灵活地挫败楚王诬陷齐人为盗的阴谋。 ★★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
晏子是“齐之习辞者也”,当时楚强齐弱,晏子代表齐国使楚,受到楚王的戏弄是不足怪的。 ★★楚王和手下用什么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概括。
诬陷齐人为盗。
★★晏子是用什么方法批驳楚王的?
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先举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原因是“水土异也”的事实,顺理成章地推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的结论。化被动为主动。
第3页共8页
★★★★晏子的语言艺术表现在哪里?
晏子的语言艺术表现在语言委婉,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晏子是一个不畏强暴,机智善辩,勇于维护自己和国家尊严的人。 ★★★★楚王想侮辱晏子,结果“反取病焉”,你从中受到什么警示?
不能恃强凌弱,自以为是,要尊重他人。
C级——迁移变式、知识应用 中考链接:
【甲】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乙】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除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齐之习辞者也 ( ) B.王曰,何坐?( ) C.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 D.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 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齐人固善盗乎 吾尝疑乎是 B.吾欲辱之 辍耕之垄上
C.乃喟然叹曰 乃重修岳阳楼 D.故撞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译文:
4、请根据提示,将【甲】文的故事情节依次填写在A、B两处。(2分) A --楚王当堂羞辱-- B --楚王自取其辱
第4页共8页
5、请你根据【乙】文内容展开想象,将不理平公躲避师旷“援琴撞之”的场面叙写出来。(要求:续写时要有晋平公的动作和神态描写)(3分)
晋平公话音刚落, 6、【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1.(2分)A.习:熟练、熟悉B.坐:犯罪C.酣:喝酒喝得痛快D.是:这
3.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4.A.楚王密谋策划 B.晏子巧妙回击 5.(3分)开放性试题。示例:晋平公话音刚落,突然发现一张琴向自己飞来,他急忙站起来,衣襟散乱,惊慌失措地躲到一旁。琴撞到墙上,“当”的一声摔成了几片。他吓出了一身冷静汗,惊疑不定地望着师旷。 6.(3分)示例一:我欣赏晏子的说话艺术,他在无法澄清“齐人坐盗”这一事实的情况下,巧有类比进行扫驳,片言只语间化被动为主动,既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
示例二:我欣赏师旷的说话的艺术,他先直话曲说,巧妙地将不理平公说成是“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因势利导,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能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的说话艺术,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什麽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当时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摔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 师旷说:“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所以(我)要撞他。”” 晋平公说:“是我(在说)。” 师旷说:“呀!这不像是做国君的说的话!” 左右仆从请晋平公除去师旷,平公说:“放了他吧,这是在告诫寡人。”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第5页共8页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2. 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3分) 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 ”“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 ”“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 (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3分) 3. 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
第6页共8页
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4. 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过渡(承上启下)。收束前文的叙事部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 (3分.只答过渡或承上启下给l分)
5. 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委婉地批评了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母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 (意思对即可。2分)
D级——自我生成,能力提升
1、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2003年哈尔滨市中考试题)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2、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002年哈尔滨中考试题)
A、鲁智深____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____大闹天宫 C、诸葛亮____三顾茅庐 D、刘姥姥____进大观园 3、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3年 南京题)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2003年 南京题)
学后反思
收获:
教训:
第7页共8页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