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成果
一、体育课程目标突出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1、 体育课程突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体育课程在项目设
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的选择上,符合体育教学规律,既充分考虑了职业因素,也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使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参与,达到了提高运动水平、增强体质的目的。 2、 体育课程突出了对体育文化的传播。通过体育理论课、体育欣
赏课、体育实践课的学习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使学生具备体育文化素养,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3、 体育课程突出了群体活动,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管理。通过对组
织单项体育协会和体育竞赛,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把学生吸引到运动场馆来,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
4、 体育课程突出了课堂教学,服务课外活动,加强对课堂教学的
管理。把学生群体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为群体活动培养更多的积极分子。
5、 体育课堂教学突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加强了对业余训练的
管理。通过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具备运动的技能,都可以参加活动中受益。
6、 体育课程突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
政治工作的管理。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和团队意识,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7、 体育课程突出了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强调学生职业体育能力和
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强
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上,考虑了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特殊体育要求,符合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特点,其内容包括体育文化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体育欣赏知识、运动技术技能和健康素质知识。
其中身体素质的指标作为 “课课练”的形式安排在课堂教学部分,具体安排根据季节的不同有所区别。有的指标,如柔韧、弹跳、力量,进行了全年的安排,有的指标要有所侧重,上半年以发展短距离速度,下半年以发展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机能为主。
在运动技术技能学习内容安排上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其中从以提高学生兴趣为根本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多项目供学生选择。
(一) 传统体育项目:田径、游泳、乒乓球、篮球、足球、排
球等。
(二) 时尚体育项目:健美操、羽毛球、网球、滑轮等。 三、 体育课程课时设置与上课形式结合工学结合
根据我院各专业工学结合的要求,体育课程课时设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在企业顶岗学习时间长,在校学习时间短,为避免体育课堂教学课时存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课堂学习的内容与课外学习内容上保持一致。课内课堂教学课时由教务处根据各系各专业具体情况统一协调排课。不足课时部分安排在课外时间,具体由教务处和体育教学部根据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师资力量等情况协调安排。对课程教学质量,从学校和教学部两级管理着手。学校教务处是学校主管教学的执行机构,是学校一级管理,它按照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体育教学部进行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体育教学部是课程教学二级管理,它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用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规则制度规范自己的教学管理,搞好体育课程教学。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做到如下几点: 1、 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 2、 检查体育教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3、 检查教学文件齐备程度和执行情况; 4、 检查备课上课情况; 5、 检查完成教学任务情况; 6、 检查总结教学工作的质量情况等。
年级 一年级 6次(12节) 第一学期 6次(12节) 24节 课内课时 课外辅助教学课时 总课时数