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4年

断,乙处的沉积岩层海拔最高,说明乙处沉积岩层向上拱起,故乙地大致位于背斜顶部。 (2024山东菏泽一模)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第9~10题。 9.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 ) A.褶皱—沉积—断层 B.沉积—断层—褶皱 C.沉积—褶皱—断层 D.断层—褶皱—沉积

10.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

①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 ②岩层挤压拱起形成 ③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 ④岩浆喷发冷却成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9.C 10.B 解析第9题,由图示等高线可知该地是山地,J、T、P是不同时代的岩层,说明该地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各时代岩层,再经褶皱形成山地;后又经历了断层过程。第10题,图示是山地,是岩层受水平挤压拱起形成;图中J、T岩层间有断层发育,也可能是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图中没有岩层的新老关系特征,不能判断是向斜构造还是背斜构造;图示没有岩浆活动现象。 (2024内蒙古包头期末)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3题。 11.图中M线两侧P岩层厚度不一的原因是( ) A.M线东侧P岩层受侵蚀程度大 B.M线东侧P岩层比西侧抗蚀力强 C.M线西侧P岩层早期沉积厚度大

2024年

D.M线西侧P岩层比东侧抗蚀力强 12.下列景观在Q处可能看到的是( ) A.峰丛、石笋 B.峰林、峰丛 C.石柱、石笋 D.峰林、钟乳石

13.上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岩浆侵入、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 B.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断层形成 C.断层形成、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 D.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岩浆侵入 答案11.A 12.C 13.D 解析第11题,图中M线两侧P岩层是同一时期形成,抗侵蚀力强度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断层形成后,M线东侧P岩层上升形成地垒,地势较高,受外力侵蚀程度大,M线西侧P岩层是断层下降一侧,地势低,受侵蚀较小。第12题,在Q处有溶洞形成,可能看到的是石柱、石笋等溶洞景观;峰丛、峰林是喀斯特地貌,出露在地表,不属于溶洞内的景观。第13题,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N岩层先形成,之后P岩层形成。各沉积岩层都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形成得晚。花岗岩没有位移,说明形成在断层之后。 命题角度2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24全国Ⅰ·6~8)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第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2024年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1.A 2.A 3.D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1题,由材料“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由材料“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知,A项正确。第2题,流水搬运能力与其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流速最大时,搬运能力最强,沉积物颗粒粒径最大,图中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因此A项正确。第3题,地壳抬升使得该河段(上游河段)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阶地。四个平坦面呈阶梯状分布而不是连续状态,说明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地壳稳定期沉积作用强,形成砾石沉积层,地壳抬升期,河流下切形成阶地。故选D项。 (2017全国Ⅱ·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第4~6题。 4.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D.降水集中

C.河流、沟谷众多

5.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2024年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6.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C.光照不足

B.土层浅薄 D.水源缺乏

答案4.C 5.B 6.B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第4题,由于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河流、沟谷越多,则形成的洪积扇越多,结合图中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处的河流、沟谷可知选C项。第5题,洪积扇堆积物中颗粒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搬运能力的影响,图中显示,甲地洪积扇所在河流的上游为低山,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落差小,流速较缓,加上河流较长,故洪积扇堆积物中的砾石较小,故选B项。第6题,图中显示,贺兰山东南部地区山地落差大,河流短促,搬运能力强,故洪积扇中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而堆积物中数量较少、颗粒较小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远离山口的冲积扇边缘,形成的土层浅薄。故选B项。 (2016全国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第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2024年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7.C 8.B 9.D 解析第7题,解题思路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本题问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第二层是贝壳堤形成于海岸带;第三层是贝壳堤的形成必须要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的堆积;第四层是在该海岸带有大量贝类生物的生长及其死亡堆积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保障,也就是该海岸带要有较长时间的位置稳定,而不是位置的变化,位置的频繁变化会导致死亡的贝类堆积分散而不是集中。第8题,贝壳堤外的泥沙堆积,会使海底升高,导致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也就是会使海岸线距贝壳堤越来越远。A、D两项很容易排除;由题干可知,流动的海水把泥沙从河流入海口处搬运到了他处堆积,不利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可排除C项。第9题,由题意可知:①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处的堆积是导致本海域本时间段内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②入海口

2024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

2024年断,乙处的沉积岩层海拔最高,说明乙处沉积岩层向上拱起,故乙地大致位于背斜顶部。(2024山东菏泽一模)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第9~10题。9.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A.褶皱—沉积—断层B.沉积—断层—褶皱C.沉积—褶皱—断层D.断层—褶皱—沉积10.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①岩层挤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7x726s16e4uc568cqjj1x2cx44e3501ad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