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试行)
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指征与用药方案
(一)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原则
1.已明确为病毒感染病除外继发细菌感染者不需应用抗菌药物。
2.只能针对一种或二种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清洁手术需时较短者尽量不用,不能无目的联合选用多种药物预防多种细菌感染。
3.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应有仔细的临床观察及消毒隔离的要求,不能放松外科医师的手术技巧、无菌操作技术;营养、环境因素需行各类介入治疗时等 。 4.消化道局部去污染选药条件:(1)口服不吸收;(2)肠道浓度高,且受肠内容物影响少;(3)对致病菌及易于移位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有强大杀菌作用。
(二)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
原则:
1.用在细菌定植前:麻醉诱导期,静脉给一剂抗生素或在手术开始(切开皮肤)前2小时肌肉。
2.应用时间短,长时间并不能降低外科切口感染,反而增加副作用。 3.不能替代仔细手术操作。 4.选择合适抗菌药物:a. 较强杀菌效果 b.广谱抗菌作用 c.较高组织渗透能力 d.较好的价格与效益比 e.副作用小 应用范围:
1.清洁手术(一类切口):
外科切口感染率为2%,如常规预防应用则使98%病人置于不必要抗生素副作用危险之下,所以不主张用,但下列情况要用:
a.远处有感染灶 b.心脏瓣膜病或已置人工心脏 c.应用人工血管或其它移植物 d.估计分离组织广泛,手术时间较长局部组织血供不良 e.有易患感染伴随疾病、营养不良、接受激素或全身情况差 2.清洁—污染手术(二类切口) 以下二种情况应用抗生素:
a. 属上述清洁手术需用抗生素范围
b. 胃癌手术、直肠或末端回肠手术、小肠手术、有肠管血供不良、胆管阻塞的胆道手术等
3.感污染手术(三四类切口) 应全部应用抗生素预防: a.预防SSI在体腔内扩散 b.预防SSI远处播散
18
c.预防SSI切口和达到感染区域以前组织分离免得感染
给药时间:
应在手术野或切口受到污染前或污染后短时间内使用。要求在细菌侵入组织时,组织中抗菌素浓度已达到有效浓度。若污染在先用药在后,二者相距时间越长,作用越小。单纯术后用药与不用药相比区别不大。
术前用药时间以术前1-2小时,而更早用药并不能证明有更好预防作用,除非治疗已存在感染,也无必要提前2-3日应用。
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超过抗生素半衰期,术中应加一个剂量抗生素。 一般认为预防性术后应用抗生素至多持续72小时,以免产生耐药性。
给药方式:
常用静推和静点:
但单剂量静推后药物在切口内出现速度及高峰浓度要大于静点。 1.静推1小时后,切口中抗生素浓度与血浓度相等,在以后数小时切口浓度大于血液浓度。
2.静点切口浓度6小时后与血浓度相等,以后数小时低于血浓度。
抗生素选择:
1.根据手术种类和部位推测致病菌种类选用 2.各种不同抗生素达到切口内浓度不同,例如: a. 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等到达切口浓度最高 b. 克林霉素中等
c. 庆大霉素、红霉素不易到达切口
有人推荐优先考虑头孢、头孢曲松(菌必治)——抗菌谱广效果优越、半衰期长,组织内浓度大、毒性低。
3.多数SSI为需氧与厌氧菌混合感染,建议选用头孢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联合用药
(三) 内科系统
1. 对内科病人进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感染预防
不一定都要用预防用药,确有指征者也要严格掌握疗程和剂量,(同外科)及手术前30-60分钟给一个足够剂量,时间4-6小时,即超过给予抗生素半衰期,可在术中追加一剂量,治疗会房,在给一剂量,最多给药不﹥48小时。术后无感染指征和无明确的感染诊断不随意用。 2.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感染预防
抗菌药物不能长期预防一切可能发生的感染,只能在特定的应急状态下,或针对某些专门的致病菌进行短期有效的预防,首先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留取导尿、长期人工机械通气、大血管置管、化疗和放疗、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等)
用药原则:
a. 疑有感染存在应作病原学检查,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应早进行经验治疗。 b. 选用广谱抗生素,以杀菌剂为主,剂量要充足。
c. 如需联合用药,尽可能在药敏指导下选用具有协同作用抗菌药物。
d. 采用适当给药途径,病情严重者静脉给药,调整好给药次数、时间、速度。
18
e. 纠正同时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积极治疗基础病、并发症。
f. 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严格贯彻消毒灭菌隔离制度,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
(四) 治疗疗程:
轻、重度感染 单剂治疗5-7日 重度感染 单剂治疗7-14日
(五) 治疗剂量和给药途径:
按药代动力学和微生物学因素比较抗生素给药方案: a. 药物血浆稳态峰浓度同该药的最低抑菌浓度比值 CSSmax/MIC
b. 高于抗菌药物MIC,血药浓度所维持的时间
c. 强度指数:给药间隔时间大于MIC值的药时曲线下面积部分 1. 剂量:
血药浓度与抗菌药物剂量有关,药物在体液或组织中的浓度至少要超过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好能达到最小杀菌浓度MBC。血药浓度太低,引起细菌耐药或变异,而不会有疗效,浓度太大,其疗效也不会随之提高。 2. 给药时间间隔
根据药物半衰期来确定给药时间。头孢曲松的血清半衰期长达8小时,可每天给一次,轻症1-2g,肌注或静点,重症2-4g静点;派拉西林血清半衰期短,仅1小时,每天给药4-6次,轻症4-6g肌注,重症8-16g静滴。给药间隔时间还与抗生素后效应PAE有关(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故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3. 给药方式:
轻症或消化道感染可口服途径给药 中度可im 严重可iv
(六)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征[见附件(二)]
二﹑联合药物作用分类禁忌
(一) 抗菌药物作用分类
1. 繁殖期杀菌剂(快速杀菌剂):β内酰胺﹑类多肽类﹑磷霉素 2. 静止期杀菌剂(慢效杀菌剂):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 3. 快速抑菌剂: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林可霉素 4. 慢速抑菌剂:包括磺胺类
联合应用:增加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协同作用:>两种相加之和 无关作用:各自作用 拮抗作用:<各自作用 (二) 联合应用适应症:
1. 病原菌尚不明确危重细菌感染
18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